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英也叫元英,從小出生在北魏皇室,他卻不像其他皇族子弟一樣生活糜爛,嬌生慣養,而是聰敏好學,後來成為北魏宗室有名的戰將,他是景穆帝拓跋晃孫子,他的父親南安王拓跋楨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
拓跋英這一生都在為他家的北魏皇室南征北戰,直到病死的前一年,都還在和南梁朝打的有來有回,當時的局勢,不是南方政權大亂,就是北方政權大亂,而且統治者都不是無能之輩,隔岸觀火,趁火打劫的道理都懂,兩邊政權都想統一,所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史書上對拓跋英的描述是:
“性識聰敏,善騎射,解音律(擅長吹笛),微曉醫術,而且博聞強記”,簡單的來說就是能文能武,即是個醫生,也是個音樂愛好者。魏收對拓跋英的評價,“英將帥之用,有聲於時”,將和帥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古人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但是一帥更難求。
圍繞拓跋英的傳奇故事,離不開著名的幾大戰役,漢中之戰、奪回三關、攻取義陽、擊退蕭宏北伐等等戰役,他是和南朝接觸最多的將領了,這和他是北魏皇族的身份有關,統率三軍的大權也不可能隨意交給外姓。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後,任命拓跋英為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南齊蕭道成的侄子蕭鸞殺海陵王蕭昭文,篡位自立,也就是齊明帝,孝文帝原本是個佛系皇帝,一心想出家當和尚,就是不想做皇帝,得知這個訊息後,孝文帝拓跋決定南伐。
任命拓跋英為梁漢別道都將,詔令拓跋英率軍鎮守邊境,拓跋英分析出當時的局勢,拓跋英認為孝文帝親征,南齊在漢中的守衛會很薄弱,就有可乘之機。於是上表請求率兵會同平南將軍劉藻進攻漢中,孝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拓跋英大軍逼進漢中,南齊梁州刺史在得知北魏大軍壓境後,刺史蕭懿派部將尹紹祖、梁季群等領兵二萬,沿山修建營柵,分佈數處,居高臨下,隔水為營,用來抗擊北魏大軍。
拓跋英得到細作帶回來的情報,知道南齊軍裡不和,各將領互不服從,根據這有用的情報,立馬進行了作戰部署,他準備挑選精兵攻南齊軍其中一營,其他營柵肯定不會相救,只要攻下一營,其餘營柵必自行潰敗。
於是拓跋英發起進攻,魏軍三路而上,攻打南齊軍一座營柵,結果和他預想的一樣,其餘營柵果然不來相救,很快就攻克了齊軍一營,其餘四營都潰散了,這一戰北魏軍俘獲梁季群及以下七百餘人,斬殺三千餘人。
戍守白馬的南齊軍聽到北魏軍大勝,連夜逃走,拓跋英乘勝追擊,長驅直入,準備進攻南鄭城,漢川的百姓,看到北魏軍突然出現,以為是神兵天降,都相繼歸附魏軍,不管你們怎麼打,但是百姓是無辜的,梁州百姓向拓跋英請求投降,拓跋英沒有選擇屠城,而是安撫這一方百姓。
