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真金是忽必烈與原配夫人察必的嫡長子,公元1243年生於漠北草原,1273年被立為太子,成為國之儲君。真金之名是按漢語寓意冠名的,就是尊貴無比的意思。
真金是忽必烈的漢儒們從小帶大的,他十分熟悉和熱愛漢文化,推崇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忽必烈心目中理想的仁君,對於未來把天下交給太子真金,忽必烈是放心和滿意的。
此後,發生了兩件事情,動搖了忽必烈的決心,更要害的是讓太子真金受到極度的驚嚇,憂鬱成疾。
忽必烈朝中長期任用了一位重臣阿合馬,他是回回族,色目人,是皇后察必的家奴。阿合馬十分擅長理財,長期為忽必烈南征北戰提供足夠的錢糧保障,也按照忽必烈的意思及時保障了蒙古諸王的賞賜和平日開銷,使忽必烈在朝廷執行方面省了不少心。但是,阿合馬也是一位私慾旺盛的貪官,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極大地加重了民間賦稅,中原大地民不聊生。這一切漢儒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大家一致對阿合馬痛恨至極,紛紛上書皇上彈劾阿合馬。當然,太子真金是堅決地站在漢臣們一邊的,他甚至嫉惡如仇,幾次動手打了阿合馬。
公元1281年,內地有名的俠客王著、高和尚受漢臣們所託,設計殺死了阿合馬,忽必烈非常憤怒,他一方面立即處死了一批漢人大臣,一方面對太子真金大加懷疑,總認為真金是誅殺阿合馬事件的幕後操縱者。此後,年輕的真金放開手腳,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阿合馬一支騰出的重要位子,幾乎全任命了漢人,積極推行仁政。他還要求蒙古人的孩子要積極學習漢文,只學蒙古文不得任用。但是,這一切,忽必烈並不滿意,他對真金與漢儒們意氣相投,大力推行仁政,遠離蒙古風格,十分擔心、憂慮,因而,對真金的態度逐步變得生硬和蠻橫。真金分明能感受出來,他了解自己的父親,殺伐果斷,剛毅不屈,對敵人毫不留情,對反對自己的人也從不手軟。未來到底如何,真金甚至比父親更加的憂慮和不安。
第二件事更加叫人恐怖,真金聽聞後,直接癱軟在床。至元二十二年(1285)春,南臺有一名御史上書忽必烈,認為忽必烈年事已高(忽必烈已年屆七十),及早禪位,讓太子親政,同時勸誡皇后南必不要干政。此事傳出後,阿合馬的餘黨揪住不放,認為是對付漢儒和太子真金的絕妙機會。於是,他們先下手為強,要把那封奏疏搞到手,先一步在忽必烈面前告狀。如果他們得逞,按忽必烈的處事風格,非得斬殺一批漢人大臣不可,太子真金的地位也會不保。
真金聞訊後幾乎嚇癱了,是他的漢人妻子梅小嫻及時出面,和漢臣們商量,搶先一步暗殺了那個上書的御史,截留了那份奏疏,並主動到忽必烈面前揭露阿合馬餘黨的罪行,變被動為主動,化解了一場風波,挽救了大批漢人的性命。
但這場風波在太子真金心中留下巨大陰影,他從此一病不起,大半年後終究抑鬱而死。真金病情嚴重的時候,他的漢人妻子兩次請忽必烈來寬慰兒子,只要忽必烈不再戒備太子,真心原諒太子,鼓勵他繼續一門心事為朝廷做事,也就是父子真心和解,估計太子真金就會釋然,病情很快會好轉。但忽必烈沒有,他雖然看望過兒子兩次,但責備的語氣一直未變,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忽必烈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幾年後,忽必烈大限將至,但他的兒子們沒有一個可以接續皇位的,不是武夫就是酒鬼,根本難以擔當大任。不得已,忽必烈最後選擇了真金的第三子鐵穆耳繼承大統,元朝的第二位皇帝便由爺爺直接傳給孫子,與後來的大明王朝如出一轍。
實際上,以後元朝皇位全在真金後代一系中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