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部,歐洲和亞洲之間,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人口117萬。1960年10月1日,塞普勒斯共和國成立,因而也以10月1日作為國慶日。儘管它的獨立是相對平靜的,但獨立以後反而陷入了國內希臘族和土耳其族的漫長衝突。
回顧塞普勒斯幾千年的歷史,可以看到,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塞普勒斯經歷了在歐洲和亞洲之間搖擺的漫長曆程。
- 古典文明重鎮
“塞普勒斯”之名源於希臘語,意為“銅礦”。可見塞普勒斯自古以來就是希臘文明的一部分。
塞普勒斯最早的文明居民是古代希臘人。早在愛琴文明時期(相當於中國商朝),希臘邁錫尼人就到達這裡。愛琴文明的殘餘——腓尼基人主宰塞普勒斯近千年。
後來,島嶼一度為亞述帝國、埃及、波斯等征服,但他們似乎未留下大量的人口,也沒有給塞普勒斯帶來深遠的影響。
到了古典時期(相當於我國春秋戰國),希臘各城邦(特別是雅典及小亞細亞諸城邦)居民大規模對外殖民,離希臘較近的塞普勒斯也成為希臘人殖民的物件。來自希臘薩拉米斯島(雅典城邦所屬)的埃瓦戈拉斯一世於前4世紀初征服塞普勒斯,開啟了塞普勒斯的希臘化。塞普勒斯今天的主要城市如尼科西亞、利馬索爾、帕福斯、拉馬古斯塔等均建於這一時期。
希臘“黃金時代”結束後,各城邦國力日益式微,塞普勒斯也於前380年被波斯再次征服,但希臘文化卻被儲存下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2年驅逐了波斯人,使塞普勒斯成為希臘的穩定領土。他死後,雅典、埃及和塞琉古爭奪塞普勒斯,結果埃及托勒密王朝取得勝利,統治塞普勒斯直到前58年被羅馬奪取。
亞歷山大大帝
希臘化時期,塞普勒斯小島出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芝諾,他創立了斯多葛學派,主張美德與自然,影響深遠。
芝諾
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塞普勒斯依然延續著古典文明。強盛的羅馬帝國維持了小島數世紀的和平,並從島上輸出橄欖油。
羅馬帝國覆滅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羅馬”的名號和法統。塞普勒斯作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繼續著古典文明。
在古典時代,塞普勒斯被描述為希臘神話中愛的女神阿芙洛蒂特的故鄉,產生了浪漫的傳說。到了羅馬時期,阿芙洛蒂特演化為維納斯。
- 伊斯蘭入侵
7世紀,伊斯蘭教崛起於阿拉伯沙漠。強盛起來的阿拉伯人很快向東羅馬帝國發動了入侵,距離巴勒斯坦地區很近的塞普勒斯島也成為他們的目標之一。
649年,阿拉伯將領穆阿維葉(日後的第五代哈里發、倭馬亞王朝首任哈里發)首次入侵塞普勒斯。此後,阿拉伯數次入侵,但始終未能佔領塞普勒斯全島。688年,拜占庭皇帝為了結束曠日持久的戰爭,與阿拉伯哈里發阿卜杜勒·馬立克簽署和約,規定塞普勒斯為兩國共治土地,平分賦稅,實行“一國兩制”。
隨著拜占庭國力逐漸復甦,從9世紀中葉馬其頓王朝起,拜占庭就多次進攻塞普勒斯,尋求恢復統治。965年,拜占庭帝國終於在尼克塔斯·哈爾庫提斯將軍率領下擊潰了盤踞塞普勒斯的阿拉伯人,恢復了對全島的控制。哈爾庫提斯成為塞普勒斯總督。
平靜了兩百年後,塞普勒斯又成為內戰前沿。1185年,統治拜占庭帝國一百多年的科穆寧王朝被推翻,塞普勒斯總督以撒·科穆寧宣佈自己為合法皇帝。雖然他反攻大陸很快失敗,但維持了對塞普勒斯的統治,使得塞普勒斯短暫獨立。
- 十字軍東征
拜占庭是一個東正教國家,雖然和西方天主教同屬耶穌宗教,與穆斯林為敵,但內部也常常爆發爭鬥。1191年,英國的“獅心王”查理率軍東征,從以撒·科穆寧手裡征服了塞普勒斯。從此,塞普勒斯又被天主教統治。
後來,“獅心王”查理決定將塞普勒斯賣給聖殿騎士團。騎士團轉轉手又把該島賣給耶路撒冷國王居伊·德·呂西尼昂(法蘭西人)。耶路撒冷王國當時已經被阿拉伯的薩拉丁趕出了聖城,土地大大縮小,只能蝸居在塞普勒斯。居伊死後,哥哥埃默裡(1194-1205)繼承王位,正式自稱“塞普勒斯國王”,並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的冊封。呂西尼昂王朝延續到1489年被威尼斯征服。
居伊·德·呂西尼昂,第一位塞普勒斯國王
呂西尼昂王朝時代,隨著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的橋頭堡逐漸被穆斯林征服(1291年,阿克城堡陷落,塞普勒斯國王之後放棄了耶路撒冷國王的虛名),塞普勒斯成了基督教與伊斯蘭對抗的最前沿。塞普勒斯王國一面積極保持與歐洲大陸天主教國家的聯絡,一面與入侵的穆斯林展開戰爭,不僅收復失地,牛逼起來甚至反攻到大陸上劫掠伊斯蘭城市亞歷山大港。
