相信有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或者接觸過孩子的人也知道,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兒童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成人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覆讓成人生厭。但是兒童不這樣,兒童是今天聽這個故事,明天也聽,後天也聽,十天半個月一直聽這個故事,不讓換新的。兒童從故事裡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然後是準確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細為兒童選書,最好你先讀一讀。因為很多書的邏輯有錯。如果你沒有自信心,最好選名著,或是名家譯的,名家配畫的,好出版社出的,這樣就放心得多。
兒童的感覺、思維、智力、思想的最初發展需要的時間比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覆。蒙特梭利說:“如果反覆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她又說:“指導教師必須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到概念之間的聯絡。”
孩子的感覺訓練也經常是這樣。如果他今天摸這個瓶子,他會不斷地反覆地摸,摸呀摸,然後你告訴他:“這個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腦內的感覺配上對。當你把瓶子拿起來,讓孩子觸控的時候,他感覺到的就是一個具體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們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紙上,再讓兒童看,它就是一個半具體半抽象的東西,甚至是純抽象的。如果這個時候用文字告訴孩子“瓶子”,這時候它已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兒童對世界的認識必然是從感覺開始,當他不斷觸控、感知後,他會對他所感知的東西進行組織、分類、歸納,然後產生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和機會要把握好。教育兒童要從現實出發,從具體出發,從事實出發,從生活出發,儘量避免想象,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則。這個原則使現實充滿了意義,使概念生成過程是完整的,從而使概念密切結合於現實,這個原則使兒童發展起駕馭現實的能力,而不是去“神遊”。
一旦掌握了某個概念,兒童就會使這個概念普遍化並把所有的概念聯絡起來。比如說兒童今天經驗了“瓶子”,又經驗了“圓”,有了這兩個概念,兒童就會把這兩者之間聯絡起來,這種聯絡不用人教。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兒童剛剛開始只會說“媽媽爸爸”,突然有一天就說出來一長串一長申的句子。這就是因為他已經掌握了很多概念,他把這些概念連線起來,由他自己來阻止,不依靠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