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請指教》是一檔很弔詭的綜藝節目。
相較於節目內容本身,嘉賓們的“爭吵式點評”反而更有看頭。
作為“大灣區哥哥”,吳鎮宇也參加了節目。
節目組問:“為什麼要以導演身份參加這個節目?”
對於這樣的問題,“高情商”的回答一般是;
先鬥志昂揚地說一句:“我從小就有一個做導演的夢想”,隨後謙虛地表示:“參賽者都是有實力的對手,相信我會從節目中學到很多”。
娛樂圈苦“高情商”久矣。
讓人驚喜的是,吳鎮宇沒有繞圈子,直接說出自己感受:
這個節目沒有受到市場的限制,短片挺好玩的,你要什麼就有什麼,還有人給錢給你,太好了這個……
除了這個問答,在被問起“怎麼看待導演”時。
吳鎮宇乾脆回答:
“導演是最不需要專業技能的,導演可以不懂打燈,不懂寫劇本,不懂攝影,只是提出一個輸出的概念,讓大家幫你來完成。”
這也太直接了吧。
今年的綜藝節目,最大的驚喜或許就是讓觀眾發現了“大灣區哥哥”。
所以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聽不懂規則”的陳小春們成了舞臺上最亮的星。
他們大方、自然,充滿真誠;
他們簡單、直接,坦率可愛;
他們讓觀眾看到:明星只是一個職業,是可以拿來吐槽調侃、自我幽默的。
這在內地娛樂圈,是很少見的情形了。
我們喜歡“大灣區哥哥”,或許就是因為——
最高階的交流方式,是真誠。
一、那些讓人“笑噴”的採訪,背後隱藏著真誠
“大灣區哥哥”的真誠,表現在他們的採訪中,他們可以調侃自己,娛樂觀眾,因此現在看他們的採訪,往往會讓人忍俊不禁,很多網友都笑稱:這才是“人間清醒”。
梁家輝
有一次,梁家輝和彭于晏參加《魯豫有約》。
或許是為了拉近距離,魯豫問起梁家輝“女兒找男朋友”的事:
“你的女兒找男朋友,作為當爸爸的,最明智的方法是什麼?”
結果梁家輝晃著搭在一起的雙腳,回答說:“我是從來不管的,我女兒十四歲就談戀愛了。”
魯豫接著問:“但如果這個男孩真的是你不喜歡的,你會說嗎?”
梁家輝皺起眉頭回答:“又不是我嫁給他。”
在採訪中,魯豫被“懟”到說不出話,但讓觀眾直呼過癮。
畢竟,魯豫“尬聊”的時候太多了。
在這一次採訪中,作為演員的梁家輝或許是出於對家人的保護,他不想更多提起家人的隱私。
張學友
對於這種情況,“歌神”張學友也曾遇到過。
曾經,外界傳聞張學友的女兒談戀愛,記者攔下張學友採訪:“女兒談男朋友了,要給爸爸過目嗎?”
張學友笑著回答:“給我過目沒意思,通知我就好了,大家都知道就可以了。”
記者又問:“爸爸不都是很反感女兒談男朋友的嗎?”
張學友乾脆回答:“管那麼多幹嘛,我都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死。”
對於家人的問題,他們是不願在採訪中提及的,但說到專業問題,張學友的回答也很犀利。
很多娛樂節目會邀請有名的歌星參賽或是去做導師。
有一次有人問起張學友為什麼不去參加節目?
張學友回答:
“也不知道那些評委自己懂不懂的,如果是我上臺,我怎麼唱都是我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別人來點評?”
現在內娛很多綜藝,導師們在舞臺上口若懸河,但若是他們真的熱愛自己的歌唱事業,哪裡會有時間去參加什麼綜藝?
好的演員和明星,一定是珍惜羽毛的。
劉德華
劉德華被問起為何不去做導師時,他的回答是:
“我不敢去,因為他們在臺上唱,我聽不出來,不像別的導師一樣,什麼調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我做不到。”
劉德華都不敢去做評委,這樣再來看節目中那些“著名的導師們”,真的有些諷刺。
在內娛的一些節目中,劉德華還是有些拘謹,但他其實是一個很活潑的人。
網上有一個影片,劉德華在看望洪金寶,有記者過來採訪,問他會不會參加《爸爸去哪兒》?
華仔哈哈笑著回答:我沒有這個準備,我要問問老爸,看他肯不肯帶我去。
這樣搞笑的劉德華,也很真實。
吳鎮宇
而說起真實,“最佳得主”必然是吳鎮宇。
有一次,吳鎮宇接受李靜的採訪。
節目中,李靜問:為什麼要進入娛樂圈做明星?
吳鎮宇乾脆回答:可以穿漂亮的衣服,看美女,還不用早起上班。
面對這樣的回答,李靜還想努力一把,她問:沒有想過是熱愛表演或為藝術獻身之類的嗎?
