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劇,從播出到收官都悄無聲息。
連上熱搜,都沒啥討論度。
大機率是因為,董潔出演。
眾所周知,離婚風波後,她的風評開始左右搖擺。
甚至有人看到她,就直接說↓
關於她的感情是否一地雞毛,小編今天不想提及。
我們不窺探演員私事,只說作品本身。
就像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劇一樣。
雖然,是董潔擔當主演,但依然不妨礙它,成為今年最細膩深刻的母子劇。
它叫:
您好!母親大人
特定時代下的女性縮影
小編在看這部劇之前,曾有過短暫的質疑。
女主董潔,男主尹昉,二人搭檔演了一對母子。
要知道,這倆人實際年齡只差6歲而已。
演不好的話,很容易被誤會成“姐弟”......
但事實證明。
二人確實下了功夫,透過外形和神態,詮釋出了各自應有的年齡感。
比如,董潔素顏飾演的母親。
臉上的皺紋和斑點,寫滿了一個波折女性的辛酸和疲憊。
而尹昉演的兒子。
眼神裡既有少年躊躇滿志的希望,又有大城市負重前行的堅毅。
整體來看,兩個演員舉手投足,都挺接地氣,並不違和。
那麼這部劇講的什麼事呢?
具體來說。
它講了一對母子,橫跨30年的起起伏伏,以及不同時代對人們造成的影響和改變。
母親碧雲(董潔飾)是絕對的主角。
她出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南方小鎮。
家裡排老二,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
高中畢業後,因為家裡重男輕女,被母親勸說輟學,打工賺錢。
在長輩眼裡,女人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嫁人。
但碧雲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上學的選擇權,不想連嫁人的選擇權也一併失去。
雖然,她力排眾難,嫁給了自己喜歡的男人。
但是,丈夫結婚後,吃喝嫖賭全都沾,甚至還把小三帶到自己家。
碧雲一氣之下,帶著孩子淨身出戶,開啟了新的生活。
說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是部單親媽媽通關打怪的逆襲爽劇。
恰恰相反。
它沒有任何職場金手指,也沒有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橋段。
它有的,只是真實,真實,再真實。
具體來說,碧雲身上有太多時代女性的縮影。
在那個年代,她因為沒有學歷、主動離婚,受盡了白眼和辛酸。
比如,她想做裁縫自力更生,卻忽略了小地方對女性的人言可畏。
再比如,她想進工廠做女工,以為可以幹一輩子。
誰知遇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的裁員潮,被買斷工齡。
一夜之間,時代又把她打回原型。
離婚前,她的選擇就不多,離婚後更加侷促。
一個人帶孩子,她既需要賺出生活費,還要給孩子攢下學費。
而且,在那個年代撫養男孩,受傳統思維影響,母親通常要做出更長遠的攢錢打算(意指買房結婚)。
沒有學歷、沒有大本事,她怎麼做長遠計劃呢?
這部劇給出了,大多數時代父母的做法,即節省節省再節省。
比如,為了控制開銷,買肉一次只敢買半斤。
師傅切肉的時候,她神情緊張地盯著,生怕超出一星半點。
能吃豬肉,已經算好的了。
有次,碧雲丟了工作,連豬肉都沒錢買。
但家裡,還有長身體,需要營養的孩子。
這怎麼辦?
碧雲摸遍了口袋,只能買點豬油回來,給孩子拌飯吃。
而她自己,榨菜配米飯,一頓飯就糊弄過去了。
小編看到這些細節的時候。
第一反應,是足夠真實。
它符合大多數,上世紀父母的做派和思維。
女性,尤其是離異的單親媽媽,沒學歷沒大本事,在那個年代就是如此艱辛。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她都這麼難了,為啥還要一個人養孩子?
首先,她是為孩子著想,因為前夫是個從來不著家的浪子。
其次,她的經歷,更多是因為大環境的改變,而受到的影響。
說白了。
它沒有去塑造,一個單親媽媽被成功男性拯救的童話。
反而,遵循歷史、專心致志地拍出了時代女性的自我拯救。
接地氣的母子關係
這部劇改編自作家不良生寫的《雲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
原作是散文,很難影視化。
為了拍出原文的質感。
這劇請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導演曹盾和攝影荊衝來操刀。
具體來說。
導演用了三條時間線,來講述這對母子的故事。
第一條時間線,是碧雲結婚前的日子。
第二條時間線,是她結婚後的日子。
第三條時間線,是她離婚後直到現在的日子。
因為查出癌症,她前往上海治療,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一生,以及與兒子之間的關係。
而董潔和尹昉的對手戲,主要集中在第三條時間線,也就是現代戲裡。
尹昉飾演的兒子,與母親有不少相似點。
比如,他們都因為選擇失誤,而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母親嫁了人,浪費了青春年華。
兒子選錯了大學,成為了三流作家。
但他們卻都不怕輸,也不曾陷入沮喪、頹廢的情緒裡,無法自拔。
從這點來看,這部劇以兩個失敗者為主角,卻拍出了人在苦難中如野草般生長的韌勁。
劇中。
兒子得知母親患癌,需要大筆錢和時間來治療。
因此,本來就不富裕的他,被迫與女友分手,甚至還辭了工作,只把母親接來上海專心照料。
而母親卻覺得自己,拖累了兒子。
二人因此發生爭吵,牽扯出幾年前的一件事。
什麼事呢?
兒子考大學前,碧雲為了就業方便,建議他報考師範學院,母子因此產生矛盾,誰也不理解誰。
幾年後,等母親來到上海,真正感受到兒子的志向所在時,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
語重心長地說出了這段話:
“我之前總想替你規劃你的人生,覺得媽媽是過來人,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但現在想想,是我太自私了,是我捨不得放手,其實早晚有一天,你都會離開我的。”
也是因為這段經歷,二人開始與過去和解,母子關係進入了彼此理解的新階段。
其實,在這之前,母親為兒子拋下過很寶貴的東西。
她曾有機會改變人生。
年輕時,認識了一位日本經理,彼此心生好感。
但為了孩子,她還是選擇留守,拒絕了這份愛意。
但幾十年過去,母親重新想起這段經歷的時候,卻從來沒有後悔生下孩子。
年輕時,她從不覺得孩子是拖油瓶。
可等她老了生病了,卻覺得自己是孩子的拖累,害他辭了工作。
小編看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這難道不是許多母子關係的真實寫照嗎?這難道不比狗血爽劇更擲地有聲嗎?
最後的最後,小編想說。
整部劇看下來。
小編覺得,這部劇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它探討了很宏大的命題——時代女性的選擇侷限。
碧雲這種女性,確實與當下盛行的逆襲大女主不相符。
但你不能否認,她沒有努力過。
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活在人言可畏、環境多變的年代,她的反抗、努力、自我犧牲依然值得歌頌。
因為,她從不對命運低頭,從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女性題材的逆襲爽劇給荼毒了,以為一定要像《星辰大海》那樣逆襲反轉、飛黃騰達,才是圓滿。
卻忽略了,像碧雲這樣的女性,才是刻骨銘心的時代縮影。
因此,《您好!母親大人》顯得尤為特殊。
這份特殊在於,它有國產劇罕見的坦白和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