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桐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新聞鉤起了我無盡的思念。
桐城我雖然只去過一次,但印象深刻,刻骨銘心,因為這是我陪父親旅遊過的最後一個城市。
2018年春節我帶著80多歲的老父親去桐城遊覽六尺巷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但老父親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
記得那年春節的時候,父親的身體還很好,每天都要自己出去遛彎。大年初一我提議帶他去桐城遊覽著名的六尺巷,父親欣然同意。
說實在的我對桐城的瞭解只限於知道桐城派,而父親對桐城的瞭解遠超過我。
一路上他和我說了六尺巷的來歷,當年宰相張英的府第與吳宅為鄰。後來吳家建房子時想佔據兩家之間的通道,張家人不願意,就寫信告訴張英此事,張英看完後,提筆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接到書信後,毫不遲疑地讓出了三尺地基。吳家見狀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就是後來著名的“六尺巷”。
張英父子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對父子宰相。
父親還告訴我桐城派實際上是從樅陽走向全國的,當年有“天下高文歸一縣,遂令天下號宗師”的說法,但現在樅陽不屬於桐城的了,桐城派這個名字就如今天的徽州一樣了只是一個名字,內涵早已變了。
遊覽了六尺巷,父親提出想去看看桐城的老梅樹街,因為我在地圖上沒有找到,問了幾個人也沒人能說清楚在哪裡,只好作罷。
春節假期結束我就離開老家。兩個月後父親就住院了,因為摔到腦出血。手術後,父親就再也沒有能自己站起來過了。
可能是因為年齡大了,也可能是手術的原因,父親在手術後急性腎衰竭,需要每週透析兩次,後來發展到三次。生性樂觀的父親,每天孤獨地坐在輪椅上,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那樣天天出去遛彎了。我們姐妹幾個輪流照顧他,兩年後父親終究離我們而去了。現在看到這篇新聞,真是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