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控制病毒性肝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2002年,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2005年,乙肝疫苗實現全免費接種;2009年至2011年,15歲以下兒童進行乙肝疫苗的普查普種,沒有接種的進行了補種,每項措施的落地都象徵著又一次進步。
但事實上,我國肝炎防控仍面臨較大困難,除了基礎投入不足等問題外,我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量”巨大,診斷率和治療率均較低,許多患者和攜帶者甚至還不自知,“沉默的大多數”造成乙肝繼續傳播,且會轉換成肝癌等疾病,威脅公民健康。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2021世界肝炎日宣傳大會等多場會議中,專家強調,目前中國病毒性肝炎診斷率治療率仍很低,病毒防控應繼續注重抓“源頭”,提升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水平。
防控成效顯著 診療現狀仍嚴峻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目前我國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水平大大提升,乙肝疫苗接種率已處於較高水平。但資料顯示,我國乙肝、丙肝患者數仍排在全球首位,乙肝病毒攜帶者近9000萬人,其中約2800萬為乙肝患者;丙肝感染者約760萬人,其中丙肝患者約456萬人。
據國家衛健委釋出的《2020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報告病例數最多的乙類傳染病。
我國乙肝患者存量巨大的同時,診斷、治療率也極低,這些患者不僅是家庭社會的潛在負擔,更是危險傳染源。業內專家表示,照此趨勢下去,中國無法完成世衛組織所倡導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危害的目標。
診療手段加持新藥品,病毒性肝炎治療獲曙光。除了乙肝,目前所有病毒性肝炎在臨床均可被徹底治癒。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任紅說,2017年以來新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連續口服12周,可治癒90%以上的丙肝患者。乙肝治療新藥物也已被寫入指南,並被廣泛應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另據介紹,我國已經在一些試點地區開展了針對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積極探索,包括制訂丙肝治療醫保政策、基於健康大資料支援的擴大丙肝檢測等。
新發乙肝已被控制在較低水平,“增量”大幅降低。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介紹,2002年乙肝疫苗納入了國家免疫規劃,之後陸續實施接種免費,普查補種等多項措施,中國肝炎防控因此加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免疫規劃以來,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從高於10%下降至0.32%,控制了乙肝流行。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楊希忠說,病毒性肝炎防控主要在於“防”和“治”,“防”成績卓然,中國乙肝病毒感染人數至少減少了3000萬人,但對於“治”,中國與目標的差距還極大。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辦公室醫學官員曾寶玲表示,2016年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提出到2030年實現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其中要求病毒性肝炎診斷率、治療率分別達到90%和80%。
中國乙肝患者“存量”巨大,世衛組織目標難完成。業內專家表示,我國乙肝診斷率、治療率都不到20%,治療率只有11%,“沉默的大多數”直接造成乙肝繼續傳播,數量近1億的乙肝人群潛伏在社會中,時刻威脅健康人群的安全,成為家庭社會的潛在負擔。我國的防控缺口較大,對現存乙肝患者進行診斷治療依舊是病毒性肝炎防控的艱鉅任務。
社會認知及藥品可及性仍不足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在病毒性肝炎防控方面依舊面臨很多挑戰,主要矛盾集中在科研投入少,社會認知與疾病診療不統一,藥品可及性及可負擔性仍不夠等問題上。
社會認知與肝炎防控脫節。在中國,近14個人中就有1個乙肝病毒攜帶者,與普遍分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貧瘠的社會認知。在臨床實踐中,醫生經常發現大部分肝癌患者並不知曉自己曾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或是錯誤認為乙肝不需要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臟病醫院副院長高志良說,出於對乙肝患者隱私的保護,勞動法規定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相關指標列為體檢標準,但這與乙肝防控“應檢盡檢,應治盡治”原則相違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有臨床表現時疾病往往已經惡化。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說:“許多人對乙肝認識還是不足,認為乙肝不能被治癒,所以有的人就不去治療甚至停藥”。
除此之外,國家最新修訂《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規定轉氨酶持續異常等現象發生才有抗病毒治療指徵,但臨床建議乙肝感染者都應積極接受治療,這造成了醫患間的矛盾。
相關治療藥品的可及性仍然不夠。雖然丙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藥物價格大幅度降低,業內專家認為,某些藥物還未實現醫保全覆蓋,導致可及性依然不夠。楊希忠認為,目前丙肝患者仍需承擔千元藥費,但該種肝炎發生與公共衛生水平相關,透過短期服藥即可實現治癒,若國家醫保實現對丙肝藥物全覆蓋將會對提升病毒性肝炎治癒率起到關鍵作用。
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病毒性肝炎的治癒是世界性難題,其中焦點是乙型肝炎治癒,目前臨床常用手段均無法徹底治癒乙肝。楊希忠說,乙肝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分佈較分散,病人群體不集中,因此中國對乙肝的研究直接決定治癒乙肝的程序,但目前我國對乙肝新藥的研發仍停留在臨床治療階段,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而後者才是根治乙肝的關鍵。
有效實施多元措施
相關領域專家普遍認為,今後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應注重從源頭抓起,加大體檢力度,並且提升公眾的知曉率,同時加強部門協同,共同促進相關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讓更多患者和感染者受益於有效的藥物。
從源頭抓起,提升兒童治癒率,加大監測力度。王福生說:“我們團隊發現,兒童慢性乙肝治療得越早效果越好。我們最近對500多例過去十年治療的1至6歲以下病人研究發現,如果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臨床治癒率可以達到70%至75%。”
專家們同時建議,將乙肝列入健康體檢必查專案中,做到“應檢盡檢、應治盡治”。李蘭娟說,要加大健康體檢的支援力度,對沒有檢測過乙肝的人群進行檢測。如果是感染者,需要治療的儘早治療,如果是易感者,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去打疫苗,這樣就能大幅度降低新發感染率。
持續推進免疫規劃,提升公眾知曉率。王斌建議,相關部門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行動應進一步地實化,同時加強科普宣傳,讓民眾能夠更加註意保護自己,尤其是農村等欠發達區域,在醫學的干預措施之外,讓老百姓心中繃緊預防的弦。高志良等專家也建議,乙肝“應治盡治”,權威性肝炎治療指南應與臨床經驗相統一,提升患者的治療意識。
各部門協同,共同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減輕患者負擔。楊希忠等專家認為,藥物的使用是減少肝炎疾病負擔的最有效手段,工信部門、科技部門、民政部門、醫保、藥品監督部門應更多形成合力,讓患者及感染者能夠以更低價格、更方便的渠道獲取藥物,對丙肝等由於公共衛生水平所患疾病所需藥物實行醫保全覆蓋。
作者:□記者 張昕怡 張武嶽 沐鐵成 濟南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