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流傳已久的故歷史事,先入為主,我們一直以為真的是那樣!
但你一找史料,一分析,發現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比如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烽火臺直到秦漢才礙事作為防禦的重要設定被大量使用,西周根本沒烽火臺;比如說紂王沉湎蘇妲己。修建酒池肉林窮奢極欲,發明跑炮烙等酷殘害忠良讓商朝滅亡!其實《史記》都說,商紂王廣聞博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無窮乃一個文武全才!商朝滅亡主要是征伐東夷,朝歌空虛,才對世仇周部落鑽了空子!精銳大軍無法趕回才就此覆滅!
再如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被人多詬病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實際上秦始皇很氣,方士們拿尋不似仙藥煉製長壽仙丹燈欺騙他一次又一次,所以忍無可忍,將一部分騙子方士坑殺!反抗他的儒生只是坑殺的一小部分!
至於焚書,李斯建議要燒的乃是“秦紀”以外的歷史著作,儒家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可沒說全部都燒掉。
秦始皇只是“收取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我猜測,焚過書,但非盡毀!否則怎麼會有後來劉邦進入咸陽,“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的記載呢?
可見,歷史歷經千年流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霧裡看花,真的很難說得清!
我們今天就重點挑幾個大傢伙不熟悉得好好再巴拉巴拉!
唐睢不辱使命
按時代為序,我想提到《唐睢不辱使命》這篇文章您一定不陌生,課本學過!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霸道,相繼滅掉韓國和魏國之後,秦王希望可以用五百里土地,換取為國附屬國安陵國全境的五十里土地。安陵國雖然不堪一擊,但國君又很摳門,不願意吃大虧置換封地,便請唐雎出使秦國說服秦王改變主意。
秦王嬴政是要奪取天下的,能聽你面前瞎debode!
秦王見來使一直鬼打牆死活不換!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天子發怒,倒下的屍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唐雎卻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而專諸、聶政、要離之怒,作為平民您,應該知道他們發怒的的樣子?而我發怒的時候和他們一樣!使兩具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然後猛然站起來就打算拿劍刺秦王,想要與秦王同歸於盡。
秦王嚇得臉色煞白,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故事很精彩,大家紛紛翹大拇指說唐雎不畏強敵不卑不亢,保全國家,不辱使命真英雄也!但其實,弱肉強食的戰國,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弱智的事!
秦國虎狼之師,都滅了兩大國氣勢正盛,吞併實力弱雞的安陵國打個響指就解決!何必大費周折搞什麼“置換封地”!
霸氣外露的秦王實在沒必要多此一舉,讓你唐雎跟前演這麼一出?能讓你近身一威脅馬上慫了,趕緊退兵且信守承諾不再攻打,還佩服的五體投地以禮相待理送出境?
這樣的話,秦始皇如何統一全國?荊軻不早就刺殺成功了?
再說,年齡也對不上!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揮師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危機時刻,魏國害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唇亡齒寒,情急之下,信陵君竊得兵符,奪取兵權,完成了救趙的使命,信陵君竊符時,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餘矣,就力勸信陵君尊敬趙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唐睢不辱使命救安陵國時面對的可是秦昭襄王的曾孫嬴政,唐睢理論上一百二十多歲,這可能嗎?就算還活著,即將成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擁兵百萬氣吞山河,會怕這麼一個風燭殘年老人家?這不是很荒誕嗎?
漢代傳下來的不少故事你要真從歷史角度上細扒,也是覺得站不住腳!
例如高祖劉邦不少傳奇的故事咱們就別當真,呵呵一笑就行!如《史記》說他乃是一條湖澤邊一條大金蟠龍盤在他媽媽身上而有孕所生!擱今天,古人可能會信,但咱不能信!
最著名的當屬劉邦芒碭山澤斬白蛇,揭竿而起反抗暴秦故事放了囚徒,領著沒走的一起行路,路上遇到巨大的白蛇!劉邦一點不害怕揮舞著寶劍,一劍斬成兩截。
半道上又遇到一痛哭的老太太說“我兒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
劉邦很開心,原來我是赤帝之子啊!還有什麼“東南方向有天子氣”什麼的,統統都是製造輿論呂雉幫他編的哈!