蕭懿得知魏軍要圍攻南鄭,派部將姜脩率軍同魏軍作戰,兩軍連夜交戰,雙方都有死傷,要看南齊要敗的時候,蕭懿立馬派援軍支援姜脩,魏軍得知對方有援軍到來,也向拓跋英求援,拓跋英隨即率騎兵兩千人救援,拓跋英擔心救援的南齊軍入城之後不易被殲滅,於是令統軍元拔尾隨齊軍,自己則率軍繞到齊軍前面攔截,前後夾擊,全部俘獲前來救援的敵軍。
蕭懿接到派出去的援軍被拓跋英俘虜,又派出兩萬大軍迎擊魏軍,拓跋英沒有料到齊軍還會來攻,而且經過剛剛一戰,魏軍將士也是疲憊不堪,加上敵眾我寡,北魏軍聽後都被嚇到了,準備逃走,拓跋英集結部隊,趁敵軍不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少兵力,故意放鬆韁繩,驅馬緩行,神色自若,指指劃劃,就像是在佈置陣勢埋伏的樣子,下令魏軍整列有序行進。
南齊軍看他這樣子,擔心魏軍設有伏兵,於是撤退,拓跋英得知南齊軍撤退了,來了個突然襲擊,率領魏軍開始反擊,魏軍突然來攻,打的齊軍大亂,隨後大破齊軍,拓跋英嚴令軍紀,一無所犯,使遠近百姓悅附,皆供租運給魏軍。
魏軍圍攻南鄭,打了九十多天都沒攻下來,這時守城士兵都沒了戰意,如果士兵沒了士氣,那接下來離破城也就不遠了,於是南齊將領庾域為了鼓舞士氣,把數十座空倉庫加封后指給將士說,這裡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援兩年,你們只管放心守城,城內守軍才安定下來。
就在久攻不下的時候,孝文帝命令班師,拓跋英遂命老弱將士先行撤退,自己率精銳部隊殿後,擔心蕭懿會派兵來追擊,特意派人向蕭懿告別,說我們要班師回朝了蕭懿也是被他打怕了,覺得這是拓跋英的詭計,就不敢追擊,直到拓跋英離開一天後,蕭懿仍閉門不開。
直到第二天,蕭懿才知道魏軍是真的要撤了,於是派兵追擊,作為主帥的拓跋英親自殿後,看到追擊來的齊軍,拓跋英與士兵下馬交戰,齊軍不敢逼近,就這樣邊追邊打過了幾天幾夜,齊軍也沒得到便宜,齊軍就返回去了,拓跋英看齊軍沒在追來,也帶領殿後的軍隊快速追撤退。
這時蕭懿派人去說降仇池的氐族人,讓他們去阻擋拓跋英,當拓跋英撤軍時,氐族幾個部落聯合起來的軍隊便切斷拓跋英的糧道和歸路。
拓跋英率軍奮勇攻擊,且戰且退,當拓跋英面頰中箭,軍中沒有人知道,這時候他也不敢讓大軍知道主帥受傷,現在這個情況大家神經都蹦的很緊,一點小問題都能影響軍心,最終拓跋英返回,回師之後,拓跋英立馬派兵討平諸氐,此戰之後,拓跋英因功升為安南將軍,賜爵廣武伯。
漢中之戰,拓跋英智謀突出,多次智勝齊軍,雖然沒有達到作戰目的,齊軍主將蕭懿能夠有效呼叫資源,挫敗了拓跋英奪取漢中的企圖,雙方都有損失,拓跋英略勝一籌。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改拓跋姓為元姓,宣武帝上位後,命元英為假鎮南將軍、都督徵義陽諸軍事,率軍進攻義陽,南梁司州刺史蔡道恭得知魏軍來攻,派驍騎將軍楊由率城外居民三千餘家於城西南十里賢首山依山做成三營寨,阻擋北魏大軍。
元英領兵圍攻賢首山,用火攻他寨門,楊由先從營裡趕出一大批水牛,又派士兵在水牛後面來出戰,魏軍為了躲避水牛大軍,無奈只好退軍。
元英分兵圍守賢首山,當天晚上,寨民任馬駒斬楊由投降了北魏,元英大勝,元英在白沙擊敗梁將吳子楊,圍攻義陽,義陽告急。
梁武帝蕭衍派平西將軍曹景宗、後將軍王僧炳等率步騎三萬增援義陽,其中王僧炳率軍二萬人進駐鑿峴(今河南信陽南),曹景宗率軍一萬人為後繼。元英率軍兵分兩路進擊梁軍,大破王僧炳軍,斬俘四千餘人。