吳鎮宇乾脆回答:沒有。
太耿直了,而這種耿直,由來已久。
當年,《無間道2》上映後,吳鎮宇的表演得到了圈內人的認可,他本人在參加金像獎頒獎典禮之前就曾表示:“我已經想好了答謝詞”。
結果,那一年的金像獎最佳男演員頒給了劉德華。
吳鎮宇直接表示:
“現在的娛樂圈,講運氣、講人脈、講觀眾緣,但是不講實力,實力是放在很後面的。”
其實劉德華對於“最佳男演員”的獎盃,也等待了很久。
但耿直的“大灣區哥哥”,想要的就是想要,不屬於自己的也不會貪求。
有一次在節目中,主持人對吳鎮宇表示:
“他們對你的評價就是,只要你參與,就可以把一部商業片,變成文藝片。”
這句話本來是想誇獎吳鎮宇。
結果吳鎮宇直接回答:“你是指票房方面變成藝術片嗎?”
這種自黑,也是沒誰了。
但對於其他演員的調侃,吳鎮宇也非常耿直。
有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
“有很多演員,就像劉青雲、張家輝啊,他們都覺得因為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因此表露過退休的想法,您有過這種想法嗎?”
吳鎮宇直接表示:趕緊吧,兩位退休就別分我的大餅了。
還有一次在活動中,主持人讓前輩演員們給年輕演員一些祝福。
很多演員都獻上了自己的祝福,到了吳鎮宇,他卻說:
“我希望你們年輕人不要太努力了,讓我們再呆久一些。”
這何嘗不是“老演員”的心聲,只是沒有人敢說出。
看到了這麼多“大灣區哥哥”的耿直採訪,其實“大灣區嫂子”們也不遑多讓。
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我們見識到了“嫂子們”的各自精彩。
尤其是“靚靚”袁詠儀,她和張智霖“相愛相殺”的感情真是讓人羨慕。
有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袁詠儀:在家庭中,你們的財政大權,誰來掌管?
袁詠儀回答:我們都很獨立的,但我非常獨立,很少用自己的錢。
得妻如此,突然有些心疼智霖哥。
二、同樣是演員,“大灣區哥哥”真誠的背後,是實力
看了那麼多“大灣區哥哥”耿直地採訪,我們會發現,那種真誠和自我調侃,似乎是刻入他們骨子裡的,他們自然而然就流露出這種情態。
這在內娛是很少見的。
內娛的很多明星,大多忙於“立人設”,他們希望在觀眾心中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不容易自己有缺點。
明星們太完美,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為了維持這種完美,很多人都顯得“緊繃”,所謂的偶像,甚至不敢承認自己已婚。
反觀“大灣區哥哥”,他們就輕鬆自在得多。
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實力。
“大灣區的哥哥”們,在演藝事業上競爭壓力很大,很多明星不光是演員,他們同時是主持人,是歌手。
這都是為了生存而鍛煉出來的本能。
在一次採訪中,謝霆鋒提到為什麼再難出“巨星”的原因,他認為是沒有公司願意再花時間和金錢去栽培新人:
“人家的練習生練個八九年才出道,我們練9個月就覺得要出來賺錢了。”
“速成”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急功近利。
當年,周星馳在進入影視圈之前,他接了梁朝偉的班,在兒童節目中做了6年主持人,而在真正由自己主演影視劇時,他已經在很多影視劇中跑過龍套。
成龍在成為“功夫之王”之前,他曾做過替身,曾在電影中被李小龍“狠揍”。
那些後來很厲害的演員,都是因為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澱期。
因為這種積澱,讓“大灣區哥哥”們有了很強的實力。
反觀內娛,很多所謂偶像明星都是經過選秀出道,隨後就轉入影視劇,直接就能作主演。
沒有經歷過跑龍套打磨的演員,能有什麼演技!
與“大灣區哥哥”相比,內娛很多明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他們內在沒有自己的實力。
當一個人只能依靠外在的時候,他就會緊張,就會變得拘謹,在採訪或是節目中,他們往往小心翼翼。
這種小心翼翼,其實遮掩不了自己的實力不足。
所以,我們看到的真誠,背後是因為實力。
我們喜歡“大灣區哥哥”,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那種憑藉自己努力而得到最終結果的坦然,而不是被資本推上“神壇”的膽戰心驚。
要學會“大灣區哥哥”的真誠,內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內娛缺少的“真誠”,只能靠努力去彌補
明星只是一個職業,但現在卻被捧成了“神話”。
搞笑的是,太多的“明星”是憑藉選秀出身,沒有演技就敢去演戲,演得不好還不讓人說。
學學“大灣區哥哥”吧。
希望有一天,內娛的明星,也能夠變得真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