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狀沒有人想要,這種情況下,處於本能反應,要改變現狀,會先改變孩子、改變老公,再改變自己,當我們急於改變時,反映出某種程度上證明進入匱乏的狀態,聖經話語 :“凡是貧窮的、匱乏的,還會失去更多,甚至連我們僅有的也會給我們拿走,凡是富足的,還會給的更多”。 匱乏分物質匱乏和精神匱乏。我們都想在對方身上獲得食物(愛),A B C,相互指責,相互厭棄,(三個和尚沒水吃)。
建議:(一),解決吃飽飯的問題。爸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當我們生活有更高要求時,會把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扛著一人家的幸福、快樂,當扛不動時,我們指責孩子。遇到問題從人的內在世界裡看。“愛是教育子女的終極秘訣”。此案例家庭裡缺愛的經驗,缺情感的精神食糧。孩子不想上學的想法是真的,如果我們因為孩子不想上學,焦慮、緊張、不接受,是在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如果我們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得接受真實,養成聽真話的習慣。(二),夫妻之間教育孩子價值觀不一致,是正常的。我們沒辦法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意願去生活。想步調一致:創造愛的共同語境。家是愛的體驗店,像手機體驗店一樣。與其天天盯著對方的缺點毛病,不如想辦法創造愛的體驗店。當我們這麼想,這麼做時,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自己精神吃不飽飯,不妨跟顧問老師、博瑞智群體有愛的人多聯絡,從別人身上獲得愛的經驗,愛的體驗。
往往很多家長來向我諮詢的時候,總是為孩子的成長、學習表示很擔憂,但是當我給出建議先從改變自身做起時卻往往不願意深聊下去,我們需要知道:無論是我,還是作為父母的你們自己都是無法改變別人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去影響別人做事的動機。教育往往沒有一針見血的絕招,也沒有百分百管用的秘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那麼你看到的自己也只剩下懊悔與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