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過一段文字,說優秀男人的標準是:遇事要沉著、內涵要沉澱、做人要沉穩。
您看,漢字簡直是太厲害了,一個“沉”字,就可以把這麼多沉甸甸的標準囊括在內。但優秀男人的標準如果只是“沉著、沉澱、沉穩”,我覺得還不夠。
有一次我聽易中天教授的講課,他就提到了一條很重要的人生智慧,做人要——“沉得住氣”,所以我認為,優秀男人的標準,還應該加上“沉得住氣”這一條。
其實,不光是做人要沉得住氣,哪怕是兩軍對壘的時候,在兵法上也同樣要求將帥必須“沉得住氣”,《孫子兵法》說: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他對統率千軍萬馬的將帥之才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就是要沉著冷靜,換句話說就等於是要沉得住氣;第二就是必須有一套公正嚴明、行之有效的治軍方略。
因此,沉得住氣,無論從兵法的角度,還是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都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那麼沉得住氣的人,到底有多麼厲害、多麼可怕呢?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張奐的名將,公元158年,張奐出任“使匈奴中郎將”,就是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可以帶一定數量的將士進駐到匈奴的地盤,主要目的就是和匈奴進行和平談判,當然在特殊情況時也可以動用軍事手段。
後來,匈奴突然和烏桓勾結,準備起兵反叛,張奐的人馬不多,手下的將士驚慌失措,甚至有不少士兵想要逃跑。
但張奐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將自己的軍帳開啟,和手下的高階將領圍坐在一起安然自若地品茶下棋,士兵看到主帥如此從容,很快都定下心來,有條不紊地做好防守準備。
與此同時,張奐火速召集邊境大軍,另一方面,又派人連夜出使烏桓,許下重利拉攏烏桓,並故意讓這個訊息洩露了出去。
匈奴方面沉不住氣,以為烏桓已經被策反,於是連夜突襲烏桓,就在匈奴和烏桓窩裡斗的時候,張奐馬上雷霆出擊,一舉平定了造反的匈奴和烏桓。
所以你看,張奐,就是孫子兵法裡所說的“靜以幽,正以治”的合格將領,既沉得住氣,又有雷霆手段,打仗的時候碰到這樣的對手,那的確是很可怕。
和沉得住氣相對的,當然就是急性子的人。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手下有一員大將叫曹咎,當時曹咎負責守城,項羽對他說:如果劉邦打了過來,你就堅守不出,拖他個十天半月,就算立了大功。
等項羽一走,劉邦果然打了過來,一開始曹咎堅守不出,但劉邦卻每天都在外面大聲辱罵曹咎、罵得那真叫一個難聽,接連罵了幾天以後,曹咎就沉不住氣了,他想我好歹也是堂堂的楚軍大將,怎麼能在漢軍面前當縮頭烏龜呢?
結果曹咎剛帶著人馬殺出城來,就中了漢軍的埋伏,最後不但丟了城池,還只能以死謝罪。相反,在項羽大罵劉邦的時候,甚至說要烹殺劉邦的父親,劉邦都始終沉得住氣,最後成為楚漢相爭的終極大贏家。
可見,男人的本事越大,就越沉得住氣,急性子的人真的值得好好看一看學一學。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急性子的人,一定要記住:沉得住氣,才成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