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hanghong20091205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
十年,很長,也很短。回首參工十年算是幹了幾件大事,比如在小縣城終於有小窩,還有就是川藏騎行,以及最為自豪的讀書與日記。
我的書緣大致分為讀書與購書。讀書之路,真是初則峰迴路轉,終見柳岸花明。
幼年時代,無童書可讀,原因主要是窮。記憶中,巴掌大的黑白套印連環畫算是啟蒙讀物,父輩留下的高中教材則是反覆閱讀的“經典”,祖父手邊的幾本過期很久的《黨員文摘》更是不可多得的“新聞”。至今猶憶,一九九七年才購買十七寸的黑白電視,鄧公仙逝和取締某教成為記憶中真正的新聞。二十年後,當我從老家捧回17張自制“《黨員文摘》精選”時,它成為碩果僅存的小學讀物。我恭謹地端坐書桌前,雙手輕柔地翻閱著,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那是記憶中求學時摸黑上學、點紙殼兒照亮崎嶇山路被煙薰火熗的味道,那還是“大眼晴”流出的熱淚之味,它們見證了物質條件相對缺乏、母親需要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以支撐五口小家的艱苦歲月裡,一個永不屈服的瘦弱小男孩兒決心考上高中的遠大夢想。
中學時代,我終於有幸讀過幾本魯迅先生大作,算是蹭上真正的大家經典,不過收穫很小,原因無他,讀不太懂。當時辦事處街道上終於有一個間小小的租書店,大約七八平米,不過百八十冊書,大部分還是N手書,那是一位教師子女特意開辦的。小店似乎是我業餘最愛。承蒙店主照顧,我得以飽覽“群書”,讓有限的腦海記憶體裡,不加思索填滿名著,沾上了文字的氣息,成為班上不可多得的尖子生。此後,我的妹和弟也成為辦事處小學校中的優秀學生,先後考上縣裡面的重點高中,最終升入大學堂,到如今有一份謀生的工作,這是後話,想必亦是家境貧窮不得已這樣。至今忘不了店主的恩情,引我闖入文學殿堂,我沒有像陳忠實老先生一樣流下晶瑩的淚珠,但一定會銘記像他一樣有心或無意幫助過我的貴人。高中的時候,大家忙於應試和提高分數,希望拼盡全力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改變祖祖輩輩面朝黃土的命運,偶爾的放鬆也是以雜誌報刊為主,再加上尹姓好友沉迷《飄》而輟學的影響,不少經典名著只好暫時屈尊一邊,愛而不見。
大學時代,幸得師友提攜,於讀書之路小有所成,奠定今日讀史之根基。初入大學,一切皆是新鮮,圖書館藏書則是重點關照的地方,我終於可以恣其所好,飽覽文史,遍閱地誌,胸中有軍史,眼前是江山。如此下去,我將在博觀的道上逾行逾遠,然則幸逢遇到二三書友和恩師點撥,從而轉向約取之路,開始注重選擇性讀書,留心內容的專業性與權威性,讓我的讀書更具針對性。從《書目答問補正》到《王欣夫說文獻》,從無心所購《雍錄》到戀戀不忘《讀史方輿紀要》,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到史地愛好,我的約取之路逾發上癮,幾乎達到非精不讀的地步。後來,從《史記》開始,我轉向文史結合之道,盡閱前四史並整理史漢人物譜系,初步弄明白一些人物關係。此後,從《詩經》開始,我又探索閱讀經典文學之路,注意用生活化的方式淺層次解讀,至今忘不了高貴美女碩人和人間禍水夏姬。這就是大學讀書方法簡要回顧,先博後約,經史結合,當然僅是初淺層次。
工作之後,我續讀正史,不斷增長見識,進一步堅定再讀信念。畢業兩年後的秋天,我又續讀正史,決定試試《宋史》,熟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直到五年後才結束,教訓頗深。此後繼續堅持閱讀正史,竟然讀完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紀傳,二千五百卷許,一百六十餘冊,成為讀史一大偉業。這算是第四個階段,一本正經瀏覽,心無旁騖閱讀。在此期間,收穫挺大,於歷朝人物粗有所識,典型事件略有所聞,王朝興衰彷彿眼前,山河易主恍若昨天,名言警句撲面而來,稗野拾遺妙趣橫生。面對種種誘惑,我屢次提筆欲拾精華,又屢次擱筆,最終決定,一路向前,不為所動,直至終點,為再次閱讀奠基。
從幼年時代、中學時代的無法擇書,到大學時的率性讀書,再到今天的重視經史,經過長期的摸索,我終於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興趣的路子,縱使百回千轉,前面就是柳岸花明,剩下的只有堅持和守望。
談論讀書自然離不開購書,從實體書店到網路購書,從新書到舊書,在此過程中亦小有收穫。中學時代,生活費相當有限,買新書當然是一件奢侈的事,至今沒有多少本。倒是廉價處理的過期雜誌,比如《讀者》《知音》《大自然探索》等五花八門的內容,把我吸引住,樂此不疲,沉醉其中。大學之後,費用漸有寬鬆,省吃儉用之隙倒也購了些經典名著,前四史、詩經等即是當時狠心所買,至今受惠。其中,孔網始購影宋元刻本《十三》於二00九年,這是持續光顧時間最長的東家,時至今日共購書172種,計8447.69元,以民國舊書為主,計45種,佔四分之一。另外新華文軒、文工坊,卓越亞馬遜(似已停業)、噹噹網、京東等也是較常光顧之所。隨著技術發展,享受著購書便利,卻失去淘書之樂,這或許就是發展的代價吧。
十年不變是書,終身不變亦為書,這是我永難割捨的情緣。希望與諸君愛書者、讀書者,共勉共進,勠力同心,躬耕書海無有盡,不負韶華不負卿。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