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年朮赤死後,其長子斡兒答(Орда Ежен хан)自認為才幹不及弟弟拔都,遂將汗位讓於弟弟,自己甘願為臣子。拔都汗冊封他為白帳(Ақ Орда)汗。斡兒答和他的繼承人率白帳遊牧民生活在欽察草原,與本地說突厥語民族相融合,很快突厥化、伊斯蘭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白帳和金帳漸行漸遠,實際上成為獨立國家。
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的金帳汗國。此圖中,今哈薩克大部為青帳汗國,而俄羅斯中南部為白帳汗國,即青帳在東、白帳在西。另一說青帳在西、白帳在東。
白帳汗國統治範圍大致與今天的哈薩克相同,在哈薩克民族形成歷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哈薩克總統府仍稱為“白帳”。
建國
哈薩克汗世系(1465-1718) |
||||||||
八剌汗(白帳) |
||||||||
一、克烈汗(1465-1480) |
賈尼別克汗 |
|||||||
二、巴蘭杜黑汗(1480-1511) |
三、哈斯木汗(1511-1521) |
艾迪克蘇丹 |
賈迪克蘇丹 |
賈尼什蘇丹 |
||||
四、謨麻失汗(1521-1523) |
八、哈克納扎爾汗(1538-1580) |
六、不剌失汗(約1530-1533) |
五、塔希爾汗(1523-1530?) |
七、圖古姆汗(約1533-1537) |
九、希蓋汗(1580-1582) |
艾哈邁德汗(自封,約1530) |
||
十、塔吾克勒汗(1582-1598) |
十一、額什木汗(1598-1628) |
|||||||
十二、賈尼別克汗(二世)(1628-1643) |
||||||||
十三、“強者”揚吉爾汗(1643-1652) |
||||||||
十四、頭克汗(1680-1718) |
末代白帳汗八剌汗(Барақ хан)於1428年死於亂軍之中,烏茲別克的阿布海爾汗(Әбілқайыр хан,1428-1468年在位)趁機征服了白帳。他想將八剌汗的兒子賈尼別克(Жәнібек)和克烈(Керей)斬草除根,這兩位年輕人被迫率少數部眾向東逃往蒙兀兒(Моғолстан)(即東察合臺汗國,《明史》稱別失八里、亦力把裡,在今哈薩克東南部、新疆西部),尋求蒙兀兒汗也先不花(Есенбұға,1432-1462在位)的庇護,以圖復興。
哈薩克汗國創始人克烈與賈尼別克兄弟
阿布海爾汗仗著軍事力量強大,力圖加強對欽察草原的統治,推行中央集權改革,將農耕區的波斯式管理制度移植到草原遊牧區,遭到白帳各部落的反對。
根據《拉失德史》(Тарих-и Рашиди)記載,回曆870年(公曆1465年左右),賈尼別克、克烈脫離蒙兀兒汗國,重返白帳汗國故地,收集白帳遺民,在七河地區(今哈薩克阿拉木圖州)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汗國,國號“哈薩克”(Қазақ)。這一年被認為是哈薩克汗國(Қазақ хандығы)建國之始。都城設在蘇扎克(Созақ,今哈薩克圖爾克斯坦州蘇扎克區)。草原上的諸多部落從此擁有了統一的民族稱謂,延用至今。
哈薩克汗國初建時,國力貧弱,只有十幾萬人口,土地也很小。1468年阿布海爾汗死後,烏茲別克汗國陷入內亂,約20萬遊牧人口從烏茲別克投奔哈薩克,哈薩克汗國迅速壯大,成為中亞一個強大的遊牧國家。1469年起,汗國遷都昔格納克(Сығанақ,在今哈薩克克孜勒奧爾達州蘇納哈塔村西北2千米處)。
