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趙乃倩的科普課堂”
上週出門診的時候,在診室門口的走廊上,碰到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性,一隻手拿著化驗報告單,另一隻手推著行李箱,行色匆匆。原來,她是趁著短暫路過省城的機會,順便看看她的甲狀腺結節。
在早上,她掛了最高級別的專家號,專家為她開了所需的輔助檢查,下午檢查結果出來了,可是,上午為她診病的專家卻不出診,這令她非常著急。那麼,她接下來該怎麼辦?
我告訴她:“碰到這種情況,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如果你急於知道診斷結論和治療方案,就檢視一下下午出診的專家都有誰,找一個自己滿意的,掛你選定的這位專家的號解決問題。另一種是,你只信任這位高階專家,就檢視一下這位高階專家下次出門診的時間,到時候再掛他的號解決問題。”
她滿臉疑惑地問:“為什麼這些專家不每天都出診?”
我告訴她:“醫生們的工作大體上分為臨床、教學和科研三大類。其中,醫生從事的臨床工作就是我們老百姓俗稱的看病,又有病房、門診和急診之分,也就是說,醫生要同時兼顧病房和門急診病人的診治,所以他們是不可能每天都出診,僅僅診治門診病人的。”
我繼續說:“在到醫院就診的病人中,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病,另一類是慢性病。
急性病是指突然起病,病情發展變化快,症狀較重的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急性胰腺炎、嚴重創傷和中毒等。這些疾病需要緊急救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身患急性病的患者,要到醫院的急診科就診,由那裡的醫護人員做初步的和緊急的處置。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再轉送相應科室進一步診治。在病情危急的情況下,是不能等待和不適合挑選接診醫生的。
慢性病是指起病時間不確定,長時間內病情無明顯變化,症狀較輕,甚至無明顯症狀,但其慢性損傷日積月累之後可造成機體形態和功能受損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和骨質疏鬆症等。你所患的甲狀腺結節也是一種慢性病。身患慢性病的患者,要到醫院的各科門診就診。
一般情況下,慢性病的病程以月或年計,其診治是可以等待的,這也是這些專家不每天出診的原因之一。另外,需要特別說一下的是,儘管各科專家不是每天出診,但他們的出診時間卻是有規律可循的。打個比方來說,如果你第一次就診的時間是星期二上午,就表明每週二上午是接診你的那位專家的出診時間。”
她又說:“我每到一個醫院,總是會選掛號費最高的醫生來看病。可是我上午看病的時候,他只簡單問了我幾句,開了幾張檢查單,前後連兩分鐘的時間都不到。”
我回答說:“我覺得出現這樣的結果,跟你缺乏看病的常識有關。你所患的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無論找什麼級別的醫生看,都需要收集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形態兩方面的資料,才能做判斷。
從進入診室到開出輔助檢查申請單,幾分鐘的時間足可以完成這一過程,從診斷疾病的角度看,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一種疾病是常見病和多發病,你尋求高級別專家診治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讓他們跟你多聊一聊家長裡短?還是什麼?我認為,疑難雜症找高級別專家診治才有必要。”
我繼續說:“直觀地說,疑難雜症就是那些經過頻繁的、長時間的診治,病因依然不清楚或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既是疑難雜症,病人手中的資料就會很龐雜,包括複雜的病情演變、各種各樣的檢查結果、不確定的診斷結論和多次更改的治療方案等。僅僅閱讀這些資料就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再要從中理出頭緒,更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更多的時候,還需要在工作時間之外,查詢資料以儘可能找到診治疾病的突破口。”
親愛的朋友們,透過我們的對話,你知道了遇到身體不適的時候該怎樣到醫院就診了嗎?首先要區分急慢性病,如屬急危重症,到急診科就診,如屬慢性病,到門診就診。其次,對於門診病人要區分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如屬常見病,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值得信賴的專家就診,如屬疑難雜症,選擇經驗豐富的專家可能更為適當。最後,在看慢性病的過程中,一定不能著急,有時候稍作等待反倒會有更好的結果。
如果覺得文章好看,請轉發給你身邊的人哦~
關注我瞭解更多科普知識
歡迎“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