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開國大典之前,毛澤東已經入住在了香山別墅,一日警衛員想給毛主席收拾屋子,一個問題難住了大家。一個警衛告訴毛主席:一個沙發如論如何都搬不出來,大家了費了好大的勁,看來只能把牆推了才能搬出來。
毛澤東聽到這句話,嘆氣笑道:“你們想想,是先蓋的房子?還是先放進去的沙發。”毛主席說完便轉身離去。警衛員突然驚醒過來,馬上換了個角度輕鬆搬了出來。
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卻彰顯了毛主席思考事物的邏輯性,以及從小到大就培養的思維習慣。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工作人員,幾乎都十分清楚,毛主席博覽群書,在解決問題上,似乎都有其獨特的方法。
1959年,毛澤東闊別30年回到故鄉,走進童年的老師毛宇居的家裡,毛宇居震驚不已。他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笑著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實際上,此時的毛宇居,還依稀記得毛澤東小時候的故事。
毛宇居說,在毛主席小時候我就看出來他聰明機智,以後必然了不起。雖然有點拍馬屁的嫌疑,但毛宇居卻和毛澤東一起回憶了當年的一幕幕。
童年處女作
毛澤東一生表現的性格外向,和他從小的博大胸懷,坦蕩的胸襟是分不開的。17歲之前,毛澤東生活在家鄉韶山沖,自從他記事的時候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其外向的性格,無論他有什麼想法,從不隱瞞,即便是面對非常嚴格的父親,他都敢於直抒己見。
在毛澤東的印象中,有兩件事讓毛澤東印象深刻。一件事是,童年的毛澤東喜歡看書,常常在幹活的時候蹲在一個角落看書。一次父親讓他挑糞,毛澤東從同學那裡得到了一本《三國》,便在大樹下認真看起來,一直看到日落,最後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說:“我讓你幹活,我卻躲起來看書。”說著就要把毛澤東的書燒掉。毛澤東說:“我已經把活幹完了,才看書的。你不信的話,你去茅廁看。”毛貽昌不相信,跟著毛澤東去檢視後發現,毛澤東果然是幹完了活才開始看書的,父親啞口無言。
當然還有特殊情況,一次毛澤東闖禍了,父親非要打他,他便到門前的池塘邊上威脅父親說,如果父親再向前一步,他就跳進水裡。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只好作罷,答應不再打他。實際上,毛澤東早就學會了游泳。
毛澤東到了可以上學的年齡後,毛貽昌把家裡的積蓄拿出來對毛澤東說:你來算一算,這是多少錢。毛澤東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打算盤,毛澤東說:“一共是兩千八百九十七文錢。”毛貽昌笑著說:“三伢子,這錢可以合一兩銀子了,整個韶山可以拿出一兩銀子送孩子去讀書的人家不多,你知道了嗎?”
毛澤東的乳名叫石三伢子,在他前面,有過兩個哥哥,但是都還沒有長大就夭折了,毛澤東排行老三,所以叫三伢子。那麼為什麼要加個“石”字呢?因為他的外婆說,當地有個“石觀音”,“石”字有堅強之意,便給他加了個“石”字。
南岸私塾裡,他的啟蒙老師叫鄒春培,上學第一天,老師讓他叩拜天地,毛澤東在上學前已經認識了不少字,但是看到牌位上的“君”字特別不解。毛澤東問老師:“老師,這個拜天拜地拜父母,我都知道,但那時這個‘君’是什麼東西?”在那個封建的時代,老師一聽毛澤東的話,趕緊瞪著眼對毛澤東的父親說:“你家的孩子怎麼會說這兒大逆不道的話。”
毛澤東一聽,更加不解了,他轉過身來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同學們都搖搖頭。毛澤東說:“老師你看,大家都不知道,只是不敢問而已。”鄒春培氣不打一處來,雙手合十說道:“‘君’就是皇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大中華皇上最大,四海內外,都要跪拜皇上的,你懂了嗎?”毛澤東當時只有8歲,不懂就是不懂。
一次,鄒春培出門有事沒有來上課,毛澤東便帶著同學們去南岸池塘游泳去了,老師回來後大發雷霆,問誰幹的。毛澤東說:“我乾的。”毛澤東行為讓老師十分生氣,老師說:“三伢子,我聽說你很聰明,那老師就出個對子,你要是對上來,我就不追究了,你敢不敢?”毛澤東欣然接受。
