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用在近年來的文化綜藝上,再合適不過。
《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辦到了第六季,不僅“捂熱”了一度被束之高閣的古典詩詞,讓詩詞有了溫度和廣度,還讓詩詞進入尋常百姓家,連流傳千年的“飛花令”都再度成為時尚小遊戲;《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萬里走單騎》等聚焦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的綜藝,則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了起來……
根植於傳統文化的綜藝,似乎看不到“天花板”。一度在年輕人視野中默默無聞的河南衛視,橫空出世了“奇妙遊”系列,從2021年春晚的唐宮夜宴開始,洛神驚鴻、金剛一怒,步步驚喜,個個出圈,找準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密碼,叩開了節日晚會的新大門。
中華文化很古老,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又很年輕,踩準了年輕觀眾的興趣點,為綜藝開闢了新的紀元。不禁要問,傳統文化綜藝還能怎麼玩,還能帶來多少驚喜?
“奇妙遊”只是序曲,《舞千年》才是正餐?
實際上,“驚喜”已經提上日程。
當大家以為只能在各類傳統節日晚會上才能一睹“河南衛視式”的文化舞蹈之時,11月6日,B站與河南衛視聯手打造的一檔舞蹈綜藝《舞千年》上線了。
聽到這裡,是不是還平平無奇?舞蹈綜藝嘛,早就有了。等等,如果這檔綜藝的場地不侷限於舞臺,還將舞蹈融入有劇情的故事,在洛陽古城、開封清明上河園、焦作雲臺山等各地風景佳處起舞;而這一支支舞蹈,也不僅僅是美妙的藝術表演,還串聯起中國從東漢、唐宋到現代的歷史掌故,是不是就有點兒意思了?
舞蹈+綜藝,舞蹈+劇情,舞蹈+歷史,這個“+”之後似有無限可能。有觀眾戲稱,這是不是一個“連環奇妙遊”?是,也不是。
作為一檔綜藝,《舞千年》居然是有主線劇情的。已經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5位薦舞官來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曹操此時已經自立為魏王,兩個兒子曹丕與曹植暗暗相鬥,都極力想得到父親的認可,以期繼承王位。魏王受到《十二風舞志》託夢,需要尋找歷代以來最美的舞蹈,以著神書,於是召集兒子曹丕曹植以及眾大臣,交付薦舞任務。故事裡一共出現了四支舞。曹植與曹丕的《雙劍訣》作為開場,雙人舞劍展現出“煮豆燃豆萁”的兄弟之爭,隨後雙方薦舞過程裡引出的三支舞,講述了不同的故事背景與情感色彩,暗地裡微妙的對立狀態與故事中兄弟爭權的明線相合。
《相和歌》選自舞劇《銅雀伎》,講述的是輕紗羅裙的少女懷著迎接春神的喜悅,展現的是少女的婉約與俏皮。
《書簡》選自舞劇《孔子》,講述孔子的弟子們回憶老師教導,突出的是男子的儒雅。
《火》取材於遠古時期人類對火的崇拜,超出了性別,人火相融,以寫意的舞蹈描繪火的意象,傳遞了星火綿延的願望。
四支舞畢,觀眾緩過神來,可能會傻傻地分不清楚,自己是看了一場舞蹈綜藝,還是一幕歷史劇。不必在意這些細節,《舞千年》講好了一個文化故事,而你,也進入、甚至沉浸其中,就夠了。
此前,傳統文化的各個細分領域,已經在不同的綜藝節目中證明了自己極大的包容性。《國家寶藏》已經播出三季,以博物館為主題,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再現文物中的歷史;《上新了·故宮》也播出了三季,嘉賓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在探尋歷史的同事,還跨界與設計師聯手設計故宮文創,讓“故”宮上“新”。
傳統文化,從歷史中走來,又在當下與綜藝聯姻,創造新的歷史。《舞千年》舞蹈+傳統文化,並不算罕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靜態的歷史以講故事的方式活起來,讓過去的歷史與今天的生活連起來。
《舞千年》在尋找這個連線。
