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年袁枚考上舉人,次年又中了進士,接下來袁枚外放出京,開始了7年知縣生涯。
乾隆十年,袁枚33歲依然停留在七品知縣的位置上,和他同榜的狀元莊有恭,卻從翰林院一路高升。在此前一年已經升為二品侍郎,並且即將到袁枚所在的江蘇省擔任巡撫,這樣的落差令袁枚無法接受,加上各種繁瑣的官場服務,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久而久之袁枚萌生了辭職退役的想法,乾隆12年袁枚到了小倉山麓,他十分喜愛當地的山川秀色和人文氛圍,並相中了該城內江寧製造隋赫德的“隋園”。這座院子風景絕佳,要價僅300兩銀,讓袁枚心動不已。
按照袁枚的薪資來說,買園子的錢出得起,但修園子這樣的大筆支出還是很困難的。幸好他的童年程靜芳出生揚州鹽商家庭,與袁枚有著深厚的情誼,在程氏兄弟與大鹽商江春的幫助下,袁枚開始投資鹽業。經濟方面的遠見,是袁枚能成就隨園的關鍵因素。
乾隆35年,袁枚將父親安葬在隨園,又繼續為隨園擴大經營,今天大眾的消遣無非是好吃好玩,這個道理,袁大才子早已掌握,園子被它打造成一個遊玩與美食相結合的娛樂專案。
平常的私人宅子通常是四面封閉,保持隱私的。不走尋常路的袁枚不僅把窗改成玻璃窗、漏筐闖,還破天荒地推倒了圍牆和圍籬,類似現在的城市公園一樣免費對外開放。每逢佳日,遊人如織,袁枚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巡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因為生意太火爆園內,亭臺樓閣的門檻每年都得換上一次。
袁枚把隨園中的部分土地,樹林,池塘,湖泊,租給農民,讓他們從事養殖和耕作,每日川流不息的遊客總要吃飯,於是又順帶辦起了餐飲業,農場產出的食材可直接供應園內的餐館。“樹上有果,地上有蔬,詞中有魚,雞鳧豢養,尤為得法,美釀之儲藏,可稱名貴。形形色色,比購諸世上而更佳。有不速之客,酒席可咄嗟立辦”。
“樹上有果,地上有蔬,詞中有魚,雞鳧豢養,尤為得法,美釀之儲藏,可稱名貴。”
作為一個頂級吃貨,袁枚對吃的要求非常高,為求得菜譜,不惜“為美味而折腰”,當地有一名廚王小余,擅長化腐朽為神奇,袁枚和王小余在對待美食的態度上頗有默契,王小魚講究食材的質地,必須是天然的好食材才會購入,且必定要親自挑選,每次做飯不會超過六期道菜,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所做菜式都獨特精緻,這些觀點和行為都與袁枚的飲食理論不謀而合,兩人可謂是惺惺相惜,袁枚負責廣交遊,收集美食靈感,而王小余負責經過一番妙手烹調,將菜品完美呈桌。
吃貨的餐桌
後來王小余離世袁枚還專門給他寫了《廚者王小余傳》。
饕餮
袁枚不僅飽嘗美食,而且把對飲食的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根據收藏的食譜及多年來與大廚切磋的心得,總結出一部吃貨大全——《隨園食單》。這份食單記述了中國18世紀中葉(個別上溯到14世紀)的300餘種菜餚飯點,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飯,無所不包,其中既講菜餚的做法,也講關於烹飪的至理真經,比如如何上菜,可謂面面俱到,文風輕鬆平實,完全不是老儒生,倒頗有些市井小民道家常的味道,風頭一時蓋過了《家常清供》《飲膳正要》等同類專著。
“吃貨大全”口福享,吃喝玩樂名四方。
娛樂營銷只是賺錢手段,袁枚不同凡響的點,在於它賦予隨園以文化內涵,它出了一系列“隨園”的書,園內的南軒則是專門收藏其著作刻板的地方,印好的書直接放在院子裡賣,不少文人才子都以在此出書為榮,袁枚的《隨園全集》開售,儘管價格高達五兩銀子,仍然被搶購一空。僅賣書一項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兩白銀。聲名遠播後,各方人士爭相請袁枚寫應酬文章,他來者不拒,墓誌、碑記、壽序,只要給足銀子,絕對服務到家,又大賺一筆。因為生財有道,到袁枚去世時,已擁有“田產萬金餘,銀二萬”。
袁枚臨終前對兒子說,希望能保住隨園30年,超出預期的是這個園子在袁家人手中保留了兩個30年。
袁枚吃喝玩樂,玩出百年“隨園”,供後世深悟玩味兒......
袁枚一生當了幾年知縣?當了多大的官?發了多大的財?富貴幾何、掙錢多少?沒幾人記得,甚至連他同榜的堂堂“狀元”、封疆大吏,現在也沒人能夠記得他姓甚名誰?全都化作了一冢冢野草荒丘......。反倒是隨性而活的大吃貨,在盡情享受有限人生的悠閒、悠遊、率性、從容中品嚐到了“人生真味兒”!在無意中“活”出了人生的無窮趣味兒、無盡歡樂!順帶完了一票“名傳千古”!教會後世子子孫孫懂得——
“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
“沒有自己時間、自己愛好的生活,你都不好意思說:人間,我來過!”
人生,除了升官發財,還有一件重要得多的事是,做一個“吃貨”!認真品品這生活的味道。
天地萬物、滄海一粟,天地與肉身,都不過是借我一宿;
人生海海、形色匆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不過是風吹過,
我活過、我來過、我品嚐過、我體驗過,
酸甜苦辣鹹,人生麻辣燙!
吃喝玩樂,酣暢淋漓,大呼過癮,我有過!
其他的,
一切皆如浮雲,唯“感”與“受”是真。
不因虛名浮利苦肉身,
不為隨風浮雲勞我心。
人生“麻辣燙”,率性、恣肆、酣暢淋漓活得真。
領教了!《隨園生意經》,你教會的不僅僅是如何做生意賺錢這種“小兒科”、更有價值的是教會了我如何選擇“更有意義的人生”,學會了將有限生命科學投入的“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