老師說:“世上萬般皆下品。”毛澤東回答:“思量唯有讀書高。”鄒春培再說:“濯足。”毛澤東快速說道:“修身。”幾個回合下來,毛澤東絲毫不輸,鄒春培無奈,專門來到毛澤東家裡,對著毛貽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順生啊,你家潤之不得了,他比我的學問高,我教不了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也就是這時候,毛澤東因為怕父親打他,跑到外婆家,當時外婆家,正在迎新表演獅子,毛澤東在外婆的帶領下看錶演,情到深處,毛澤東即興作了一首兒歌:獅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熱些燒,肉放爛些煮。外婆聽到毛澤東的兒歌,高興不已,可以說,這是毛澤東眾多詩詞中最早的一首詩,是他的處女作。
毛宇居回憶:毛澤東小時候十分聰明
1906年秋,毛澤東轉到到離家不遠處的井灣裡私塾讀書,他在這裡的老師叫毛宇居,算起來還是毛澤東的親戚,入學的時候,毛貽昌特別叮囑毛宇居:“潤之這個孩子不受管教,你要好好指點。”在毛宇居心裡,毛澤東年少淘氣是應該的,但是他沒想到,毛澤東的淘氣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天毛宇居出門辦事,臨走的時候特地囑咐大家,要規規矩矩地在教室裡背書,不準亂跑。但毛宇居剛走,實在坐不住的毛澤東,便揹著書包跑到了屋後面的小山上,他的舉動讓這裡的學生大為吃驚,敢跟著毛澤東逃課的學生沒有幾個。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大清王朝還存在,清朝光緒皇帝還在執政,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制度和傳統的“師道尊嚴”意識根深蒂固,13歲的毛澤東這樣的行為,讓同齡的孩子們大為震驚,在同學們眼裡,這種行為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或者是說“大不敬”的事情,但毛澤東認為,在教室裡死背書背不會,還不如出來,背的更快。
毛澤東在山上除了背書,還摘了好多的栗子,回到教室正給同學們分栗子的時候,毛宇居回來了。得知毛澤東剛才偷偷跑出去很不高興。毛澤東給毛宇居吃栗子,毛宇居不領情,反而質問他:“誰讓你到處亂跑的?”毛澤東說:“在屋子裡是背書,在外面也是背書,我在外面背得更好。”
“放肆!”毛宇居十分生氣,為了在同學們中間樹立威信,毛宇居讓毛澤東背書,誰知道毛澤東張口就來,而且背的相當熟練,毛宇居不甘心,又把毛澤東叫到 院子裡說,我讓你作詩,我指什麼你答什麼,答得不好,就挨板子!毛澤東又欣然接受。
毛宇居在院子裡看到一口井,對毛澤東說:“我要你贊井,答不上來,就挨板子吧。”毛澤東在井邊轉了轉,想了一會,便開口說道: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
儘管這首詩讀起來有點稚嫩,但卻表現了毛澤東超高的睿智和文學才氣,其中的小魚,毛澤東指的便是學生們,正處於長身體,長見識的好時光,被困在四面都是高牆的天井裡,如此這般下去,就永遠也不會真正長大,心靈也不會真正成熟。
毛宇居聽到這首詩,大吃一驚。雖然嘴上表示不服氣,但是他心裡在暗暗地佩服這位學生,這樣的才思敏捷,處變不驚,不要說在同齡的孩子中間是頂尖的,就在很多老師中間,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做出如此漂亮的詩。
日後,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曾又見過這位恩師,毛宇居坦言,當時他和很多人說過,潤之將來一定了不起。雖然故鄉已物是人非,但是毛宇居的感受的確是真摯的,毛澤東也感謝毛宇居說,幸虧當時您沒有讓我挨板子。
毛宇居回憶,當時毛澤東只有十幾歲,但是已經已經擅長寫詩和練習書法,當年的《水滸傳》《西遊記》等,很早就成了毛澤東課外書。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是有才的。
1910年秋,毛澤東離開了生活多年的韶山沖,來到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他的人生由此發生了重大轉折。出發前,他的父親堅決不同意,在父親的心裡,眼下山河破碎,安安生生地繼承家裡的一點家底才是正經事,毛澤東去意已決,給父親寫了一首詩,夾在了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裡,他寫道: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關於這首詩的意思,宋代詩人陸游在《醉中出西門偶書》中就有這樣兩句:“青山是處可埋骨,白髮向人羞折腰。”漢代曾輔佐劉秀打天下的重臣馬援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有人勸說馬援征戰歸來好好休息,他說:“男人應當死於邊野,讓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於兒女手中耶?”