1480年,克烈汗逝世,其子巴蘭杜黑汗(Бұрындық хан)即位。1511年被堂兄弟哈斯木汗篡奪,流放後死於撒馬爾罕。
極盛
1511年,賈尼別克汗之子哈斯木(Қасым хан)篡奪可汗之位。雖然他得位手段不正,但正如唐太宗一樣,哈斯木汗開創了哈薩克汗國的極盛時代。
哈斯木本是巴蘭杜黑汗手下的一位蘇丹(親王),年輕時就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和軍事能力。他迎娶東察合臺汗國公主,聯合東察合臺軍隊,大敗烏茲別克汗國,奪取錫爾河流域,贏得了崇高的威望,架空並最終篡奪了汗的寶座。登基後,他繼續與烏茲別克汗昔班尼爭戰,佔領了烏重鎮塔什干城。他又西征諾蓋汗國,將其征服,佔領了伏爾加河下游。此後,他移駐薩賴舍克城(Сарайшық,在今阿特勞州馬哈木別特區薩賴舍克村),以此為都。
哈斯木汗長於外交,熟知“合縱”之理。為打敗強大的烏茲別克,他與各國保持良好關係,維護了遼闊草原的安全。他妻弟之子、東察合臺汗、《拉失德史》作者米爾咱·馬黑麻·海達爾(Мұхаммед Хайдар Дулати)說,哈斯木汗擁有100萬人口、30萬軍隊,自朮赤以來沒有像他這樣強大的統治者。位於今新疆境內的葉爾羌汗國也與他結好。他還和俄國沙皇伊凡三世通使往來,並藉此使哈薩克為歐洲國家所知。
明代中國新疆地區史學家、東察合臺汗米爾咱·馬黑麻·海達爾(1500-1551)
哈斯木汗頒佈了哈薩克第一部法律《哈斯木汗正法》(Қасым ханның қасқа жолы),包含財產法、刑法、軍事法、國際法、公共法5個部分,雖不夠完善,但還是使鬆散的遊牧部落變得更組織化、國家化。法典未正式成文,而是透過教士、長老等口口相傳,逐級傳達。
哈斯木汗還將國家分為七河、薩賴舍克、烏累陶、圖爾克斯坦四大部分,各分封一位汗王進行統治;汗王之下則是蘇丹(сұлтан,王子或親王)。每位蘇丹率領若干氏族,氏族的首領叫“比”(би),充當氏族的法官,多由選舉產生。比以下又有若干勇士(巴特爾,батыр),擔任基層的軍事指揮官。汗國沒有常備軍,軍隊由汗王、蘇丹、比、巴特爾分別掌握。此外,法典還確定了汗位兄終弟及原則。
哈斯木汗於1521年去世,終年76歲。(一說1518或1523/24年)他的統治時代被認為是哈薩克汗國的黃金時代。
雖然哈斯木汗建立了符合草原實際情況的國家制度,但這種鬆散的部落聯盟體制也給後來的內亂埋下了禍根。哈斯木汗晚年,這種危機已經出現徵兆。
哈斯木汗時代的哈薩克汗國
內亂
哈斯木汗死後,其子謨麻失汗(Момыш хан)在位兩年。1523年,西部諾蓋人叛亂、東部衛拉特蒙古人西侵、北部西伯利亞汗國南下,哈薩克汗國面臨巨大威脅。
謨麻失汗
與此同時,汗國境內至少有兩名蘇丹發動叛亂:西部昔格納克的艾哈邁德(Ахмет хан)、東部七河地區的不剌失(Бұйдаш хан,哈斯木汗的另一個兒子)分別自稱為汗,不服統治,史稱“第一次哈薩克內戰”(1521-1538)。結果,漠麻失汗被殺,賈尼別克汗之孫、艾迪克蘇丹(Әдік сұлтан)之子塔希爾汗(Тайыр хан)上臺。但此時的哈薩克汗國已經衰落,國土大大縮水。
塔希爾汗
塔希爾汗被《拉失德史》稱為“邪惡、殘酷、極端多疑”之人。他一上臺,塔什干的烏茲別克貴族便擺脫了哈薩克統治。此後,諾蓋人復國並打到圖爾蓋河,東察合臺汗國也來入侵,奪取了哈薩克汗國東部河谷。塔希爾汗約於1529-1533年死於吉爾吉斯地區。《拉失德史》說:“他死於吉爾吉斯人之中,死於最悲慘的狀況下。”
