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由於形勢緊急,只開一天就結束了。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在會議上,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他指出:“過去我們責備孫中山專做軍事運動,而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群眾運動。但蔣介石、唐生智等都是靠槍桿子起家的,而我們獨不管。現在雖然已經注意了武裝鬥爭,但仍沒有堅決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這次會議應重視這個問題———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八七會議》,2000年,沈堯伊,油畫,縱 210釐米,橫170釐米,現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四一二政變前夕,毛澤東預感國共之間矛盾難以避免,就提出武裝暴動的主張,但不為鮑羅廷、陳獨秀等接受。毛澤東解釋寫這首《菩薩蠻·黃鶴樓》時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
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與其經歷有一定的關係。1924年到1925年毛澤東在廣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時,他親眼看到,蔣介石由一個只控制470名黃埔學生的校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發展成最大的軍事實力派,擁有力量最強的第一軍,他就感覺到蔣介石是靠槍桿子起家的。1926年毛到湖南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特別強調建立農軍,農民要發展武裝武裝起來,在這方面學習蔣介石,掌握武裝。
《秋收起義》,1973年,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油畫,縱214釐米,橫270釐米,現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八七會議”後,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澤東征求意見,要求他到上海中央機關工作,可是毛澤東搞工農武裝應該“上山”的主意已定。8月9日,毛澤東出席由瞿秋白主持召開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再一次表示“我要跟綠林交朋友,我定要上山下湖,在山湖之中跟綠林交朋友”。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起義攻打長沙失敗後毅然決定放棄進攻中心城市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把部隊拉向羅霄山脈,落腳於井岡山。走出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並以根據地的星星之火,最終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