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但是當代我國的民族文化正在日漸衰落。
我們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在國人看來並不如西方的一些文化那麼時髦,崇洋媚外現象很為明顯。聖誕節明明是人家外國人的節日,但是中國人卻很熱衷過這個節日,很熱衷過2月14日的情人節。而我們的元旦節,七夕節卻顯得不那麼熱鬧。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讓國外的文化侵蝕我們的大腦。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如果我們連靈魂都丟了,剩下的還有什麼呢?所以當務之急我們要加強民族文化建設,保護我們的民族文化,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讓中國兩千年的古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首先,加大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整理、開發和創新的力度,發掘文化優勢。中華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在21世紀新的生長點,是我們提升軟實力開發不盡的寶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聯絡起來,才能真正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並最終對世界產生吸引力和號召力。
要樹立民族文化創新意識,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創新工作,加強中國在思想理論、科學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原創動力,加大制度創新力度,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的發展經驗和模式。
其次,加強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積極資助國際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加強民族文化的教育,才能樹立起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對振興中華文明歷史責任的認同與使命意識。
要透過學校課堂教育、校園文化氛圍,以及教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使廣大青少年理解和承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讓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發揚光大。
再有,積極推進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增強中華文化的親和力、吸引力和輻射力。在當代,文化產品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最主要載體,因此,有必要系統地、高標準地制定對外文化產品輸出計劃,逐步透過翻譯、出版、演出、展覽等國際文化運作規則,拓展國際文化市場,推進優秀民族文化產品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擴大中華文明的傳播影響力。
另外,要使民族傳統節日成為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特別要組織好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最具廣泛性和代表性的節慶活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對宣傳民族傳統節日的導向作用,積極營造尊重民族傳統節日、熱愛民族傳統節日、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作為一名當代的青年,我們在建設我國經濟的同時還應該要有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只有一個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化我們的民族強盛富強才不會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