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但是因為詩詞作品實在太多,所以現在普通人就錯過了很多好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
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2首很冷門的古詩詞,歷經千年風霜,卻能夠驚豔人心。
第1首,《四禽言》:不如歸去,錦官宮殿迷煙樹。天津橋上一兩聲,叫破中原無住處。不如歸去。
脫卻布褲,貧家能有幾尺布。寒機織盡無得裁,可人不來廉叔度。脫卻布褲。
提葫蘆,年來酒賤頻頻沽。眾人皆醉我亦醉,湘江喚起醒三閭。提葫蘆。
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春意多。九嶷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無奈何。行不得也哥哥。
這首詩其實可以看成四首詩,或者是一組詩。所謂“四禽言”,就是借四種飛禽來代言,引出詩人的心聲。
詩的作者是南宋末年元代初年的“樑棟”。他遭逢國破家亡的大變革,無力改變命運,只好選擇隱居山中。
這首《四禽言》不但反映出詩人的苦悶心情,也反映出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悲哀,反映出一種人生無可奈何的悲傷。
先來看第一首,“不如歸去”,顯然是“杜鵑鳥”的叫聲了。同時,不如歸去又可以從字面解釋為“不如回去”,以下三首都具有相同手法,具有一語雙關之妙。
錦官宮殿迷煙樹,大概是懷念宋朝富麗堂皇的宮殿。而宋朝滅亡之後,宮殿荒蕪,只剩下默默寒煙。
此種“只是朱顏改”的情狀,大概可以參看韋莊的“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以及王沂孫的“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叫破中原無住處”相對來說比較直白,但是也比較具有詩的味道。詩人藉助杜鵑的哀鳴,表達了當時山河破碎的巨大創傷,有一種無力迴天的挫敗感,使人沉浸在悲傷之中無法自拔。
故而最後“不如歸去”,雖然是鳥的叫聲,卻更像是詩人勸慰自己的無奈話:“別想了,別管了,躲在深山,忘記一切吧……”
再來看第二首,脫卻布褲,布穀鳥的叫聲。(布穀鳥又名杜鵑鳥,但詩人這裡顯然認為兩種鳥不同,不然就不算“四禽言”。應該是詩人所見的布穀鳥與杜鵑鳥外貌不同,所以稱為兩種鳥。)
脫卻布褲的說法,可能是來源於蘇東坡的《禽言詩》,屬於一種象聲詞:“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邊布穀兒,勸我脫破袴。不辭脫袴溪水寒,水中照見催租瘢。”
而到了詩人這裡,卻利用“脫卻布褲”的字面含義,說老百姓沒有衣服可穿,寫出了宋末元初百姓的悲慘生活。
可人不來廉叔度,這是用了《後漢書·廉範傳》的典故。
當年蜀郡為了防止火災,禁止老百姓夜晚燒火。廉範到任後,為了服務老百姓,廢除了這條禁令,獲得了老百姓的廣泛讚譽。
“百姓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所以後世就用“褲襦”來指地方官吏的善政與美政。
所以這裡的“脫卻布褲”就非常微妙了,顯然是說元代的官吏根本沒有美德,讓老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裡,無比期盼“廉叔度”的到來。
只可惜,在元代,這樣的美好願望只能是一種無濟於事的空想。
再來看第三首,提葫蘆是“提壺蘆”鳥的別名,又名“提壺”,“身麻斑,如鷂而小,嘴彎”。
這首詩主要表達詩人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力感,他只能把悲痛隱藏在心裡,選擇借酒消愁,而事實上則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眾人皆醉我亦醉,湘江喚起醒三閭”。這兩句非常精彩,詩人選擇與世人同醉,深刻揭示了自己的軟弱與無能,但同時他也期盼著那個濁世裡還有屈原一樣的偉大人物,來讓大醉的人間恢復一絲清醒。
再來看第四首,“行不得也哥哥”,是鷓鴣鳥的叫聲了。
此詩同樣是抒發國破家亡的傷痛之情,詩人感嘆雖有堯舜也無力迴天,無法改變宋代滅亡的結局。(奈此乾坤無奈何,有的版本寫成奈此乾坤無路何,個人覺得無奈何更佳。)
這首《四禽言》透過四種飛禽的聲音,一語雙關,巧妙聯想,含蓄而又直白,通俗而又典雅,感情真摯,時隔千年依然有魅力,令人刮目相看,感嘆良久。
第2首:靜數譙樓鼓,一二三四五。惟有獄中人,聲聲聽得苦。
古代蘭溪有個章某,他身為讀書人,卻因為貧苦而拖欠賦稅,因而被衙役抓到縣衙的大牢裡。
到了晚上,章某夜不能寐,聽到外貌的“樓鼓”之聲,更是增添了許多愁苦之情。
所以他在大牢的牆壁上寫下了這首詩。詩的語言比較通俗,但是很有感染力,足以穿透千年。
一二三四五的運用,看上去是打油詩,但體現了一種孤苦無聊之感,其實與魯迅先生的“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有異曲同工之妙。
“聲聲聽得苦”,雖然文字略嫌直白,不夠含蓄,但是身為牢獄中人,詩人感情激動,反而因為直白之情而體現出情緒之真,足有感人之處。
湊巧縣令第二天視察大牢,發現了章某的題詩,十分欣賞,產生憐才之意,於是把章某放出了大牢,留下一段佳話。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詩詞呢?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點贊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