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於正新片《當家主母》正在熱播,吃過《延禧攻略》的紅利之後,於正就習慣了這種陰間濾鏡的感覺,蔣勤勤硬是被弄成了中年婦女的感覺。
不過於正的劇,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尤其是服化道方面,可以說是相當的精美,而且這部劇還提到了,中國的傳統絲綢工藝緙絲,展現了蘇州城在絲綢技術方面的發達工藝,這個設定還是很不錯的。
蔣勤勤飾演的角色是當家主母,任家大少奶奶沈翠喜,是一個非常有經商頭腦的女性,操持著整個任家,但他的丈夫卻在外面偷偷養了個小妾。
按理說在古代養小妾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這個小妾卻是樂戶出身,身份地位,沈翠西的老公是個花錢買過功名的人,所以是不能納這種賤戶為妾的。
大奶奶義正言辭,老爺任雪堂雖然有心維護曾寶琴,但是面對強勢的這個當家主母,也只能是先避避鋒芒,但誰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任家老二又出事了。
這個老二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整天是遊手好閒,被一個廣州的客商引誘,去買一些不對外銷售的絲織品,轉手就能賺大把的銀子。
本想著就算是被發現,也頂多是挨一頓大嫂的打,沒想到這個任家老二,卻出事了,這個人不是什麼廣州商人,二人南洋的海上盜匪,按照當時的律令,跟南洋盜匪有勾結,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為什麼勾結南洋盜匪罪過會如此嚴重呢,這其實跟清朝的一個政策有關,說到根子上,還是跟清朝的國策有關係。
清朝當年入關之前,就有滿洲貴族看著明朝衰微,多次鼓動皇太極進攻明朝,但皇太極畢竟是個讀過書,知道歷史的人。
當年金國的時候,滿洲的一直就曾經入主中原,最後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所以滿清統治者一開始,就非常警惕這種民族同化,堅持認為,說滿語,穿洲衣冠、保持滿洲騎射習俗者,這樣才能稱之為滿洲人。
正是對自身文化,一開始就有著非常強大的憂患感,所以在滿清入關的過程中,本來明朝已經是腐朽不堪,輕輕一腳就能徹底坍塌。
大臣有破口大罵崇禎的,南明皇帝朱由菘被押解到北京,也有百姓唾罵的,所以當時的百姓和官員,對於這種改朝換代,自身的排斥性並不是很強。
但清朝的統治者,自始至終都有一種警惕的心理,生怕自己被漢族同化,因此頒佈了剃髮令,要保留滿族固有的衣冠服飾。
結果是,清兵從入關到進入北京才二十餘日,從進入北京後西征打敗李自成轉而南下取南京,前後時僅一年,但在下南京以後到征服東南、西南統一全國,卻歷時二十年。
但滿族上層,對廣大民眾的敵意依然存在,他們始終把人民,堪稱是潛在的威脅物件,尤其在關於海洋方面,因為當年為了收復臺灣,沿海幾十裡片板不允許下海,造成了大規模的海禁。
而且此後這種政策一直延續,主要是源自於清朝對海洋機動性的一種恐懼,在土地上是很好控制的,但是漁民的船,在海上可就沒那麼好控制了。
戰事結束之後,海禁有所鬆動,但是當時的許多漁船都比軍艦要先進,水師戰船按制度,每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戰鬥力根本無法保障。
而沿海新造貿捕之船,皆輕快牢固,炮械全備,倍於水師戰艦,如果是在南宋,那朝廷肯定會利用這些漁船,擴大貿易,為朝廷所用,但清朝的做法是,限制這些民船的噸位,武器等等諸多限制,目的是要把民船拉低到和軍艦一樣的水平。
這樣的操作思路,本質上就是對民眾的不信任,認為少量的統治者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防那些廣土眾民的被統治者。
結果就造成了沿海船隻的非常孱弱,貿易萎縮,僅僅是在廣州這個地方,開設了專門對外貿易機構,這就是廣州十三行。
十三行屬於絕對的壟斷,有壟斷就會有走私,所以清朝政府對於南洋海面上的海匪,都是嚴厲打擊的,一旦發現就要連坐,是抄家滅族這種大罪。
表面上看是走私,不過是些錢上的事,但背後的思想卻是清朝一以貫之的高壓政策,那種對普通民眾的不信任,對廣大群眾的嚴加防範,讓民間失去了活力,最終腐朽的清王朝也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