以節目中出現的《相和歌》為例,相和歌是中國漢代在“街陌謠謳”的基礎上,繼承先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一種音樂,用於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以及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其中的盤鼓舞,在形式上繼承了先秦時期舞蹈講究的“輕盈之美”,東漢文學家傅毅所寫的《舞賦》,就對其描述,“擊不致策,蹈不頓趾”。在漢代,春神又被稱為愛神,所以舞蹈《相和歌》就講述了一個在漢代祭春神慶典上,女主角阿雯思念夢中情人的故事。當你知道這些,所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一支舞,更是漢代先民對於天地萬物的熱愛,對於愛情生活的期盼。
舞蹈中少女們身穿紫色漢代曲裾,站在一面鼓上舞蹈,大量的使用了同手同腳的舞蹈動作,這是源自於漢代拓片中記載的舞姿,少女們擰腰、甩袖、頓足,有種古樸而俏皮的美感。
更特別的是,每位舞者的舞蹈鞋上前端縫著五顆木珠,舞鞋上的珠子劃過鼓身時,發出沙沙的聲音,恰好與音樂的鼓點形成伴奏,讓盤鼓舞充滿了一種美妙的節奏感。這一點也與漢代張衡《舞賦》中 “歷七槃而蹤躡”的辭句不謀而合。舞者既要在盤鼓上騰踏縱躍發出有節奏的鼓聲,還要完成高難度的動作,這需要對身體很好的控制能力,否則就不能達高縱輕躡的要求。
在這樣一段舞蹈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當今舞者的一種融合,這樣的融合使得傳統文化與舞蹈在現代綜藝裡實現了一種重建與煥新。
2 年輕人為什麼上頭一檔舞蹈綜藝
2017年,《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頒佈實施,其中提出一個總體目標: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
《意見》中特別指出,要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網際網路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我們的傳統文化綜藝,正是在探索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創新表達,而此前一系列節目帶來的良好氛圍,已經逐漸改變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傳統文化成為“國潮”,收穫了這一屆年輕人的心。
在政策支援和社會整體氛圍向好的背景下,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文化並非萬能法寶,反而更需要創作者的用心。
專業是基礎的基礎。當大家都在驚歎綜藝《舞千年》怎麼那麼好看,不要忘了,這是包括由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歌劇舞劇院、楊麗萍現代舞團等頂尖舞團在內的13支國家級舞蹈團,用最專業的舞蹈,帶來的堪稱最高水平的舞蹈盛宴。
除了專業舞團的實力保障,舞蹈的服化道水平之專業也可媲美一個文化歷史小課堂。女性舞者身穿曲裾漢服、頭戴玉簪,嬌美濃豔的唇妝,都還原了歷史上的真實裝扮。而以鮮花簪首的風俗,在漢代也已出現。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的女俑髮髻高聳,其上便插著四朵碩大的菊花。
在此基礎之上,便是要追求模式上的創新。沉浸式劇情正當時,“奇妙遊”系列已經打了一個樣,河南作為中原地區的文化優勢,已經吊足了年輕人的胃口,天時地利人和,《舞千年》的誕生,將這些優勢融合,帶來一種全新的文化綜藝模式。
而傳統文化綜藝,最終的指向業必然是文化。當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在杏樹下傳道授業解惑,傳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聲。《書簡》中朗朗讀書的書生們,與熒屏前的你,學的可能是同一個課本;而孔子對大同社會的願望,何嘗不是今天人們的追求。
《舞千年》在B站上線後,有網友評價:“是我華夏子民應有的綜藝,是我華夏子民應有的舞姿,是我華夏子民應有的創意,是我華夏子民應有的創作。不管選人、定題材、拍攝場地及手法、畫面調色、薦舞官的古代及現代形象雙重交疊,做好綜藝的心在,觀眾就在。”
與君舞一曲,千年不遠,從漢出發的《舞千年》接下來要去向哪裡,不妨拭目以待。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