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治病的時候,首先是先確定病因病機,然後辯證下藥,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用一則案例和大家說,下面就是我曾經治療過的一個病例。
嚴某,40歲,剛來門診的時候,看他面色蒼老,就像一個六七十歲的樣子,一臉苦相,和他本來的年齡根本不相符合。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用手習慣了,因為不知道危害,也沒有節制,結婚之後雖然少了,但是現在一個人在外工作和妻子分居兩地,所以又開始用手了。有時候回家探親也是很快結束,根本沒有感覺,妻子還總是埋怨,以致於現在睡覺也睡不好,經常晚睡做夢,驚醒,還感覺心慌。
去醫院檢查,說是心理作用,吃了一些藥,但是沒有什麼效果,最近這個病情日益嚴重,所以就來找中醫試一試。
診斷:時間短,心悸心慌,失眠多夢,頭暈,記憶力減退,胃口不好,腹部墜脹,身倦乏力,腰膝痠軟……等。看舌相,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辯證屬於典型的心脾兩虛的症狀。
治療應是健脾養心,益氣養血,寧心安神的原則。
於是我開方藥用:黨參、白朮、炒棗仁、龍眼肉、夜交藤、甘草、川芎、當歸、遠志……
服用三個療程後,失眠多夢,頭暈乏力的症狀有所改善,睡眠也好多了,時間延長了一點,但是還不是很滿意。同時又出現了腹脹,胸脅悶痛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又仔細看了藥方,全是益氣補血的藥物,沒有寧心安神的藥材,於是我在原方上加龍骨、琥珀、半夏、牡蠣……等。
另外囑咐他要保持好心態,不要過於憂慮,一個月後,病情明顯減輕,又服用三個療程後,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