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理直而後氣壯,理足而後氣強。
——(清)左宗棠
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謂君子。
——陶覺
中華傳統文化,流傳下來很多文化瑰寶,成語就是其一。每個成語都是特定文化體系中提綱挈領之論說,富有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涵義。
漢語成語的“理直氣壯”,出自明代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理直氣壯”,是帶有中華文化獨特基因的一個價值修為成語。
就成語“理直氣壯”的表面涵義,有的解釋為: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實則,追尋其內在的價值精髓,迴歸其孔孟思想的本來精神,可以看到其特殊的思想意蘊和內涵。
從人生價值觀上言,心中正直於理,知止而心定,以志帥氣,自然心氣十足。就人生修為的理直氣壯而言,說的是:做人要有底氣,為人要有骨氣,立身要有罡氣。
從人生方法論上言,人生的“氣壯”基於“理直”,“理直”必然“氣壯”。我們一旦能夠“理直氣壯”,就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氣、骨氣,胸中有罡氣,而剛正不阿,正氣凜然。
道義在身,敬以直內,則做人的底氣十足。
人生的“理直”,既是理義或道義上的有諸己之信,又是“敬以直內”(《易·坤卦·文言》)的率直於理。心有信實、誠實之理,方有直率的正直和正直的率真。一個人心中若能率直於理,循於理而直來直去,就能無有一毫的偏離,無一刻的間斷。
心循於理的直來直去,乃是正直上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分明而各得其宜。若能按照事物的是非曲直而為人做事,便是非仁而不為,非義則不取。是其是,而憎惡其非,則必好善樂善;非其非,而誠好其是,則嫉惡如仇。
人之內心,若得以道德的修養或涵養,惡惡而好善,使道義充實於氣,則必然“氣壯”而腰板挺直,大義凜然。這一修養或涵養的心性成果,體現在人生價值的堅守上,便是做人的底氣十足,光明磊落。做人的底氣十足,就會好仁而惡不仁。好仁,則惟恐善之不得;惡不仁,則惟恐惡之近身。
“理直氣壯”的人生修為,既是好仁的猶若不及,又是惡不仁的猶如探湯。“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惟恐仁善不能有諸己,則樂此不疲;惟恐不善或惡加諸己身,則戒慎恐懼。有心性上的“理直氣壯”,性命分定而志堅,方有說話、行動上的正大光明。
晚清政治家左宗棠有云:“必理直而後氣壯,理足而後氣強。”正義直於心,則正氣發於外,光明正大,而正氣凜然。“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謂君子。”(陶覺)做人的底氣,來自“理直氣壯”的光明正大,源自人格坦蕩的良知堅守。
伸張正義,豪氣沖天,則為人的骨氣剛挺。
為人上的“理直”,是待人接物上的講究道義、禮數和分寸,知止於適度而不僭越其分際。心有理之直的正義或道義,一旦施諸外或形諸外,便是直於理的堅守正道,亦即是在現實中伸張正義、弘揚正氣。
伸張正義、弘揚正氣的壯舉,既需要有“理直”的信念堅強、矢志不渝,又需要“氣壯”的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人生的“理直”,是行為上的無非道義之承擔;人生的“氣壯”,是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為人“理直氣壯”,既要有俠肝義膽,又得有豪氣沖天。
伸張正義、弘揚正氣的精神意蘊,是志願做社會良知的中流砥柱,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敢於當面阻止,見到不人道的事件勇於制止。為人有骨氣、傲骨,既是旗幟鮮明、正義威嚴的不可侵犯,又是不向黑惡勢力低頭的傲視蔑視。
為人“理直氣壯”而有骨氣,乃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成為一個大丈夫,就要矢志不渝而堅貞不屈,堅持頂天立地而坦坦蕩蕩,做到正氣乾坤而堂堂正正。
清代理學家陸隴其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態,不可無傲骨。”傲態是自大的不知天高地厚,無有自知之明,而目中無人;傲骨是自強的匹夫不可奪志,能夠泰山壓頂不彎腰,做到去留肝膽兩崑崙。
理直氣壯,義薄雲天,則立身的罡氣充塞。
正直之理,修諸身而有諸心,氣配道義,則義薄雲天,而有浩然正氣。人生能夠“理直氣壯”,則罡氣充塞天地之間,而立身上就有至剛至堅之遒勁正氣,朗朗乾坤。
以理之直養得氣之壯,又是以志帥氣的價值意旨。有“理直”的“敬以直內”,道義分定於心,就必會生成罡氣、正氣。人有罡氣、正氣,反過來就會在擔當大義上氣壯山河,在堅持真理上剛正不阿,在抵制邪惡上銳不可當。
人的一生,若是氣之壯不為直理所養,就必是“暴其氣”的蠻橫無理。暴氣之強,其善不過是“衽金革,死而不厭”(《中庸》)的血氣之勇。做事不講道理,不過是蠻幹的莽撞魯莽;幹事不講分寸,不過是粗暴的盛氣凌人。
罡氣、正氣之強,是立身上“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弘毅道義。教善而不報無道,是一於道而不改。它既是“和而不流”的正直不遷,又是“中立而不倚”的剛直不阿,還是“至死不變”的堅忍不拔。
罡氣、正氣之修,既是正直之理有諸心,又是無有私慾於心。“人到無求品自高。”(漢族諺語)無慾則氣剛,理直則氣壯。人生若能理直氣壯、獨立不懼,便能擁有“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三國諸葛亮)的品質,做到坦蕩無私而有容乃大。
人能“理直氣壯”,既是心安理得的自得,信心十足;又是士氣如虹的弘毅,自強不息:
做人有底氣,就要堅定信念,矢志不渝,堅守陽關大道不偏移。有詩可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為人有骨氣,就在堅守原則,獨立自主,不為艱難險阻所動搖。有言可鑑:粉身碎骨渾不怕,千磨萬擊還堅勁。
立身有罡氣,則自強不息,堅忍不拔,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有辭可證: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滄桑而綿延不絕,已充分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迎接各種挑戰的開拓能力。這一文化內涵,既本自“學·思·觀”的探求真理而來,又呈現著“學·思·觀”的理性自覺和開放思維。讓我們齊心協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時代洪流之中,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冷靜的思考,清醒的應對,果敢的鬥爭,無愧的付出。堅信“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評論交流探討。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感謝版權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