毛澤東自小就博覽群書,已經成年的毛澤東也一定知道陸游的名句和馬援的故事,所以這首詩也是少年毛澤東,博覽群書,博才多學的代表之一。
毛主席酷愛讀書,所作詩篇被稱為“詩史”
從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毛澤東熱愛閱讀,在同學眼中,是出了名的才子。1915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在長沙的報紙上,向各個學校發出一則《徵友啟事》,他的署名是“二十八畫生”,由此可見,毛澤東對熱愛閱讀是偏愛的,他更喜歡同樣熱愛閱讀的人。
1918年,毛澤東到北大打工,熱愛閱讀的他整日都在圖書館秉燭夜讀,這被李大釗發現,李大釗曾對陳獨秀坦言,在大多數北大學生中,可以像這位湖南青年一樣,如此熱愛讀書的,很少很少。
而對毛澤東熱愛閱讀,最肯定的人,莫過於周恩來。周恩來和毛澤東相識的時候,已經是1926年,當時毛澤東32歲,周恩來27歲,“中山艦事件”後,毛澤東來到李富春家裡商量對策,周恩來第一次見到毛澤東,聽了毛澤東的主張,就覺得毛澤東有經天緯地之能。
此後,在毛澤東受到黨內排擠的時候,周恩來主動來看望毛澤東,在所有人都認為毛澤東的主張不正確的時候,周恩來以少數人的身份對毛澤東表示肯定。要知道,毛澤東從師範畢業後,並沒有去國外留學,而周恩來是從海外留學歸來的高材生,他也喜歡看書,喜歡閱讀,但在毛澤東面前,周恩來自嘆不如。
周恩來曾說:“毛主席開始很喜歡讀古書,現在做文章、講話常常運用歷史經驗教訓,運用得最熟練。讀古書使他的知識更廣更博,更增加了他的偉大。”可見,周恩來對毛澤東的才能是認可的。
比如遵義會議前,周恩來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是遠在毛澤東之上的,但周恩來主動讓賢,力薦毛澤東。可以說,周恩來和毛澤東,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是相輔相成的,周恩來更懂毛澤東,毛澤東也懂周恩來。
這也是毛主席每次做出詩篇,第一時間拿給周總理看的原因之一。從井岡山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所作的詩詞,完全可以被稱之為“詩史”,所謂“詩史”就是詩歌發展的歷史,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無論在哪一個戰役,哪一個重大的歷史關頭,毛主席幾乎都有詩詞留世。
我們重點說兩首詞,一首是《七律·長征》,一首是《卜算子·詠梅》,毛主席的《七律·長征》原文是: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長征,恐怕我們無法體會毛主席最後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意思,要知道,長征在開始前,還沒有個明確的詞來稱呼,而是叫戰略轉移,當年的艱辛可謂難以形容。
資料顯示,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要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走著度過的,說這是奇蹟一點不為過。
所以,毛主席詩詞所表達的意義,和毛主席的詩詞才能,千古一人。這一如柳亞子曾評價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他說:“毛潤之《沁園春·雪》一闕,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意思就是,毛主席的詩詞,就連蘇東坡和辛棄疾都在之後,可謂千古一人。要知道,古代帝王選人的標準便是“君師合一”,從毛主席的身上,我們也恰恰看到了這點。
1961年12月,毛主席寫了一首《卜算子·詠梅》,在全國引起了轟動。當時正是全國自然災害嚴重的時期,毛主席的這首詞一發表,可謂給全國人民打了一針興奮劑,尤其最後一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作為毛澤東的知己,周恩來看到這首詞的時候,心裡十分高興,專門把這首詞打印出來,給家裡的孩子們看。當時郭沫若評價說:
主席寫出了這首詞來鼓勵大家,首先是在黨內傳閱的,意思就是希望黨員同志們要擎得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為中華人民做出好榜樣。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時,周總理也和尼克松說到了毛主席的這首詞,周總理說:毛主席的意思是說,那些開創事業的人,不一定是收穫成果的人。百花盛開之時,也是他們行將凋落的日子。這一次您開了頭,但您可能看不到它的最後勝利。
周恩來不光喜歡毛主席的詩詞,還可以巧妙地運用,這足以說明周恩來對毛主席文學才能的高度肯定。
毛主席詩詞是中國詩林中矗立的一株參天大樹,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藝術都充滿著一種恢宏博大、奇恣縱肆的激情與張力,成為詩壇上一曲品格與個性強烈,畫面與色彩斑斕的絕唱。它反映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體現著毛主席的偉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他是軍事家,他是政治家,他是哲學家,他是演說家,他是書法家,他是詩人!他是集多家於一身的大家。
縱觀古代帝王,毛主席最喜歡的人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成吉思汗,而是曹操。他的豪氣和才學,毛主席最為推崇,一如他詩中自勉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