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就像一次次靈魂的探險,又似一回回思想的跋涉。作者在極短的詩行中表達出豐富的內涵,卻需要讀者能神遊冥索,去探尋作者所暗示的情境。
有時作者會化用典故,有時又會引用傳說,而讀者必須熟知這些,方能在詩詞的海洋中任意暢遊。詩歌貴在含蓄,不像散文作品那般瞭然。北宋的一位才子詩學杜甫,文承韓愈,終於成為一代文學大師。下面介紹黃庭堅不多見的一首七律,想象豐富,描寫細膩,值得反覆誦讀。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雲濤石
北宋:黃庭堅
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
蛟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
清坐使人無俗氣,閒來當暑起清風。
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黃庭堅是北宋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自幼苦讀詩書,更胸懷壯志,雖然一生仕途坎坷,卻從不怨天尤人。他喜歡鑽研古人的優秀作品,從中汲取了很多創作經驗,併成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
這首詩為黃庭堅22歲時所作,臺源是黃庭堅叔父的隱居地,叔侄之間常有酬唱。有一次詩人去叔父家做客,這時山谷剛剛考取進士,心情異常激動。親人們也非常高興,不僅鼓勵他繼續努力,而且還熱情地款待他。
酒足飯飽,叔父又把他請到書房敘談,看見侄兒學問見識都非常出眾,作長輩的心裡當然非常欣慰。黃庭堅也感謝親人的關懷和幫助,然後又虛心地向叔父請教。這時詩人無意間看見書桌上放著一塊精美的石頭,於是便走近觀賞。
開篇先做了總體評價,“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詩人細細欣賞,更讚歎不已,雲濤石一塊奇妙的石頭,雖然形體微小,卻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更顯鬼斧神工。作者用“咫尺”與“遠連空”進行對比,體現出首句裡的一個“妙”字,簡直丹青難描。
接下來詩人具體描繪其外形和內質,“蛟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詩人善於聯想,簡單的一塊石頭,在詩人筆端卻顯得如此神奇,好像蛟鼉出沒於三萬頃波濤之中,又彷彿是巫山十二峰縱橫在雨雲裡。
蛟鼉,指水中兇猛的動物。作者用“三萬、十二”,極寫出這塊怪石的形貌,更彰顯出其不凡的內在特質,同時暗示出其構造精巧,照應了首句中的“遠連空”。
如此場景,簡直就像一個仙境,詩人又幻想自己在其中遨遊,“清坐使人無俗氣,閒來當暑起清風。”黃山谷覺得,欣賞了雲濤石,會讓人毫無俗氣,即使是暑熱難耐的天氣,也令人如拂清風。
黃山谷沒有誇獎叔父,但沒有誰聽了這番話,不覺得心情舒暢。所以頸聯既是讚美石塊,也是在謳歌叔父的不俗品質,可謂一語雙關。
最後詩人簡直就愛不釋手,“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詩人想象自己在秋夜醉夢中,乘坐一葉扁舟,出沒在山水間。
落木蕭蕭、雲水茫茫,一葉孤舟、意興高漲,這樣的詩人令人喜愛,這樣的名句更值得反覆誦讀。作者用生動而真切的描寫,盡顯石塊的奇妙,也傳達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縱覽黃庭堅的這首七律,想象豐富,描寫細膩,更彰顯出詩人高超的文學表現力。首聯以咫尺之形與“遠連空”對舉,以“蛟鼉出沒、雲雨縱橫”的神奇想象,再現了其外觀的精妙。頷聯進一步發揮想象,描寫物件的“無俗氣、起清風”,讓作者產生醉夢之感,也表現出石塊的內在風韻。
頸聯又從旁觀者的角度繼續描寫,也將詩人融入其中,令人回味無窮。最後兩句更表達出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縱然波濤洶湧,詩人卻毫無懼色,也象徵著他希望在仕途中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