塔希爾汗死後,不剌失被推舉為哈薩克汗,但在位僅20-30個月就被殺。
不剌失汗
1535年左右,哈薩克汗國內戰的情況:西為艾哈邁德汗(自封),中為託古姆汗,東為不剌失汗
此後,賈尼別克汗的另一位孫子,也即漠麻失汗的堂弟、塔希爾汗和不剌失汗的叔父圖古姆汗(Тоғым хан)收攏塔希爾殘部,繼承哈薩克汗之位。1537年,他在與東察合臺汗國的戰爭中陣亡。
復甦
哈斯木汗的另一位兒子,即謨麻失汗的弟弟哈克納扎爾(Хақназар)在國家危亡之際被推舉為哈薩克汗(1538年)。哈克納扎爾汗在昔格納克繼位後,著手統一汗國。
哈克納扎爾汗
由於哈薩克汗國沒有史官和史書,我們只能透過其他民族的史料來了解哈克納扎爾汗的作為。據伊朗薩法維王朝史學家哈桑別克·魯姆盧(Hasan Beg Rumlu)記載,回曆955年(公曆1548/49),哈克納扎爾汗曾擊敗土庫曼人,後來又在阿姆河一帶敗於阿富汗赫拉特君主。吐魯番《編年史》、喀什《喀什噶爾史》等16世紀史料記載,約1556年,“哈薩克與吉爾吉斯之汗”哈克納扎爾曾擊敗蒙兀兒軍隊,隨後蒙兀兒軍隊還擊。這表明當時至少有一部分吉爾吉斯人臣服哈薩克。1567-1569年,諾蓋汗國與俄羅斯的往來書信證實,哈薩克“沙皇”哈克納扎爾及其妻子、20位“王子”率軍入侵了諾蓋汗國,結果一大批諾蓋人加入了哈薩克,成為哈薩克人一部。西伯利亞汗也向俄國大使談到哈薩克的“威脅”,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曾聯手北伐西伯利亞。
種種跡象證明,16世紀中葉的哈薩克汗國在哈克納扎爾汗的領導下迅速復興。不僅哈薩克草原,而且中亞農耕區的塔什干、希瓦等城市都被哈薩克汗國統治著。巴什基爾人的口述歷史甚至宣稱哈薩克的國力到達喀山及伏爾加河流域。克里米亞汗稱哈薩克為“我的兄弟”之一,借哈薩克來恐嚇俄國沙皇。不過這騙不過沙皇。1573年,沙皇伊凡雷帝下令與哈薩克汗國建交、通商。1574年,俄國商人正式建立了俄哈間的商業貿易路線。
哈克納扎爾汗一生都在征戰中度過。約1580年,烏茲別克汗國爆發內亂,哈克納扎爾參與內戰,結果被布哈拉汗巴巴·蘇丹(Баба сұлтан)殺死。(此說是蘇聯《哈薩克共和國通史》說法。對於哈克納扎爾汗的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甚至是繼承人,都還存在爭議)
重振
哈克納扎爾汗之後,賈尼別克汗之孫、賈迪克蘇丹(Жәдік сұлтан)之子,也即哈克納扎爾汗的堂兄弟希蓋汗(Шығай хан)繼位。據說希蓋汗繼位時已經八十高齡,於1582年去世,在位僅兩年。
希蓋汗之子塔吾克勒汗(Тәуекел хан)1581年被父親送到烏茲別克充當人質,以體現烏茲別克汗阿卜杜勒二世對哈薩克的宗主權。希蓋汗死後,阿卜杜勒二世允許塔吾克勒汗返回草原,繼承哈薩克汗位。塔吾克勒汗繼位後,就率哈軍與阿卜杜勒一起出兵擊敗巴巴·蘇丹,將他殺死,報了哈薩克人的仇。1583年,塔吾克勒汗脫離烏茲別克,成為一位獨立君主。1586年,他出兵襲擊阿卜杜勒二世,但未能成功。此後,他繼續四處征戰,直至1598年在塔什干附近被烏茲別克軍隊殺死。
塔吾克勒汗
希蓋汗的另一個兒子、塔吾克勒汗的弟弟額什木汗(Есім хан)在戰場上繼承了汗位。額什木汗在位期間,擊敗烏茲別克,重新奪取了塔什干。他的勢力範圍到達費爾幹納盆地及中國新疆西部。1598-1602年,汗國轄下的卡拉卡爾帕克人發動武裝起義,被額什木汗鎮壓。1627年,他又鎮壓了塔什干的叛亂封建主圖爾孫·穆罕默德(Тұрсын Мұхаммед хан),將他殺死,從而恢復了哈薩克汗國的統一。
額什木汗
