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裡,筆下欽點的人物年輕時武功普通,但一到中年卻能成為頂級高手,這是他最基本的慣性設定之一。究其原因,羽菱君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梁羽生遵循舊派武俠都較傾向於玄門正宗武功講究日積月累,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功力越高;二是受梁羽生武俠的另一慣性設定影響,講究個前後傳承,前人武學必被後人發揚光大,助其再創新高,但這個過程也講磨礪,磨礪自然需要時間。
梁羽生武俠
一、玄門正宗武功講究日積月累,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功力越高。
梁羽生武俠十分推崇名士之風,筆下主角高手多為名士型俠客,有著“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的名士風流,也有“難忘真情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的情痴不悔。或許在 梁羽生看來,這樣的俠客才是完美的。遵循這樣的俠客創作理念和設定,為確保筆下主角日後成長為名士,主角出身則必為名門正派的門下弟子,自小修煉玄門正宗的武功,先造就一身正氣。而且名士的嫡傳弟子或後人也必為名士,不像金庸武俠中,像朱子柳和武三通的後代,也可以是朱子柳和武烈這樣的奸詐之徒。眾多男主角中,或許就只有金世遺的出身是個例外,但金世遺後來能成為頂級高手,同樣也離不開玄門正宗武功的加持。
梁書中的第一門派“天山派”,也是名士高手輩出的第一名門正派,究其傳承的內功根源就是正宗玄門內功,來自號稱“天下第一”的武學奇書《玄功要訣》。《玄功要訣》可以說在梁羽生武俠中是最上乘的內功心法,為元末奇人彭瑩玉所創,把武學基本原理和修煉上乘內功的道理,解釋得清清楚楚,雖然只是十數頁的薄薄的一本書,卻是包羅永珍,學會其中的內功心法後再學別派武功皆能事半功倍。
《玄功要訣》後來為梁書中最完美的名士俠客,也是“天山派”創派祖師霍天都的師傅張丹楓所繼承,被他在太湖西洞庭山地洞的張士誠寶藏中發現。《玄功要訣》在張丹楓手中又有所改進,在《聯劍風雲錄》中,張丹楓的玄門正宗內功已經到了“敵強則強,敵弱則弱,因勢反擊,收發隨心”的最上乘境界,內力源源不絕,竟似無窮無盡(類似金庸武俠張無忌的“九陽神功”),連把“修羅陰煞功”修煉到至高無上第九重境界的喬北溟,都不是他內功的對手。在他晚年所著的《玄功要訣》之中,記載有破解“修羅陰煞功”的法門,成為他畢生武學精華之所聚。
《玄功要訣》為何能在張丹楓手中又有所改進,除了張丹楓的武學天賦,更重要還是張丹楓的師承。要知道,張丹楓的師祖乃是“玄機逸士”陳玄機,聽他的名號就知道,他所練的武學也是道門一脈的玄門正宗。從其二弟子潮音和尚的武功套路來看,陳玄機甚至還精通佛門一脈的玄門正宗。霍天都師承張丹楓,後來開創天山一派,之後由其弟子嶽鳴珂(晦明禪師)繼續發揚光大,成為梁羽生書中的第一門派。可見天山一派的武功,無論往後如何反覆變化,其宗門必然也是玄門武學。其實即便不是天山派的卓不凡及其弟子一脈,武功根源也是來源於玄門正宗武當派;而白髮魔女練霓裳雖然看似邪魅,但她的師傅凌慕華,則根本就是霍天都的表妹加妻子,練霓裳也天山派南支創始人。
修練玄門正宗的武功,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日積月累,透過沉澱,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武功越高。這其實也是舊派武俠公認的一個知識點,即便是新派武俠代表人物的梁羽生和金庸都延續了這樣的設定。不過在他們手中又有所創新,那就是內功至上。玄門正宗武功以玄門正宗內功心法為主,且最為上乘,透過修煉玄門內功,雖然起初進境慢,但經日積月累的苦練之功,內力逐漸充沛,到後來內功越積越深厚,進境越快,功力越高,修練別派武功或者外功,事半功倍,即便是普通招式,皆能發揮出驚人威力。