霸王別姬的故事是假的?為什麼會有這個傳說?
不過劉邦史上確實不同凡響,短短几年,便拉起了一支革命隊伍,敢和西楚霸王一爭天下!
畢竟大項羽快三十多歲,陰謀陽謀奇招損招頻出,最終由弱轉強,將項羽幾十萬大軍殲滅!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役,四面楚歌,發生了至今仍在傳唱的感人愛情故事,一個美麗且悲壯的霸王別姬!
當漢軍四面八方鋪天蓋地想起楚歌時,陷入絕境的項羽不禁大吃一驚:“楚地已被劉邦所得嗎?”楚軍最後一戰已被瓦解!項羽恍惚間來到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
他最寵愛的姬妾虞姬和身旁的人都悲痛不已,泣淚而下!但她最是強忍悲痛,略施粉黛,手舞雙劍,翩然為項羽跳了最後一支楚舞!項項羽也是淚流滿面,慷慨悲歌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人對飲當歌,曲盡終結,項羽一摔酒杯,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準備突圍,而流傳的故事說,自知這是最後一面!虞姬便向霸王訣別,選擇了自刎殉情。
項羽則趁夜突破重圍,向南一路狂奔。但可惜被一老翁指錯了道漢兵最終追上了他們,項羽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
但霸王別姬的故事跟《史記》記載一對比,發現就顯得很簡陋了!
字數寥寥,僅有,霸王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可見虞姬並未舞劍,最終的命運歸宿是否為情自刎,其並未交待!
曾追隨劉邦的陸賈早於司馬遷所撰《楚漢春秋》中,確實寫到四面楚歌時有一美人叫“虞”陪伴左右!那晚項羽作詩,“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怎麼辦?和著楚樂,項羽和將士們都哭了。但也絕對沒虞姬舞劍更沒頭自殺的事!
當然,虞姬最終還是死了,即使虞姬沒自殺,她的結局肯定不會太好!
故而可以遺憾的說,霸王英雄氣短卻忠於愛情、虞姬更是絕不苟活,以身殉情,這麼一個纏綿悱惻的感人愛情故事,大部分是假的!
後世,三國時期的什麼關羽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什麼的,很多很多都是小說家言哈!略!
周處除三害
魏晉時,有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這便是“周處除三害”,我常常會用這個故事以自省!
說東吳名將周魴有個後人喚做周處,因父親早亡,母親溺愛!長大後長著一身蠻力,為禍鄉里。家裡有點勢力,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見他跟見到瘟神一般!
因長時間以來,山上有猛虎河裡有蛟龍,傷人不少性命,被當作兩害!周處得知,說我一身功夫怕啥,便與猛虎搏鬥殺死了大蟲,又下河廝殺斬了蛟龍。周處與蛟龍算是苦戰,漂游了幾十裡遠大戰三天三夜!街坊鄰里都以為周處和蛟龍同歸於盡,大家一起奔走相告相互慶祝。但周處從河裡爬回家鄉得知大家歡迎慶祝竟然是因為自個連同另外兩害湊成百姓口中的三害一下子都死了!才知道自己原來也是一大禍害,便羞愧難當!
離開家鄉去吳郡去找名士陸機和陸雲以求指點擔心自己年紀已大,悔之晚矣!但陸雲說:“朝聞道夕可死矣!?”周處從此改過自新,最終成為對朝廷有用的名將!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很勵志!但,這個故事是假的,因為周處生卒年236~297,陸機、陸雲生卒年262~303年,年齡分別是四十三歲和四十二歲,倒推推斷他們應該是261年到公元262年生人。很明顯,陸機、陸雲都要比周處晚出生二十幾年,“周處除三害”一定還是個問題少年,那陸機、陸雲二人還在投胎呢!周處怎麼去拜訪二人?就算是按照史書所說,277年,41歲的周處去見兩位名人,陸雲才15歲,那周處除三害用了26年?改過自新用了二十多年?
絕對不可能!故事的真實性有疑, 但講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故事從文學性和故事性教育意義層面還是值得我們傳頌的!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訊、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