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萬曆皇帝,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成為九五之尊後,30多年不上朝,但是他並沒有丟掉權力,一直穩坐紫禁城,以帝王的身份,掌管整個天下。
1620年,萬曆皇帝因為身體潰敗倉促去世,享年58歲。他的兒子朱常洛嗣位後,朝中大臣為萬曆皇帝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
同年10月,萬曆皇帝被送入明定陵安葬。此後,明定陵歷經400年風風雨雨,多次遭到破壞和重建,遭遇了很多令人唏噓的磨難。
1957年,明定陵因為考古部門的挖掘重見天日。在這次挖掘中,考古專家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其中,有一頂400年前的皇帝純金帽子,它採用的工藝非常高超,全國僅此一頂,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國寶。
這個純金帽子如今一般被人稱為金絲翼善冠,被專家出土的時候,它很快就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從外觀來看,金絲翼善冠可以分為3個部分,它們分別是“前屋”,“後山”和“兩角”。
其中,“前屋”部分指的是帽子的帽殼部分,它應該是採用了“編燈籠空兒”的工藝。
考古專家從上到下仔細分析了一下,結果驚訝地發現,編制金絲翼善冠的原材料,居然是518根精細的金絲,其直徑滿打滿算只有0.2毫米左右。
對普通人來說,0.2毫米的金絲,是很難擺弄的棘手物品,可是製造金絲翼善冠的工匠,卻用這種材料編制出了一個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成型之後的金絲翼善冠,花紋空檔均勻分佈,中間沒有任何小結,各個空隙疏密一致,看起來特別精緻。
考古專家曾頗為感慨地表示,古人沒有精密的儀器進行輔助操作,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編制金絲翼善冠的,真是太讓人吃驚了。
金絲翼善冠的“後山”,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部位,它的前方,是一個精彩的“二龍戲珠圖”。
即便是不懂得藝術的人,看到金絲翼善冠上的“二龍戲珠圖”後,都能看出它的不凡之處。
事實上,這個“二龍戲珠圖”確實是極為特殊的部分,按照專家的說法,它應該是金絲翼善冠最難製作的部分。
專家經過深入鑑定後發現,帽子上的兩條龍,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開製作龍首,龍身,龍爪等部位,然後用特殊工藝焊接起來,組成了兩個看似完整的龍。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這兩條龍還使用了8400片“龍鱗”。這些東西是一片一片粘連上去的,即便是最頂級的工匠,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下,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
金絲翼善冠的“兩角”,就是大家常說的“紗帽翅”,看起來就像兩個兔耳朵一樣。
總的來說,萬曆皇帝的這個金絲翼善冠,不僅材質珍貴,還使用了拔絲和編織等高超工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按照專家的說法,我國境內目前只有一頂這樣的帽子,因此它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國寶,必須小心守護,不能讓它出現任何損壞。
金絲翼善冠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早就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但是大家對它的用途,還有一些爭議。
有學者認為,古人一直是事死如事生,明定陵出土的金絲翼善冠,應該是墓主萬曆皇帝生前用的東西。
曾擔任北京十三陵研究員的胡漢生認為,這頂金絲翼善冠應該是萬曆皇帝夏天佩戴的東西。如果它是一個特製的陪葬品,應該佩戴在萬曆皇帝的遺體上。可是從考古現場來看,金絲翼善冠並沒有戴在萬曆皇帝的遺體上,而是被放到了其他地方。
胡漢生的觀點,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同時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持有反對意見的人堅持認為,金絲翼善冠是一個下葬用的冥器。
為強調自己的說辭,持有反對意見的人,提出了三個理由。第一,萬曆皇帝的畫像上,並沒有佩戴金絲翼善冠的形象。第二,明朝的歷史上,也沒有皇帝佩戴金絲翼善冠的先例和記錄。第三,金絲翼善冠這樣的黃金帽子,容易吸光導熱,不適合在夏天佩戴。
雙方的觀點,都有一些道理,無法說服對方。因此,金絲翼善冠的真正用途,至今仍有一些爭議。
金絲翼善冠被出土後,因為價值巨大,得到了考古專家的精心保護。幾經輾轉,它被送到了南京博物館,成為了該部門的核心收藏。跟金絲翼善冠相比,其他明定陵出土物品的遭遇悲涼了許多。
考古專家對明定陵進行保護性挖掘的時候,除了發現金絲翼善冠之外,還找到了大量絲織品和藝術品。
這些東西重見天日時,看起來光鮮亮麗,哪怕是不懂得文物鑑定的人,都能輕易看出,它們是非常珍貴的寶物。
可惜的是,這些寶物並沒有完整地儲存下來。考古專家挖掘明定陵時,工作經驗還有一些匱乏,也沒有足夠多的裝置對文物進行特殊保護。
因此,這些寶物很快就被氧化了,部分物品因為質地精良只是有些褪色,部分東西因為質地脆弱,直接變成了“灰燼”。
時至今日,明定陵出土的寶物,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他的寶物,都因為儲存不當,出現了不可修復的嚴重損壞。
更令人詬病的是,考古專家對明定陵進行挖掘後,並沒有妥善處理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遺骨,只是隨意地把他們放到了一邊,他們的金絲楠木棺材,也被隨意地丟了出去。
後來,有一些農民因為需要燒火做飯,帶走了這些被人遺棄的棺木。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遺骨,也遭到了火化處理。
明定陵的挖掘,因為錯誤繁多,被不少人稱為“史上最大考古悲劇”。為避免再發生同樣的問題,有關部門明確規定,以後若無必要,不能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