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三星堆,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就是古老、神秘、奇異的印象,它的出現讓人們魂牽夢繞,也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1986年三星堆遺址發現了兩個祭祀坑,出土了眾多文物,其中有4600多枚海貝,經專家鑑定,這些海貝主要有3種品類,數量最大的是虎斑貝,其次是卷殼貝,最少的是環紋貝。四川地處內陸不靠海,這些海貝從何而來?引發了無數人的爭論與猜想。
這些海貝的作用是什麼?
有人說,這些海貝是三星堆人的裝飾品,三星堆人將其串起來掛在脖子上、戴在手腕上、縫在衣服上,會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
也有人說,這些海貝是三星堆人的貨幣,因為歷史上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將海貝作為貨幣來使用的情況,海貝在內陸地區作為貨幣使用是很常見的現象。
還有人說,這些海貝是三星堆人吃海鮮火鍋剩下的,這個觀點目前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援。
在此,小編比較傾向於三星堆海貝是貨幣的觀點。
考古發現,人類用海貝充當貨幣的歷史悠久,在全球很多地區都曾出土大量的海貝,中亞和歐洲的原始貨幣也是海貝,在中國古代典籍當中也有大量古人將海貝作為貨幣使用的記載。
例如在我國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山東青州蘇埠屯商代晚期墓中,都曾出土數千枚海貝。
因此對古人來說海貝就是天然的貨幣,也就是“貝幣”。
珍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叔德簋銘文記載:“王益叔德臣姪十人,貝十朋,羊百。用作寶尊彝。”意思是周成王在成周舉行祭祀,賞賜給一名叫做“德”的臣子十朋海貝和一百隻羊。這裡的“朋”是“貝幣”的貨幣單位,1“朋”約為10枚海貝。“朋”是象形字,本意是指貨幣。貝幣是最早的貨幣,按“朋”為單位計算,“朋”指的就是貨幣。
那麼,“友”字呢?甲骨文裡的“友”也是象形字,兩個人的手合在一起,表示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指的是交易的意思。“朋友”一詞也正是來源於此。
“朋”指貨幣,“友”指交換,這都與貿易有關。
在遠古的歷史時期,不同族群的人與人之間,在相互貿易交換過程中,形成相互信任的緊密聯絡,逐漸演變成了“朋友”的含義。
三星堆除了出土有4600多枚海貝,還有銅貝、綠松石貝,這是因為當時隨著商品經濟不斷髮展,內陸地區不易獲得天然海貝,天然海貝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故當時出現了仿製的海貝,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型別,後來還漸漸出現其他材質的如玉、銅、金等型別的“貝幣”。
例如流行於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中晚期的“包金貝”就是金屬貨幣中極為珍貴的一種,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金屬鑄幣,現在的存世量極少。
因此,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海貝就是當時人們的貨幣是十分可能的。
當然,還有人堅持說三星堆出土的海貝不是貨幣,而應當是當時人們的裝飾品或者是祭祀用的信物。
這種可能是有的,因為時至今日人們還經常將海貝加工成為裝飾品和工藝品使用,但是三星堆海貝出土的時候,是裝放在青銅容器裡面的,就像是現代人將現金放在保險櫃裡面一樣,而不是像裝飾品或者祭祀物一樣擺放在外面。
同時在三星堆出土的眾多青銅器和青銅人像上面,也看不到用海貝作為裝飾的痕跡,因此推測三星堆出土的海貝是當時的貨幣,應當更加符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