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澤輝 辛丑年農曆十月初十
阿貴廟,始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位於察哈爾右翼正黃旗第九蘇木(今察右後旗原哈彥忽洞蘇木阿貴山),清康熙皇帝賜名《善福寺》,蒙古語稱:賽恩寶音圖蘇莫。
阿貴廟整體為漢式宮殿造型,飛簷斗拱,雕樑畫棟,琉璃瓦頂。朝克沁獨貢(正殿)佔地277.8平方米,基高6米,呈正方形,有108塊階石,可拾級而上。大殿門楣上藍底金字《善福寺》匾額用蒙、滿、藏、漢4種文字合壁,十分醒目。殿門上四大天王彩繪像栩栩如生。獨貢內正面供奉著1米高銅質釋迦牟尼像和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及其兩個弟子的銅質像,高度均為30釐米。西面供奉著守護本獨貢騎騾子的高1米吉祥天母銅質佛像。東面供奉著高1米的觀音菩薩銅質佛像和高30釐米的5尊五大力菩薩銅質佛像。殿中25根露明大紅柱都用色彩斑斕的織錦圍裹。門兩側分別陳列著《甘珠爾經》和《丹珠爾經》。
阿貴廟內設定五院,即:滿巴若慶(醫學院)、珠德巴布(經典院)、阿胡(祭祀院)、奈木仁(佛經哲理院)、明佛格(祈佛鎮魔院)。共有獨貢佛殿4個,佔地面積577.7平方米。大小廟4個,廟倉2個,公房64間,喇嘛私人房舍49間。
胡屯獨貢3間,在阿貴山最高位置,獨貢內供奉著各世活佛靈塔。胡屯獨貢前面往下便是阿貴洞,它在人們心目中十分神聖。它的北面是古特勒敖包,南面是雅日乃敖包和察汗敖包,西面是仁慶龍布敖包和塔文桃拉蓋敖包,東面是烏蘭敖包。在這些敖包的簇擁下,既莊嚴而又有幾分神奇,它的東南便是哈拉金壩。
阿貴洞的前面是烏蘭廟3間,廟內供奉著6米高的千手佛泥彩塑像。牆上是千手佛泥彩繪像。烏蘭廟前面是章肯獨貢3間,內供奉五大明王和達密林楊生等8尊30釐米高的銅質佛像。章肯獨貢東邊有岡孔廟3間,廟內供奉著是守護阿貴廟主神1.3米高的觀音菩薩銅質佛像。喇嘛教認為千手佛觀音是菩薩的化身,所以都是阿貴廟供奉的主神。廟內牆壁上75幅彩繪麻哈格拉佛像。章肯獨貢前面是面積較大的活佛廟5間,廟內供奉著2尊美岱爾佛像,1尊6米高,為泥彩塑像;另1尊高1米,為銅質佛像。
從朝克沁獨貢步108個石階到達山下,不遠處是較小的胡爾圖廟1間,廟中設有銅質大轉經輪,輪內裝有印著六字真言的紙條,把經輪正轉一次就如同唸了許多六字真言,這是宗喀巴對喇嘛教的一種改革。民國16年(1927年),在胡爾圖廟前面新建了滿靜獨貢,正方形,藏式建築,佔地面積9平方丈。此獨貢建成後,多數宗教活動包括施主們請廟喇嘛唸經,都在這裡進行。這就免去了攀登108個臺階的辛勞。
阿貴廟喇嘛誦經是經常性的活動。每天早晨除少數勞役的喇嘛外,都要在滿靜獨貢誦《依若勒》經(祝福經)。常年舉辦各種廟會和宗教儀式,而且都按序舉行。農曆臘月三十晚上在朝克沁獨貢祭吉祥天母,由西倉負責。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誦經。正月初七晚上祭觀音菩薩,由東倉負責。正月十六早晨在滿靜獨貢誦滿靜經後,喇嘛們才各自回家過年。
農曆三月三十,開始由部分喇嘛在朝克沁獨貢誦《千手經》到四月十六誦完8遍後結束。在這中間從四月初一到初八幾個昌布喇嘛要用彩色土擺設好雅門達格(神名)壇場。在初八至十五日還誦《雅門達格》經。十五日在壇場上燒五穀、油等白食,十六日將壇場上的彩土倒入井內、河中,誦經結束。
祭敖包也是重要的佛事活動之一。阿貴廟所祭敖包有6個(祭敖包分廟祭、民祭、旗祭和蘇木祭)。農曆五月十五祭烏蘭敖包,依次是仁慶龍布敖包、古特勒敖包、雅日乃敖包和察汗敖包,最後祭塔文桃拉蓋敖包。祭敖包不用酒、肉,稱白食祭,費用由西倉支付。還在塔文桃拉蓋舉行“那達慕”大會,附近牧民群眾也來參加,場面十分隆重。
農曆六月初一開始,還有幾項較重要的佛事活動。從初一到初八在朝克沁獨貢誦經,祭祀十大金剛。六月十五日是廟節,也叫廟會,上午由兩名喇嘛用轎子把美岱爾佛像從朝克沁獨貢內抬出,讓僧眾及施主們叩拜,然後抬著佛像,僧眾及施主們隨在其後,在寺院外圍從右至左繞行一週。與此同時,另有兩名喇嘛抬著三角形木盤,上面放著用莜麵捏成的三角形大面鬼走來,這時喇嘛和施主們左膝跪地,雙手合十,排成一行,靜默片刻時,兩名喇嘛高抬三角木盤,從他們 頭頂掠過,以示免災。廟節佛事活動非常隆重,遠近牧民群眾扶老攜幼,驅車乘馬蜂湧而來。小商小販擺攤設點,熱鬧非凡。寺廟內用滿淨陶高(特製大口鍋)熬茶做飯,羊肉、面片供應充足。還將剩餘食物送給為廟上送奶的牧民,其餘喂廟犬和為廟馱水的公牛,還有剩餘就倒在大石板上做為鳥食。這一天,還要由參加誦《雅日乃經》的喇嘛再用白食祭一次雅日乃敖包。
從農曆六月十六開始誦《雅日乃經》(祝願人們長壽),一般由部分喇嘛參加,但其中必須有受戒格隆喇嘛5人以上。廟倉為他們準備好上等的食物。六月十七,整天齋戒,十八與十六相同。依此迴圈,直至八月初二誦經結束,喇嘛們還將喝馬奶、吃白食,歡樂一番。此後,進餐才恢復如常。農曆十月十五誦《當其德經》,這時要為聖(釋迦牟尼佛)點1000盞黃油燈。農曆十二月初一開始由4個昌布喇嘛帶領幾個小喇嘛做酥油花,以點綴巴林(即面鬼)等。在春節時供在佛像前。
阿貴廟活佛共傳八世。即:一世活佛桑傑扎木蘇;二世活佛葛金嘎拉森;三世活佛嘎拉森丹金;四世活佛夏格達日波丹金;五世活佛丹金旺吉拉;六世活佛老不森丹金;七世活佛阿布根老布僧扎木蘇;八世活佛張其布丹必尼瑪。
四世活佛是阿貴廟的鼎盛時期,時有喇嘛200餘人,大畜幾百頭,小畜上萬只。因此,清乾隆皇帝御賜該廟一個銅質小火煁以示嘉獎。民國24年(1935年),有喇嘛146名。1950年,有喇嘛33名,大小牲畜966頭(只),土地5 000畝。
“文化大革命”期間,此廟遭受嚴重毀壞,但基本遺址尚存。2000年6月27日,經旗人民政府批准,阿貴廟正式開始恢復修建,將成為集旅遊、蒙醫、療養和宗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