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山市人民醫院 芮珉
林女士,今年72歲,一天早上6點多鐘時感覺上腹部疼痛,持續加重,家人趕緊將林女士送往當地縣醫院,對症處理後無明顯好轉,立即轉入某三甲醫院,以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收治入院,行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術中見胃竇部可見一直徑約1.5cm穿孔,腸間隙見大量膿液與食物殘渣。完成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後轉入重症醫學科留觀。
林女士既往並無胃潰瘍病史,為什麼會出現胃穿孔呢?
在林女士逐漸康復後,在詳細瞭解患者近期生活史、基礎疾病史、用藥史的基礎上,導致胃穿孔的真兇漸漸浮出水面,原來是它——雙氯芬酸鈉。
林女士長期居住在農村,5年前曾因痛風發作住院治療,出院診斷為痛風、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病,陳舊性腦梗死。回家後未堅持規律藥物治療,未再複診,痛風發作時自購雙氯芬酸鈉口服控制,鎮痛效果較好,5年來家中常備該藥,服用不規律,視鎮痛效果加減劑量或給藥頻次。林女士回憶說,這兩年是時常感到胃部不適,確實在服用雙氯芬酸鈉後更為明顯。
雙氯芬酸鈉
是一種衍生於苯乙酸類的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其作用機理為抑制環氧化酶活性,從而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轉化。同時,它也能促進花生四烯酸與甘油三酯結合,降低細胞內遊離的花生四烯酸濃度,而間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從而產生鎮痛、抗炎、解熱作用。
不良反應
■ 胃腸反應:約見於l0%服藥者,主要為胃不適、燒灼感、返酸、納差、噁心等,胃腸道損傷是該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嚴重可發消化道出血、穿孔和梗阻等。
■ 神經系統表現有頭痛、眩暈、嗜睡、興奮等;
■ 引起浮腫、少尿、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輕者停藥並相應治療後可消失;
■ 其他少見的有血清轉氨酶一過性升高,極個別出現黃疸、皮疹、心律不齊、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停藥後均可恢復。
使用注意
雙氯芬酸鈉能透過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層,破壞脂蛋白膜的保護作用,於是胃酸就可逆地彌散到組織中損傷細胞,致毛細血管破損而出血,長期反覆損傷,導致胃粘膜潰瘍糜爛,甚至穿孔,產生嚴重的後果。
包括雙氯芬酸鈉在內的非甾體抗炎藥物是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等,對大多數人來說,短期服用是非常安全的,但由於很多疾病比如涉及中重度慢性疼痛(骨關節炎、痛風急性發作、癌痛)的患者,可能因為治療需要會長期或反覆用藥,如果屬於此種情況,患者一定不能麻痺大意,要了解該類藥物的長期用藥可能導致消化道損傷的風險。
藥師提醒
年齡大於65歲,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中國人群中發病率超過50%,即每2人中有1個感染)、既往有潰瘍病史、合併多種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且日常用藥較多。如果你符合這些條件,那你在服用該類藥物是得留心了。
當然,存在高危因素並不是絕對不能用,需要您做好以下幾點:
確定您是否感染了胃幽門螺旋桿菌,如果是請規範治療做到務必清除。
可以選擇相對副作用相對較小的該類藥物中的升級藥品如選擇性環氧化酶(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等,當然如長期服用依然要小心同樣的風險。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必須長期服用該類藥物又伴隨多種高危因素,一定要定期在醫生的幫助下評估出血的風險,即使你並沒有感覺到胃部的不適,如血紅蛋白的下降、大便隱血都可能意味著可能出現了早期的消化道黏膜病變,這時候需要奧美拉唑、雷尼替丁這類抑制胃酸的藥物來預防或修復胃粘膜。
服藥期間,避免菸酒刺激、規律作息,選對藥更要用對藥,您說呢?
審稿專家:黃山市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朱忠華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