魏軍圍困義陽城,由於蔡道恭指揮有方,雙方僵持了百餘日,蔡道恭請求援救,梁武帝派寧朔將軍馬仙琕率兵救義陽。馬仙琕帶領大軍前來,兵鋒銳利,馬仙琕更是帶領一萬大軍突擊元英大營,元英令諸軍佯敗。
馬仙琕看魏軍大敗,乘勝追擊,中了元英的計,馬仙琕被魏軍伏擊,魏軍統軍傅永擐甲執槊,單騎先入,勇猛無敵,梁軍箭射傅永,大腿被箭射穿,傅永把箭拔了繼續戰鬥,魏軍見狀,士氣大漲,馬仙琕軍潰敗逃走,魏軍乘勝追擊,斬殺了梁軍羽林監軍鄧終年以及兩千三百人。
曹景宗、馬仙琕知義陽危急,盡率所部精銳兵馬與魏軍決戰,雙方一日三戰,梁軍皆大敗,元英統率諸將,擊敗馬仙琕,並斬殺梁軍大將陳秀之,蔡道恭憂鬱而死,他的弟弟驍騎將軍蔡靈恩代他管理州事,魏軍見蔡道恭死,又加緊攻勢,短兵日接。
蔡靈思在援兵未奏效、守城力竭的情況下,無奈只能開城降魏,戍守三關的梁軍守將聽聞司州陷落,都棄城逃跑,魏軍成功佔領義陽,置為郢州,以司馬悅為刺史。魏軍圍攻義陽,元英戰術靈活,屢破梁軍,而梁軍屬於被動出戰,蔡道恭死後防守無力,導致戰敗。
梁武帝決定北伐,任命他弟弟臨川王蕭宏為北伐統帥,率軍進駐洛口,元英在陰陵大敗梁南徐州刺史王伯敖,並斬殺梁軍將領二十五人及以下五千餘人。元英與邢巒成功會師,作為皇室成員的蕭宏,就沒有元英這樣的魅力,何況蕭宏是個怯懦愚劣之輩,在得知魏軍會師後要共同攻打他的訊息後,決定撤軍。
這時洛口天氣突變,一夜狂風暴雨,蕭宏不顧昌義之等將領的反對,拋下大軍,帶領幾個親信落荒而逃。駐紮在洛口的梁軍將士得知主帥都逃跑了,隨即大亂,元英知道後,立馬帶領魏軍進攻梁軍,此戰魏軍斬殺梁將四十二人,梁軍失亡近五萬人,魏軍繳獲梁軍糧米三十萬石,南梁大將昌義之見此時已無力迴天,也放棄城而走。
郢州司馬督榮祖叛魏,並暗中引導梁軍進攻義陽,同時,北魏三關,武陽關、平靖關、黃峴關,戍主侯登等舉城降梁,懸瓠城民白早生了殺豫州刺史司馬悅,也獻投降南梁。梁武帝派齊苟仁鎮守懸瓠,宣武帝詔大怒之下,命元英率領步騎兵三萬人,自汝南前去援救,命大將邢巒討伐白早生。
宣武帝命元英急速支援義陽,元英因兵力不足,不斷請求援兵,宣武帝不肯增派,無奈之下元英只好轉至懸瓠,與邢巒會師,聯兵進攻懸瓠。在魏軍的強勢攻擊下,南梁副將齊苟兒等開啟城門出降,魏軍斬白早生及其黨羽數十人,合兵之後元英率軍直奔義陽。
南梁寧朔將軍張道凝聽到元英大軍直逼過來,就放棄楚王城逃跑,元英追擊而來,斬殺張道凝和虎賁中郎曹苦生,俘虜了梁軍士兵,鎮壓了郢州叛軍,全境復告平靜。
元英率領大軍來到義陽後,準備奪取三關,元英在觀察一番後,認為只要攻克一關,其餘兩關則不攻自破,最容易攻克的就是東關黃峴關,但是元英擔心敵軍將兵力集中於東關,於是便派長史李華率軍佯攻向西關,以此來分散敵軍兵力,然後親自督軍攻打東關。
馬仙琕很早就派雲騎將軍馬廣率眾於長薄防備魏軍,元英帶領大軍來到長薄,馬廣害怕乘夜逃入武陽,元英率軍進攻武陽,只用六天,馬廣見守不住就出城出降,攻下武陽後,元英開始進攻黃峴關,梁太子棄城逃跑,元英成功收復三關,這一戰,元英共俘梁軍大將六人、部將二十人、士兵七千人,獲米四十萬石,班師回朝後,元英任尚書僕射,第二年元英就病死了。
真可謂是談笑間,對手灰飛煙滅,元英一生對南朝的戰爭中有大勝也有大敗,不過勝多敗少,在當時的北魏朝廷來說,有勇有謀的,元英可以算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