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四娘或許是明末清初熱搜級別的人,除了聊齋之外,清初陳維崧的《婦人集》,王士禎的《池北偶談》,乃至與《紅樓夢》中都有關於林四孃的故事。
當然其中記載的形象不盡相同,比如紅樓夢裡,曹雪芹用了大約半回的篇目介紹女戰士形象的林四娘。
而在《聊齋志異》當中,林四娘則是個溫婉的女鬼。
故事中,青州有個人叫陳寶鑰,一天晚上獨坐之時,看到一個穿著宮裝的絕美女子走了進來,燈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
當然,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這要麼是鬼,要麼是妖。
不過陳寶鑰看這人實在是太好看了,所以也不在意,兩人聊了一會兒後,他發現這女子談吐風雅,十分喜歡,於是春風一度,之後夜夜相會。
兩人不光是啪啪啪,還談音樂、談詩文。儼然是兩個文藝小青年一起談論藝術的景象,人生難得一知己啊。
一次,陳公問起林四孃的身世,四娘說:我是當年衡王府裡的一名宮女,遭難而死,至今已有十七年了,因為見你高雅義氣,所以才與你相好,沒有任何想加害你的心思。
三年之後的一天,林四娘對陳公說:閻王說我生前沒有幹壞事,死後也誦經向善,讓我投胎去王家,今天就要離別,永遠不能再相見了。
蒲松齡在這裡兩人見最後一面的場景寫得十分悽美:
言已,愴然。公亦淚下。乃置酒相與痛飲。女慷慨而歌,為哀曼之音,一字百轉;每至悲處,輒便哽咽。數停數起,而後終曲,飲不能暢。乃起,逡巡欲別。公固挽之,又坐少時。雞聲忽唱。
兩人流著淚,喝著酒,唱著傷感的歌,捨不得分開,但終有天亮雞鳴的時候。
臨走,林四娘留下一首詩:
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
閒看殿字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
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簫鼓靜烽煙。
紅顏力弱難為厲,惠質心悲只問禪。
日誦菩提千百句,閒看貝葉兩三篇。
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
這首詩去細品,雖然是留給男主陳寶鑰的,但是其實內容跟陳寶鑰沒什麼關係,不是依依惜別訴衷腸,或者回憶與男主情愛的詩。
蒲松齡生活在明末清初,林四娘曾經效力的衡王是明朝的王爺。詩句中的“誰將故國問青天”,“漢家簫鼓靜烽煙”,其實是帶著反清復明味道的。
林四娘留下這首詩,也許是臨走時匆忙寫下一些她日思夜想,深刻腦中的事情,也許是要去投胎忘卻前世記憶了,所以臨走前寫下一些自己的回憶。
其實故事當中的林四娘,一直是帶著憂愁感的人。
一次,陳公請林四娘唱歌:
唱伊涼之調,其聲哀婉。歌已,泣下。公亦為酸惻,抱而慰之曰:“卿勿為亡國之音,使人悒悒。”女曰:“聲以宣意,哀者不能使樂,亦猶樂者不能使哀。”
歌把兩個人都唱哭了,陳公說:你不要唱這麼悲的亡國之音。林四娘說:歌能傳達出感情,不是歌哀,是我的心悲傷。
家人竊聽之,聞其歌者,無不流涕。
家人聽到她的歌,也都哭了。
再比如,聊起生前身世的時候:
乃問宮中事。女緬述,津津可聽。談及式微之際,則哽咽不能成語。
講曾經在宮中事情時,有條有理,聊得津津有味,但說道王府衰微的時候,就哽咽哭泣,不能成聲。
所以,本身一個單純的人鬼戀,情愛故事,被蒲松齡加入家國情懷之後,昇華起來了,人物形象更飽滿起來了。
蒲松齡經常把自己寄託在故事的形象裡,作者賦予了林四娘悲傷的美麗與才氣,似乎也是在表達著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