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話:
“勿衝動,但慎言,且深思。”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人活到老,都在學一個“慎”字。
慎言,看破不說破
《朱子治家格言》寫道: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真正的智慧是,看破不說破,照顧他人情面。
公司裡新來了一個實習生,家境一般,為了省錢每天都帶飯來吃。
有一次去客戶那裡提案,我們請客戶吃一頓飯,花了500元。
領導有事,就讓實習生先去買單,然後再回公司報銷。
實習生在前臺結賬時,磨蹭好久。
原來他剛交了房租,卡里餘額不夠。
同事蓮姐立馬就走過去,說:“快讓我來付,我剛好辦了這裡的會員,攢點積分哈哈哈。”
這句話,既化解了尷尬,也沒有點破實習生捉襟見肘的窘境。
看破真相,也不要揭人短處。
看穿事實,也須留三分薄面。
為人處事,就在於一個分寸感、尺度的拿捏。
“狠話不能說,氣話就別說,直言不全說,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禮貌。”
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嘴上不饒人,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才肯罷休。
後來逐漸成熟,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對錯。
退一步,不代表輸了。進一尺,不意味著比別人更厲害。
最好的狀態是,保持中庸,圓滑而不世故,內斂而不懦弱。
人活一輩子,管住嘴,明事理,才算真功夫。
慎行,做個靠譜的人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把事情從頭到尾的做好,才是真正的靠譜。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
《戰國策》記載了一個故事:
秦王依靠強大實力,逐漸把六國給攻破,眼看著大局已定,秦王就開始鬆懈下來。
一個老人,從百里外趕路到都城,求見秦王。
秦王對老人很尊敬,說:“您從那麼遠的地方趕來,很累了吧。”
老人回答:“臣從老家出發,走了十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十天,行了十里。”
秦王說:“你算錯了吧?九十里走了十天,後面十里也花了十天?”
老人說:“開始的十天,我很快走完九十里。只剩十里路時,心裡很累,越來越沒有拼勁,每一步都很辛苦。
所以九十里,只算是一半的路程。”
秦王聽了老人話,恍然大悟,從此不敢懈怠,全力投入統一六國的大業上。
《孟子》有言: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一個人挖井,就算挖了六七丈深,還沒有見水,仍然是一口廢井。
人生也是這樣,越是感到辛苦,越要逼自己一把,把井打透打穿。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優秀的人,沒有什麼秘訣,只不過更能堅持罷了。
前行路上,一旦選擇開始,就要敢於突破心中的瓶頸。
慎獨,修煉內心
聽過這樣一句話:
“君子慎獨,獨處守心,群處守嘴。”
獨處,是對內在的滋養,也是對能力的考驗。
做知識付費的羅振宇指出一個現象,
在得到APP上,週一到週五,讀書的人數是最多的。
到了週末,人們空閒的時間多,讀書的人反倒減少了。
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但是看書的人沒有增多。
人們往往以為閒的時候,會花更多時間去學習,其實不是。
越是獨處,越考驗一個人的自制力、專注力。
獨處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
1、充實自己
做一頓飯,看一本書,寫一篇日子,做有意義的事情,把時間用來愛自己。
2、磨練意志力
跑步、練習書法,這些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同時也能訓練意志力。
3、修煉本領
學習一項新技能,比如英語、程式碼,以後可以成為賺錢謀生的手段。
哲學家叔本華說: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獨處是對定力的考驗,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獨處,雖然是寂寞孤單,但卻有一種充實自在。
它讓靈魂舒展,也讓內心自由。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低質量的社交。
餘生,慢慢享受獨處的時光,讀書、思考、發呆,把自己還給自己。
木心曾寫道:
“真正的成熟是你經歷過太多事情後,依然將內心與世界進行剝離,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歷經蒼涼而不消極。”
成年人的世界可以用三個詞來總結:如履薄冰,冷暖自知,緣起緣滅。
願你在薄情的世界,做個溫暖的人:
對他人,慎言,看破不說破;
對人生,慎行,有始也有終;
對自己,慎獨,修煉真性情。
願我們都能始於內心,終於堅持,把平淡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