梁羽生是把這種設定,默默地融入到筆下主角的成長曆程中去,筆下很多人物在年輕時很普通,透過修練玄門正宗武功,到了中年卻都能成為頂級高手,而且是名士型別的俠客高手。比如說即便是半路才練了玄門正宗的金世遺,透過練就“正邪合一”內功,達至“諸邪不侵”的境界,霸悍之處,為任何一派內功所不及,並煉就少林派至高無上的“金剛不壞神功”,最終一樣成為神級高手。他在《俠骨丹心》書末出場,只用最普通的“四平拳”就輕輕鬆鬆輕鬆壓制江海天和有“玄鐵劍”在手的金逐流兩大高手聯手。
不同於梁羽生,金庸則是把這種設定透過筆下主角在武學的觀點上明文去闡述。比如說《天龍八部》中,就有蕭峰和慕容博等人關於“根基打實,內力雄強,則一切聘用招數使將出來都能發揮極大威力”的武學點評,而蕭峰還曾直接說出“內功深湛,五十來歲正是武功登峰造極之時”的論斷。“內功深湛,五十來歲正是武功登峰造極之時”的設定,其實也是金老在寫《射鵰英雄傳》時,為何要把第二次華山論劍舉辦日期設定在一論二十五年後的原因。因為一論時前五絕中獲得天下第一的王重陽,就是正值五十來歲的武功登峰造極之時,而其他四絕當時則都才三十歲左右,要二十五年後他們的武功才真正登峰造極。還有《倚天屠龍記》中,更是借張翠山的話直接明言“武當派內功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解釋了俞蓮舟等人的武功會越來越高的原因。
所以說按照修煉玄門武功的這種設定,梁羽生武俠書中許多人物要到中年才能成為頂級高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當然這僅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則與梁羽生武俠的另一慣性設定有關。那就是講究個前後傳承,一個主角人物從其出場到其謝幕,必將經過幾部小說,而因其將前人武功發揚光大並再創新高,則武功必然一部比一部出場時高。
二、前後傳承,新人繼承舊人武功,磨礪一番方能成為頂級高手的慣性設定。
梁羽生小說的一個特點,就是小說故事連貫,一脈相承。他的小說每一部雖都是獨立的作品,但各作品之間卻永遠是彼此關聯,小說人物更是先祖後代、祖師徒孫,代代相傳。只是少年弟子江湖老,可新人卻未必勝舊人。看梁羽生的小說,最好就是按照他當年的創作順序,從頭看到尾。不然就只能按照他的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請看拙作哪一部小說”之指引,去翻看他其他的小說,才能明白某些人物的過往和此角色的意義。羽菱君個人以前曾一直調侃,梁羽生小說的故事,其實就是寫天山一派的創派和發展史。
不過也因前後傳承,武學的傳承和發揚聯絡過於緊密,就如前面所言,在梁羽生武俠中雖依然是少年弟子江湖老,但一代代新人卻未必能勝舊人。就武功而言,一般是新人(武林新秀)想要成為武林頂級高手,只能在自己經過一番磨礪也變成江湖舊人之時才能實現,而且是越老越厲害,上一部中還不是頂級,下一部出場則必是高人。比如說《白髮魔女傳》中的三個主角人物卓一航、練霓裳和嶽鳴珂。
卓一航雖身出武當名門,還是武當派新一任掌門,但他那時的武功卻不高,而且遠遜練霓裳和嶽鳴珂,若沒練霓裳相救,卓一航不知死了多少回。練霓裳彼時雖然她的“反天山劍法”和獨步武林的輕功很厲害,戰績也很亮眼,特別是血洗武當一戰,一個人單挑武當四位長老以及四大弟子,最後重傷兩位長老後突圍下山,但她那時畢竟年少,內力其實比不上武當四老,要說武功自然還到達不了她師父凌慕華和霍天都那樣的境界。那時的嶽鳴珂也一樣,和練霓裳差不多,他和練霓裳的武功頂級時期,已不是在《白髮魔女傳》篇章中還是武林新人時,而是在嶽鳴珂出家到天山創立天山派北支成為晦明禪師,練霓裳創立天山派南支之後。
