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期
71歲的老黨員、老退役軍人李娜
來到窯上中心小學
當面感謝師生
為她伯父李景森烈士
堅持四十餘年的守靈掃墓
據瞭解
為尋找自己親人
李娜經歷8年大海撈針式的尋親路
終於在房山區窯上村
找到了她伯父李景森烈士的墓碑
更沒想到伯父墓一直有人祭掃
而祭掃的人
就是窯上中心小學的全體少先隊員
李景森,1937年9月加入了抗戰組織——抗日動員會。
同年10月,加入共產黨。
1946年初被任命涿縣縣長,率領縣大隊武裝保衛了麥收,處決了殺人成性的臺子鄉還鄉團長李福臣,沉重地打擊了還鄉團的囂張氣焰。
1948年2月9日,因為叛徒告密,李景森在窯上村被俘,他受到百般折磨,堅貞不屈,於1948年3月27日被殺害於永定河大堤上。
窯上英烈園是窯上地區人民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窯上英烈園被列為窯上中心小學德育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對學生的愛黨愛國教育,使少年兒童時刻銘記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革命事蹟,感受繼承先烈們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為少先隊員們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據瞭解從本世紀八十年代初,窯上地區中小學每到清明節前都會組織學生來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
近幾年,窯上中心小學充分依託這一德育基地,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蹟,聆聽革命故事,繼承革命傳統,增強作為革命接班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從小培養她們堅定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情懷和遠大志向。
英烈園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窯上村西,窯上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七分割槽主力部隊七十五、七十六團駐此。
1939年底,抗日部隊冀中十分割槽朱佔魁部兩千餘人曾在該村同日軍激戰,打死打傷日軍283人,此即有名的窯上戰鬥。
1944年,共產黨於此建立涿良宛抗日聯合政府。
1948年,解放區區、縣領導張晉齡、李景森同志,因叛徒告密,在該村地道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捕獲後壯烈犧牲,後於今窯上中學西側建烈士公墓,即窯上英烈園,是1972年由當時的中共房山縣窯上人民公社委員會建立的,面積55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周砌有圍牆。
園內有一座碑亭,窯上革命烈士紀念碑亭,是由兩個相連的琉璃瓦頂仿古亭和一座紀念碑組成的,建於1992年8月1日。英烈園碑亭後面有6座青石雕磨的石棺墓,依次為韓國亮烈士、崔振春烈士、常庭文烈士、無名烈士、張晉齡烈士和李景森烈士。
來源:學通房山
北青社群報房山版
新聞線索、商務合作熱線:
abcd13579v(微訊號)
※ 房山一離婚女子為結婚慌稱懷孕,還以墮胎為由騙財5萬元,最終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