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然文學創作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很多作家主動介入到自然文學當中,用不同題材的作品,書寫人與自然的故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李青松無疑是中堅力量,正可謂人如其名,他註定與自然文學結緣。他最近出版的生態文學作品《相信自然》,以敘事的、抒情的、論述的不同方式,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對文學的新見解。
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自然文學作家,李青松長期以來圍繞生態和自然的主題,進行孜孜不倦的文學書寫。《相信自然》一書中,收錄了他近年發表的29篇自然主題的非虛構作品、散文和隨筆,書寫的物件涉及山川、河流、草木、動物以及和自然相關的傳說、典故等等,每篇文章寫的物件雖是自然,但文字的背後卻是一位作家深沉的自然之愛。
“我們自以為主宰了一切,其實,主宰一切的是自然。”在李青松眼中,自然涵養堅韌與傳奇,也涵養愛與美。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也歸屬其中。我們的生命,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都無法從自然中剝離出來,總是與自然的萬千關係相牽相連。自然的痕跡無所不在,包括髮明與創造,文學與藝術,還有我們的思想和靈魂。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好和崇高。
何謂自然文學?從學理上講,可以有很多解讀,簡言之,但凡把自然作為書寫物件的文學作品,皆可稱之為自然文學。文學是人學,但自然文學是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關係學。
作為生態文學作家,其敏銳的觀察力、與生俱來的驚異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和素養。《相信自然》一書,以《哈拉哈河》作為開篇。文中,李青松近距離接觸北方這條河流,用生動、溫情的筆觸,採取寫實的方式描繪河流兩岸的森林、鳥獸、魚兒、捕魚人、四季變幻以及不可言說的、細微的種種美好。對於動物的描寫鮮活又形象,彰顯出極強的寫作功底。如寫花尾榛雞:“花尾榛雞似錐而小,黑眼珠,赤眉紋,利爪,短腿。體長盈尺,羽色清灰,間或有黑褐色橫紋。遠觀,如同樺樹皮,不易被發現。”李青松為動物進行文學畫像,寫實又精確,強烈的畫面感撲面而來。
自然界裡,還有一些珍稀的物種引起了李青松的關注。並不是說這類物種價值連城,而是在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中,這些珍稀物種在科學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水杉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長期以來,植物學家們認為水杉早就銷聲匿跡,只能在化石中尋找蹤跡。但就在湖北和重慶交界的利川市謀道鎮,生長著一棵有著600年曆史的水杉。這棵水杉的發現,改寫了植物演化的歷史。《水杉王》一文中,李青松透過現場採訪、觀察、對比,全方位為水杉“立傳”。數百年來,這棵水杉歷經各種氣候災難,始終巍然不倒。其實樹的命運,往往和人的命運有著某種暗合,有的中途退場,有的壽終正寢。在一棵頑強的樹面前,人其實沒有什麼值得傲慢,而樹有時候更頑強、堅韌。
同樣是寫樹,其視角是可以切換的。金絲楠木是罕見的名貴樹種,有一種至尊至美的氣質,不喧不噪、安靜沉穩、蓋世獨一,人稱“皇木”。湖北竹溪縣的深山裡,一直生長著這種樹,這裡的楠木在明朝時曾經運到北京修繕故宮。《金絲楠木》一文中,李青松不僅對何為金絲楠木進行科普性的敘述,還把金絲楠木相關的歷史典故娓娓道來。這種從科學的、人文的雙重視角書寫樹木,立刻讓樹的文學形象變得飽滿、充實。
總體上講,《相信自然》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的故事,其啟示是多方面的。在自然面前,我們要懂得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規,萬物有法則。我們要學會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若藐視自然、褻瀆自然或者破壞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的報復。無論從文學創作還是生態治理的角度講,自然文學任重道遠,優秀的作品從精神層面,能夠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程序。從這個意義上看,自然文學在我國的發展和繁榮,正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