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南面,有一條奔騰洶湧的大河,在南迦巴瓦峰繞了個圈,浩浩蕩蕩的u型大拐彎,成了許多遊客爭先觀賞的景點,這條河最後注入孟加拉,它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能如此洶湧,和他一條條支流的匯入密不可分,大河源於點滴,雅魯藏布江其中一條二級支流叫做易貢藏布,也叫易貢河,藏語方言裡也稱作“野共藏布”。
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加溼器,印度洋暖流在經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後,絕大多水汽都沿著易貢藏布抵達了嘉黎縣和念青唐古拉山腳,這些水氣滋養了青藏高原東南部大部分,生靈萬物都得益於此。
可是易貢藏布並不是這麼簡單,這麼平和,它還有關於災難,關於吞噬生命的那一面。
易貢藏布事件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提到易貢藏布事件,也不得不說起一個概念——堰塞湖。堰塞湖的塞,其實就是堵塞的意思,是因為一些原因引起了對山谷的堵塞、堵截,原本的山谷蓄水後形成的湖泊就是堰塞湖。
能夠形成堰塞湖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火山熔岩,例如我國東北地區的五大連池,就是因火山爆發,熔岩流堵截形成的堰塞湖;另一種就是地震形成的,例如重慶武隆的堰塞湖;最後一種就是山體滑坡,泥石流堵截河道、河谷形成堰塞湖,這種堰塞湖在藏東南峽谷地區較為多見,我們熟悉的然烏湖就是這種型別的堰塞湖,同樣,我們今天的主角易貢藏布,也是最後這種。
可是對於堰塞湖來說,它更加的不穩定,雖然是自然的產物,但卻也會因為自然而變,隨著流水沖蝕,甚至再一次地崩塌,都會造成水位上升甚至嚴重的洪災。
易貢藏布事件,就是堰塞洪災的典型。2000年4月,在波密境內,易貢藏布周邊的山體發生了滑坡,形成了一個三千米長,一千五百米寬,深九十米的“天然水庫”,四月份的波密,雨水不停,易貢藏布的水位逐漸上升,每天就上漲半米,到了同年6月,這個堰塞湖的水位也上漲了許多,湖面達到了三十四平方千米,儲水量三十億立方米,堰塞湖中的水,就像一隻準備出籠的猛獸,雙眼泛紅。
終於在一個寂靜的晚上,堰塞湖原本因滑坡形成的堵塞,承受不住不斷上漲的湖水,一百多米高的水傾瀉而下,可是這個堰塞湖到墨脫縣,高度差確實實實在在的一千二百多米,巨大的水量,巨大的水位差,這隻脫困的野獸變得無法控制,它經過的地方,都被摧毀,不論森林、房屋、道路、大橋……它堅硬的牙齒貪婪地吞嚥著這一切,這場災難持續了十二個小時,不單單易貢藏布,雅魯藏布江的水位也突飛猛漲,一路衝撞,雅魯藏布江的洪水給印度帶來了很嚴重的損失。
水是生命的載體,可以是草原上玉帶般涓涓細流,可以是山間靈巧的瀑布,迸濺出晶瑩的水珠,可以是大江大河,沿途的莊稼因為水的滋養歡呼,可以是一片汪洋,海浪聲都被儲存在貝殼中。可是水存在的形式、他的脾氣,總是不一樣的,易貢藏布就像一個活潑搗亂的孩子,野在山間,野在林中。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於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與本訂閱號頭像相同),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中國西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