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時期: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20世紀藝術
藝術特點:後印象派風景與肖像畫家;早期作品為情緒強烈、憂鬱的農民題材;後期色彩大膽濃郁,厚塗筆觸,富於表現主義特質。
在凡·髙短暫的藝術生涯中,他的生活和作品是如此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每一次新的創作階段幾乎都跟他居住地的變化相對應。
儘管如此,凡·高的人生和作品都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震撼,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述說了自己對藝術的見解、在藝術探索中的孤獨寂寥,字裡行間滲透著濃濃的兄弟情......凡·高自殺後,人們在他身上發現了一封本要寄給提奧的信,信上寫:“說到我的事業,我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潰。”
與他星光璀璨的作品不同,凡·髙的一生歷盡坎坷。自9歲起,凡·髙就表現出對繪畫的熱愛,但他藝術志向中的那種執著只在較晚的時刻才顯露出來。在經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後,他成為傳教士,向貧困的採礦工人傳教。
1880年,經過了一系列感情與宗教事業上的失敗後,凡·髙辭去了傳教士之職。在此期間,提奧始終在精神和財力上給予凡·髙全面的支援,這也是凡·髙的繪畫事業得以傳續至今的重要因素。
▲《高更的椅子》1888年
大約27歲時,凡·高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他最初就很自覺地希望自己成為表現地位卑微者們的畫家,表現他們那些苦難的、徒勞無益的勞作,就像他以前曾試圖給窮困者帶去《福音》的安慰一樣。
凡·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二者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從而創造出獨屬於凡·高的獨特風格,而在他停留在法國阿爾勒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
▲《收割中的田園風景》1888年
在巴黎,凡·高真正出現了視覺上的轉變。他欽佩高更,在他的堅決要求下,高更也去了阿爾勒,和他生活在一起。這一段藝術家兩人共同生活的經歷以12月23日的危機而告終:那一天凡·高試圖傷害高更,接著凡·高自己割去了左耳。撇開這段生活經歷的病理的一面不談,這表明了這兩位藝術家的性情正好相反:高更是徹底的古典主義的,哪怕他到海外去尋找失去的天堂時,也帶著這種古典主義,凡·高則是現代的,哪怕跟沉重的社會總有衝突,凡·高也是屬於現代的。
▲《有柏樹的麥田》1889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位藝術家對彼此都有很大的影響:髙更從凡·高那裡學到了對人的形象的定義,而凡·高則向髙更借鑑了部分的色彩,以及他的這位藝術同行的樂觀主義,至少是在繪製油畫的時候。凡·高接下來在其生命的最後18個月中頑強工作,努力抵抗著他的腦子斷斷續續失去清醒的狀態。在治療所內,他的病三次可怕地發作,發作過後,他都陷入完全衰竭的狀態。
在凡·高生命的最後十年間,他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最著名的作品卻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這期間凡·高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受盡孤獨貧窮和病痛的折磨,並住進了精神病院。在他37歲那年,疾病最終將他導向自殺一途。1890年,在郊野的金色麥田,凡·高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的一長串自畫像是一批真正的見證,它記錄了藝術家如何與艱難的社會和物質條件以及疾病進行著並不平等的鬥爭,但最終,這一戰鬥還是以作品的勝利而告終。
凡·高對他同時代和20世紀的藝術家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他教給了法國的野獸派如何用彩色的筆觸去構成畫面,新印象主義和高更都沒有能夠給這種筆觸如此巨大的力量;他教給了一心一意尋找自己的道德意義的德國表現主義如何看到色彩的象徵作用。
在凡·高最後的畫中,由於落筆狂速、迅捷,視點非常近,畫中主題甚至失去了一些可辨認性,預示了一些更為現代的藝術走向,為“抽象”的表現主義運動拉開了序幕。
儘管凡·高影響了整個現代繪畫,影響到諸如弗拉芒克、德蘭、杜飛、弗裡葉茨等野獸派畫家,特別是蘇丁、於特里約等表現派畫家,但他卻沒有一位直接的後繼者。
今天,還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狂熱地透過油畫、素描和書信向自己提出問題。這位如此高貴、善良、真誠、遊移於精神瓦解與永恆統一之間的人,這位曾因多種多樣的思想而困惑的人,他已經預先體驗了時而解放、時而屈從的時代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