在天山之後嶽鳴珂和練霓裳兩人一直潛心武學,磨練武功,而且每過一段時間練霓裳都會去挑戰他,兩人比試一番,相互檢驗,彼此精進。晦明更是採集了各家各派之長,獨創了三百六十一手“天山劍法”,其中有攻有守,攻守兼備,劍法繁複,劍招奇多,皆在各派之上,不僅將霍天都創下的天山武學發揚光大還領創新高,後來練霓裳都自認與他差距越來越大。到《塞外奇俠傳》時,包括卓一航,他們都已成為新主角們的師傅,而到《七劍下天山》時期,晦明和練霓裳兩人則都已是世外之高人。明顯的武功絕頂都不在自己是武林新人時期,而是人到中年之後。不過要說主角要從新人變舊人武功才能絕頂,金世遺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金世遺雖是《雲海玉弓緣》中第一主角,但卻是在梁書上一部《冰川天女傳》中正式出場的。冰川天女桂冰娥因與唐經天誤會鬧矛盾負氣離開天山去四川峨嵋山尋其伯父、中原武林泰斗冒川生,途中就偶遇了仇恨世人的少年“毒手瘋丐”金世遺。金世遺乃江湖異人“毒龍尊者”的唯一傳人,因其自幼遍歷苦難,故養成冷僻孤傲的性格,性情舉止大悖常理,於眾多武林人士所不容。但冰川天女不拘世情,反對金世遺抱以同情,金世遺亦將冰川天女視為“天下唯一看得起自己”的人,遂若即若離尾隨冰川天女一同上峨嵋山。還和找冰川天女而來的唐經天在此途中交了一次手,兩敗俱傷。
此時的金世遺武功在年輕一輩中算是佼佼者,專找已成名的二流高手的麻煩,能夠與之相比的年輕人也只有唐經天和冰川天女,但與唐曉瀾、馮氏姐妹、呂四娘和冒川生等頂級高手相比,甚至是提摩達多和大魔頭洞冥子等,還是有很遠的距離。代表著武林最高水平的前五位人物中特別是天山派的唐曉瀾,金世遺走火入魔,需要用正宗內功打通經脈,天下第一的呂四娘都叫金世遺去求助他。五人之中馮琳算是比其餘四位低了一檔,但她依然能戲耍冰川天女。
《冰川天女傳》中金世遺最後得唐曉瀾相助,雖然練到“正邪合一”的內功,開始有了玄門正宗內功心法的加持,但他的武功突飛猛進卻是在《雲海玉弓緣》後期。他經過一番磨礪之後,先後獲得了喬北溟留下的全部武功秘笈,但他並不只修練“修羅陰煞功”,而是憑藉自己過人的武學天賦吸收其精華,融入到自己的武功之中。由此到《冰河洗劍錄》出場之時,他除了自創“”大周天劍法“”等武功,最厲害的是已完全正邪合一,達到諸邪不侵的境界,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但這時他也已是人到中年,不再是當初的武林新人少年“毒手瘋丐”。而到《俠骨丹心》書末他再出現時,只用最普通的“四平拳”就輕輕鬆鬆輕鬆壓制江海天和有玄鐵劍在手的金逐流兩大高手聯手,完全已是神一般的存在。
從金世遺等人的頂級高手成長過程就可看出,他們的最終成才主要是得自前人武學傳承,然後不僅將其發揚光大,還在這些武學的基礎上讓自己武功再創新高,開創新學,他們的後人也是如此這般再繼承他們創下的武學,開啟新一輪傳承。只是傳承過程也講磨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磨礪,即便一開始得到前人絕學,又哪能融會貫通。而磨礪自然也需要時間,金世遺算是快的,就用了十幾年,但按古人標準,到進入頂級高手行列也已是中年。所以說有了梁羽生武俠的這一慣性設定,自然也就致使他筆下的武林年輕一輩不可能出現頂級高手,他們有的就只有成為頂級高手前原始資本的積累。
綜上所述,在梁羽生武俠中,由於他人物的創作講究傳承與磨礪的慣性設定,再加上受舊派武俠設定影響,認定修煉玄門正宗武學,講究日積月累之功,要練到後來進境才越快,武功才會越高,這樣一來他筆下的主角人物在成為真正絕頂高手之日,就自然不可能是他們身為武林新人之時,只能是傳說中的江湖舊人。因此,以梁羽生這樣的慣性設定,他筆下的人物年輕時很普通,到中年卻能成為頂級高手就再正常不過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我是羽菱君,專注武俠與鬼吹燈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