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在談及天津小洋樓價值時曾說過,“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來自它獨有的建築美。這些風格獨特的建築,是城市情感與精靈的化身,是一方水土無可替代的人文創造,是它獨自歷史生活的紀念碑。”在如今天津的版圖上仍保留有眾多小洋樓和名人故居,而其中承載歷史最豐富者,張園當列其一。
按當初平遠樓復原的模型。
張園原名“露香園”,位於原日租界宮島街與明石街交口(今鞍山道與山西路交口),是清末湖北提督兼陸軍第八鎮統制張彪於1915-1916年在津所建的豪華府邸,因主人張姓,故稱張園。
1860年(清咸豐九年)12月,張彪出生于山西省榆次縣西左付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喪父,家境十分貧寒,以推車運煤掙錢餬口。年少時拜在一名劉姓拳師的門下,學習武藝。因練就一身好武藝,18歲考中武舉人。張彪生性率直、仗義行俠,在一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中,無意間搭救了到山西接任巡撫的張之洞,因而深得張之洞賞識,由隨從侍衛、武官把總、湖北陸軍第八鎮統制,升任湖北省提督,成為官居一品的清廷“封疆大吏”。
張彪是張之洞“洋務運動”的得力干將,使他在辦工業、興教育、練新軍中屢建功績。張之洞奏請清廷組練“新軍”,由張彪任統率,使他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第一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張彪率督署衛隊與起義軍對抗,後辭官帶著家眷出走日本。1912年,張彪回國,寓居天津。先是住在日租界壽街(今興安路)朋友處,後投資紗廠,併成為晉華紡織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之一。當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紗廠股票大漲,張彪獲利豐厚。於是,便在當時的日租界宮島街(今鞍山道59號)購置土地20餘畝,修建宅邸。
1915年,張彪親自設計,建起了三層洋樓──平遠樓。該樓為磚木結構,四周建有長廊圍繞,入樓口高臺階,樓內裝飾中西合璧。園內建有中式園林,太湖石假山、荷花池、亭臺等應有盡有,並置有石桌、石凳、石花缽,擺放了中式古典大金魚缸等。在主樓後面,張彪為子女們建造了八所住宅,取名“宏濟裡”。
張彪善經營。建起該園後,除冬季自住外,每年春夏秋三季,張彪均將此園租給承包人作為遊覽和消夏的場所。這裡除了有噴泉水池、花圃園藝,還增設了餐館茶座、冷飲小吃、劇場曲藝場、露天電影場、檯球房等。1920年前後,露香園可謂火爆一時,報紙上天天都是廣告。每年夏季,這裡常常舉辦遊藝會,市民可購票參觀遊覽,白天有文藝演出,園中多個小舞臺,同時上演著不同的節目,相聲、大鼓、京劇等,各取所需。晚上則放映露天電影。有著天津第一避暑花園的美稱。
張彪隱居張園後,曾為他手下的大總統黎元洪專門前來探訪,勸張彪重新出山,但被張彪婉拒。1924年12月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應邀北上,抵津後入住張園。1925年2月,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離開北京,抵達天津日租界,先是在大和旅館暫住,後住進張園,張彪一直殷勤侍奉。1927年9月13日,張彪在宏濟裡家中病逝。溥儀痛念這位忠臣遺老,親書“心如金石”四字匾額,賜陀羅經被,為張彪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