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高考後第一時間,一些“神通廣大”的家長,總能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本地學校的升學率排名表,包含平均分、高分學生數及佔比等,甚至還包括初二年級的生物、地理會考成績。家長們對這類可以反映學校升學率的表格視若珍寶,認真研究,並據此選擇學校、購買學區房。
升學率似乎已成為全社會評價一所學校優劣的“唯一準繩”。除了升學率,我們還可以有哪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評價指標?
沒有成績過不了今天
只有成績過不了明天
6月的一天,海南華僑中學高中部組織了一場高校招生洽談會。為方便高校與家長、學生對接,學校按照高校往年錄取分數情況將高校安置在不同的樓層。“站在教學樓外的操場上,我很感嘆,這不就是分數決定命運嗎?你考什麼分數就決定你能上哪個樓層。”該校一位老師說。
中考同樣是靠分數說話。在海南,省一級高中可面向全省招生,其中,位於海口的海南中學、海南華僑中學、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等名校,錄取分數線都接近或超過800分。而包括語數英在內的共10個科目的考試總分也只有890分。
不少家長感嘆,所謂的素質教育,只屬於小學低年級孩子。當前高考的“刺刀見紅”氛圍已波及初中甚至小學。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學科成績不佳,在孩子進入初中前,就停掉所有體育、藝術類興趣班。
“沒有成績過不了今天,只有成績過不了明天。”談起升學率的重要性,海南保亭中學校長周小華這樣回答。前一句的意思是:在高考指揮棒下,沒有眼下的成績,家長、社會是不會答應的,學校只有過好今天,才能展望美好的明天。後一句的意思是:只有成績,而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學生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海南保亭中學校園內,學生在操場上跳竹竿舞 張麗芸 攝
海口市五源河學校校長陳運香也指出,在考察學校辦學情況方面,國家在辦學標準和課程體系設計中都有各種要求和規範。然而,過去許多標準或規範沒有得到重視和執行,特別是德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軟體和內涵上的彈性比較大。
評價學校不應只有唯一標準
過去,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以升學率作為重要標準,評價學校和學校領導班子的工作。有的甚至不顧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刻意拉開學校間差距,人為培植以“中高考高升學率”為賣點的學校。
國家督學、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李洪天說,多年來,不少地方的學校升學率排行實際由當地政府部門統計並公佈出來,這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升學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學管理等情況。”周小華認為,升學率的高低不僅與生源質量、教學能力等相關,還與學風、教風、學校管理、教學安排等多個方面息息相關,當沒有其他合適評價指標時,全社會據此評價學校,有一定的科學性。
放學後學生們排隊離開校園 張麗芸 攝
然而,包括周小華在內的受訪校長也認為,升學率絕不應該是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學術型人才,如果只看升學率,那就錯過了許多在學術以外展現天賦的孩子。“唯升學率”也就只能考察和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冰山一角”。
陳運香表示,按照智力多元論的說法,普通人可分為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等八種智力型別,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優勢組合。校長們認為,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都應圍繞教育方針來設計。
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校長包瑞說,過去,對於學生成長,評價“智”的分量較重,且對“智”的評價也僅僅停留在知識識記層面;近年來,強化了對“體”的評價,但在評價“德、美、勞”等方面仍有欠缺;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更是一度缺失。
強化“五育”,完善科學評價體系
今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要求對“唯升學率”的考評體系進行糾偏。一線校長們建議,當前急需探索建立適合中小學具體實踐的、體現“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評價制度設計層面引領和推動“五育並舉”。
“我們不能因為‘五育’不好評價,就放棄對相關領域的探索。現代技術完全支援我們摸索出一套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包瑞說。
“有評價就有規範,適當的考察是必要的。”陳運香說,“德體美勞”不是不能測量,只是多年來沒有進行過深入研究。遵循每種學科的實際特點,按照它自身的測量標準,可以科學設計出有效的評價方法。
校長們認為,“德體美勞”發展得好,同樣可以讓“智育”得到更為充分的發展。“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都已證明,運動可以改造大腦,德、體、美、勞發展得好,孩子智育學習的理解力也能得到提高。”陳運香說,支援學生多樣性發展,有利於提升學習本身的魅力和學生幸福感。
海南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強說,未來也要透過逐步改革考試體系來推動“五育並舉”,讓“評價指揮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真正按照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來設計考試,在考試中考察青少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那些脫離實際生活、單純鍛鍊解題技巧的考題型別。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18期
半月談記者:趙葉蘋 | 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