額什木汗重整哈薩克草原,頒佈了一部新法典《額什木汗舊法》(Есім ханның ескі жолы)。和一百年前的《哈斯木汗正法》一樣,這也是一部口頭習慣法,沒有成文。哈薩克人說:“哈斯木汗頒佈了《正法》,額什木汗頒佈了《舊法》。”(Қасым салған қасқа жол, Есім салған ескі жол.)此外,他將國都從昔格納克遷到了更南方的圖爾克斯坦(Түркістан)。
圖爾克斯坦。哈薩克汗國的舊都蘇扎克、薩賴舍克、昔格納克等都已湮沒在歷史中,但圖爾克斯坦的歷史並未中斷,至今仍是哈薩克大城市之一,號稱“第二麥加”
危機
1628年,額什木汗去世,其子賈尼別克·額什木吾勒繼位為賈尼別克汗(Жәнібек хан Есімұлы),俄文史料亦稱賈尼別克二世。1635年,漠西蒙古(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入侵哈薩克,挑起第一次哈薩克-衛拉特戰爭。哈薩克大敗,東部領土被準噶爾汗巴圖爾渾臺吉占領。1643年,第二次哈衛戰爭爆發,賈尼別克汗恰於此時在圖爾克斯坦去世。
賈尼別克汗·額什木吾勒(賈尼別克二世)
“強者”揚吉爾汗
賈尼別克汗的弟弟“強者”揚吉爾汗(Салқам Жәңгір хан)繼承汗位,繼續與準噶爾作鬥爭。他曾在1635年的戰爭中被準噶爾俘虜,兩國議和後獲釋。1643年,準噶爾大軍以額爾德尼渾臺吉為首,再度入侵哈薩克。揚吉爾汗率600大軍在奧爾布拉克(Орбұлақ)河谷(今阿拉木圖州境內)同2萬準軍決戰。揚吉爾汗利用山區地形設下埋伏,並預設防禦工事作為射擊掩體,引誘準軍進入河谷後向其射擊,擊殺準軍約1萬人,準軍大敗。此戰使揚吉爾汗獲得了“強者”的稱號,成為哈薩克三玉茲共同擁戴的領袖。
奧爾布拉克戰役,哈薩克600人打敗準噶爾20000人。不過史料顯示,其實哈這邊還有一萬烏茲別克軍隊。
但是,哈薩克汗國的封建割據導致大汗始終無法積累起足夠的力量。與此同時,準噶爾汗國仍在迅速壯大。1652年,衛拉特的另一部落和碩特部入侵哈薩克,是為第三次哈衛戰爭。楊吉爾汗在戰鬥中被和碩特汗鄂齊爾圖車臣汗之子噶爾丹諾顏擊殺。此後,哈薩克四分五裂,無法組織起統一的軍隊保衛領土。
17世紀的哈薩克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封建割據局面。整個民族被分為三個“玉茲”(жүз),即主要活動在七河地區的大玉茲(Ұлы жүз,清朝稱右部哈薩克)、中部草原的中玉茲(Орта жүз,清朝稱左部哈薩克)和西部草原的小玉茲(Кіші жүз,清朝稱西部哈薩克)。三玉茲的起源眾說紛紜,可能源於古代部落聯盟形式,也可能是哈薩克汗國時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分,還有人說它們是在對抗衛拉特蒙古入侵時才形成的。分裂時期,每個玉茲都有自己的汗。玉茲再分為若干部落(тайпа),大玉茲有11部落、中玉茲有6部落、小玉茲有12部落,加上黃金家族(Төре,即成吉思汗後裔,只有他們有資格產生全哈薩克的汗)和諾蓋人(被征服的諾蓋汗國後裔)等不屬於任何玉茲的部落,哈薩克族一共有二十多部落。每個部落又分為氏族(ру),全哈族共有二百多個氏族。這些玉茲、部落、氏族都靠父系血緣組織起來的,它們各有各的牧場、財產和社會關係,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通婚。
19世紀末-20世紀初哈薩克境內三玉茲及部落分佈地圖。綠色者為小玉茲,黃色為中玉茲,粉色為大玉茲。
復興