但隨著形勢的演變,大陸各國與塞普勒斯的關係日益疏遠,熱那亞共和國甚至向塞普勒斯發動了侵略,奪取了法馬古斯塔城(1374)。與熱那亞有矛盾的威尼斯給予了塞普勒斯一定的支援,供其對抗穆斯林的馬木魯克騎兵和熱那亞共和國。1464年,塞普勒斯收復法馬古斯塔。1489年,威尼斯商人們驅逐了塞普勒斯末代女王凱瑟琳(她本身就是從威尼斯嫁到塞島來的),統治了塞普勒斯。
凱瑟琳女王
- 威尼斯共和國
中世紀的塞普勒斯不僅是基督教與伊斯蘭鬥爭的前沿,也是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共和國爭奪貿易路線的焦點。最終,威尼斯取得了勝利,於1489年佔有了塞普勒斯。
富裕的北義大利城邦威尼斯,是中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由商人統治,以壟斷海上貿易路線為主要的生存之道。在統治塞普勒斯期間,威尼斯對該島進行了大規模的商業開發,以尋求最大利益。富人們在城堡裡享受美酒、美食,精細地計算每一筆生意。希臘族農民則受到封建壓迫,並受天主教會的宗教歧視和壓迫。
為了抵禦土耳其的入侵,威尼斯加固了尼科西亞、法馬古斯塔、利馬索爾等城堡,還將武器交給信仰東正教的希臘族島民,把他們武裝起來反抗土耳其侵略。雖然取得了多次勝利,但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嶼最終陷落。
威尼斯共和國時代的尼科西亞
- 土耳其帝國
1570-1571年,土耳其帝國將領拉拉·穆斯塔法帕夏征服塞普勒斯。由於塞普勒斯守軍吸引了大量土軍,導致其在同年的勒班託海戰中敗於西方“神聖同盟”海軍。但對於塞普勒斯來說,三百年的土耳其統治時代開始了。
土耳其帝國內部實行按宗教族群自治的“米勒特”制度,穆斯林不屬於任何米勒特,其他族群如東正教徒、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等各有其米勒特。在塞普勒斯,同樣的制度也得到貫徹,因此塞普勒斯的希臘人族群基本被儲存下來。希臘人得以選舉塞島牧首,實現了宗教自治,擺脫了天主教的控制。
1817年建立的清真寺
同時,大量土耳其人也逐漸移民到塞普勒斯,其中許多是因戰功受封采邑而來。土族人主要聚居在該島北部。自此,塞普勒斯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兩大民族。
- 日不落帝國
19世紀,土耳其帝國由於跟不上時代的變遷,國力漸漸衰落。1821年,希臘獨立,塞普勒斯島上的一部分希臘人也發動了反土耳其起義,但被鎮壓下去。
英國征服埃及等地後,看中了塞普勒斯重要的戰略地位,千方百計想獲得該島控制權。1878年,利用俄土戰爭土耳其失敗之機,英國以在柏林會議上支援土耳其為交換,誘使土耳其將塞普勒斯租借給英國。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根據《洛桑條約》,放棄對塞普勒斯的主權。1925年,英國將塞普勒斯劃為皇家直轄殖民地。
英國對塞普勒斯實行總督統治,不允許地方自治,也不實行民主制度。為補償土耳其的賠款,英國向塞普勒斯課以重稅,這都導致塞普勒斯人對英國的不滿情緒加劇。二戰時,超過3萬塞普勒斯人參加了英軍。二戰重創了英國,迫使其考慮殖民地獨立的問題。
- 獨立與內戰
英國統治塞普勒斯期間,本地希臘人要求迴歸希臘,而土耳其人則希望迴歸故國的呼聲日益高漲。1955年起,塞普勒斯的反對勢力發動暴力行動,襲擊英國官員和與英國合作的“塞奸”。英國不得不於1959年同意塞普勒斯獨立。1960年10月1日,塞普勒斯正式獨立,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
1956年,英軍鎮壓抗議者
為處理族群問題,新生的塞普勒斯共和國作出了特定政治安排,規定總統由希臘族擔任,副總統由土耳其族擔任,兩個族群在議會、政府、軍隊中各佔有一定席位。英國、希臘、土耳其都是塞爾維亞保持統一的保證國。
然而,民族問題並非輕易就能解決。希族希望加入希臘,甚至選擇希臘國旗國歌作為本國國旗國歌;土族針鋒相對,要求加入土耳其,並選用土耳其國旗國歌。1963年,由於希臘族的總統修改憲法,打著民主旗號廢除土族特權,兩族間武裝衝突爆發,1964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
1974年,希臘人策動政變,奪取塞普勒斯政權,力求將塞併入希臘。土耳其聞訊,立即以“保證國”身份出兵塞普勒斯,佔領該島北部。20萬北部希族逃往南方,6萬南方土族被聯合國護送到北方。希臘和土耳其兵戎相見,幾乎釀成北約內戰,蘇聯做夢都要笑醒了。
政變很快失敗,塞普勒斯恢復民選政府。但塞普勒斯從此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先是於1975年成立土族邦,後於1983年成立北塞普勒斯共和國,選用土耳其國旗國歌,說土耳其語。至此塞普勒斯完全分裂。
1975年起,南北雙方開始和平談判。塞普勒斯確定了以“和平”和“統一”為主題的新國旗。但是,國歌仍未定下來,政府仍堅持用希臘國歌《自由頌》,而北方土耳其人堅決反對。加上其他利益糾纏不清,目前塞普勒斯仍處於事實分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