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孔穎達(574~648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前208年)
道之所在,雖萬千人,吾往矣。——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
譯:真理所在的地方,縱使有千軍萬馬的阻難,我也要繼續前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1020~1077/12/06)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166年~206年)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王夫之(1619/10/07~1692/02/18)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朱熹(1130/10/18~1200/4/23)
譯: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麼萬古就像漫漫長夜一樣黯淡不光。
這些聖賢之輩精神和心靈的光明和富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就像茫茫黑夜中的明燈,為我們照亮前行的路。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貫休(832年~912年)
譯:滿堂的花香薰醉了無數的客人,一把利劍便能夠橫掃十四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1881/9/25~1936/10/19)
譯:我的祖國深處黑暗深淵,人民尚未覺醒,但我仍深愛我的祖國!我熾愛著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壓迫的國家。
我誓將我的一腔熱血報效我的祖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佚名(先秦)
譯:廣袤無垠的普天之下,沒有一處不是國君的封土,各處封土的天邊盡頭,沒有一人不是國君的奴僕。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1037/1/8~1101/8/24)
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
賞析:生命虛無,人生苦短。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701年~762年12月)
譯: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而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賞析:表達了李白對社會變革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也源於他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701年~762年12月)
譯:秦王嬴政以虎視龍捲之威勢,掃蕩、統一了戰亂的中原六國。
天子之劍一揮舞,漫天浮雲消逝,各國的富貴諸侯盡數遷徙到咸陽。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譯:假如這天下沒有我,那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自稱‘帝王’
曹操所表達的意思是“沒有我曹操你們漢家王朝早就分崩離析了,你們(士人階級)還在這裡對我冷嘲熱諷。”
創作背景:當時曹操正值赤壁大敗而歸,士人階層皆藉此嘲諷曹操的不可一世、妄自尊大,更有甚者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在這種輿論壓力下曹操為堵眾人口遂作此文。
曹操這句話雖然看似狂妄,但是的確體現了他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事實和捨我其誰的膽識。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1125/11/13~1210/01/26)
譯:啊!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最後也一定能報仇滅秦。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表達了詩人對政府軍的不滿,也是對滿目瘡痍的祖國傷心欲絕!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餘即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1624/8/28~166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