1652-1680年,哈薩克汗國沒有一個得到廣泛承認的汗。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統一衛拉特各部,準噶爾對哈薩克的威脅越來越大。同時,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對哈薩克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威脅。
1680年,揚吉爾汗之子頭克汗(Тәуке хан)繼位。頭克汗生於1635年,15歲時受父命出使喀什,從此登上政治舞臺。17歲時,父親揚格爾去世,頭克汗繼位,但哈薩克各部都不服他,紛紛自立。頭克汗綜合利用軍事、外交等多種手段,加之準噶爾入侵使哈民族危機加重,許多部落認識到民族統一的重要意義,遂逐漸團結到頭克汗旗下。1680年,頭克汗被各部蘇丹、長老們選舉為哈薩克大汗。
頭克汗
頭克汗實行一系列改革,強化中央權力。他坐鎮圖爾克斯坦,設立了大汗理事會(хан кеңесі)處理國務,並委派艾力別克之子託列(Әлібекұлы Төле)掌管大玉茲,凱力迪別克之子卡茲別克(Келдібекұлы Қазыбек)掌管中玉茲,拜別克之子艾佳克(Байбекұлы Әйтеке)掌管小玉茲,從而統一了三玉茲。根據需要,召開三玉茲“大人物”(Шонжар)會議,討論大事。又派卡拉碩拉之子科基姆(Қарашораұлы Көкім)掌管吉爾吉斯人,薩塞克·比(Сасық би)掌管卡拉卡爾帕克人,扎伊馬(Жайма)管理哈塔罕部落。他削弱蘇丹們的權利,提拔基層貴族比,組建比理事會(билер кеңесі),著名的託列比(Төле би)經常擔任首席比。他特別注重基層軍官巴特爾的培養,提拔驍勇善戰的巴特爾擔任要職。經過頭克汗改革,比和巴特爾取代蘇丹,成為壟斷地方權力的人物。
頭克汗還頒佈了哈薩克第三部法典《頭克汗法典》,又稱《七項法典》(Жеті жарғы)。這部法典是由比理事會討論透過的,仍然以口頭形式流傳。《七項法典》在《哈斯木汗正法》五大內容基礎上,增加了土地法和償命法兩大項,主要目的是處理各部落、氏族間日益增加的草場和人命官司,維護國內穩定。
頭克汗立法。不過真實的歷史上頭克汗應該沒有手持一張紙,因為這部法典依然是口頭習慣法。
頭克汗統一哈薩克各部的幾乎同時,準噶爾汗噶爾丹也完成了對汗國的內部整合,領有蒙古三大部全境及青海、西藏,國力強盛,向東叫板大清,向西則入侵哈薩克。當時準軍從俄國購買大量火槍火炮,請來瑞典教官教學,擁有中亞最先進的火器和最強大的騎兵。1681年,準噶爾大舉入侵南哈薩克,頭克汗用計誘敵深入,於1682年擊潰準軍,幾乎生擒噶爾丹大汗。但好景不長,準軍很快重整旗鼓,再度入侵。1683年,頭克汗之子被俘虜,押送到西藏,14年後才獲釋。1685年,準噶爾軍基本佔領七河後退兵。此後,準軍又入侵諾蓋草原,打到哈薩克中部的黃水(薩雷蘇)河。1699年,準噶爾軍佔領並摧毀了古城塞蘭(今奇姆肯特附近)。
此後,由於清朝康熙皇帝對準噶爾的親征,哈薩克汗國的危機稍有緩解。1710年,頭克汗在鹹海北部卡拉庫姆沙漠召集卡拉庫姆呼里爾臺(Қарақұм құрылтайы,即全民族大會),完成汗國統一併委託巴特爾博根拜(Бөгенбай)指揮全軍。但是,準噶爾仍多次擊敗哈薩克軍隊,擄掠生產資料和人口。
博根拜·巴特爾
頭克汗晚年身體惡化,癱瘓在床,國家實權又回到各玉茲、部落、氏族的領袖手裡,好不容易團結起來的哈薩克汗國又走向分裂。1718年,頭克汗在圖爾克斯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