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共組建了89個陸軍師,或投入到歷次戰役中,或成為戰略預備隊,這其中包括66個步兵師、1個山地師、1個騎兵師、16個裝甲師、5個空降師。
另外,為了忽悠敵軍,美軍還專門編制出來幾個“空頭師”,靠著幾個番號、憑著幾十部電臺,做為忽悠敵軍的“紙面部隊”,成功的牽制住了德、日軍隊。
本文將以實物圖片向大家展示二戰時期美軍各師臂章,讓朋友們能夠透過美軍官兵的臂章,輕鬆地去辯識其所屬的各支部隊,進而能夠更好的去了解各支部隊在二戰時的傷亡戰損情況。
第1步兵師
第1步兵師綽號——“大紅1師”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臂章
1917年6月8日是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的成立日。
1942年11月8日是該師的二戰首秀日,在代號“火炬行動”的北非登陸作戰中,該師首戰便受到德軍重創,部隊傷亡慘重。
影視劇照——陣亡的第1步兵師中士
1943年盟軍發起“西西里戰役”,7月10月第1步兵師在西西里南部成功登陸,經28天激戰一舉攻佔特羅伊納,但因指揮出現問題從而造成部隊傷亡過大,在隨後的戰鬥中不得不臨陣換將。
第1步兵師師長:克萊倫斯-R-許布納少將
由克萊倫斯-R-許布納少將接替特里-M-艾倫少將指揮了隨後的戰鬥,許布納少將由此成為了第1步兵師的第11任師長。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戰役中,第1步兵師主攻奧馬哈海灘,6小時僅僅佔據了10碼灘頭陣地,一天內3000餘官兵傷亡,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第1步兵師終於突破了德軍防線。
該師幾乎參與了二戰歐洲戰場的歷次重要戰役,西線盟軍部隊中,第1步兵師是首支突破“齊格菲防線”,攻入德國本土的部隊。
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將軍
代表人物——美國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出身該師,1917年第1步兵師初建時,馬歇爾曾任師部中校參謀。
第1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合計20659人,其中——
陣亡:3616人
負傷:15208人
失蹤:499人
被俘:1336人
第2步兵師
第2步兵師綽號——“印第安人頭師”
美國陸軍第2步兵師臂章
1917年10月26日,該師於法國博蒙成立。
第2步兵師計程車兵們
1944年6月6日,被血水浸紅的“奧馬哈海灘”成為了該師二戰中的第一個戰場。
第2步兵師師長:沃爾特.M.羅伯遜少將
歷經39天戰鬥,第2步兵師成功攻佔法國港口城市佈雷斯特。圖為第2步兵師師長沃爾特.M.羅伯遜少將受到法國民眾夾道歡迎。
第2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總計16795人,其中——
陣亡:3031人
負傷:12785人
失蹤:193人
被俘:786人
第3步兵師
第3步兵師綽號——“馬恩磐石師”
美國陸軍第3步兵師臂章
1917年11月12日,該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成立。二戰中先後參加了北非戰役、西西里登陸戰役、法國南部登陸戰役 ,是美國陸軍唯一一支在歐洲大陸連續作戰531天的部隊。
奧迪·墨菲中尉
代表人物——奧迪·墨菲中尉,他胸前佩戴的勳章囊括了美國二戰時期的所有勳章,是美軍官兵中唯一的一位,沒有之一。
1945年1月25日,奧迪·墨菲中尉率全連133人在法國的赫爾茨威爾小鎮阻擊德軍6輛虎式坦克和2個步兵連的進攻。戰至全連大部陣亡僅剩19人,自己也身負重傷時,奧迪·墨菲用無線電呼叫己方炮兵向自己駐守的防線予以炮火覆蓋。
此役擊毀德軍全部6輛虎式坦克,斃傷德軍一百餘名,奧迪·墨菲因此獲得了美軍最高軍事勳章:國會榮譽勳章。
授勳儀式上的奧迪·墨菲中尉
圖為第3步兵師第31任師長、時任第5集團軍司令的小盧西安·特拉斯科特中將正在為奧迪·墨菲中尉頒授勳章。
1971年5月28日,奧迪·墨菲因空難離世,年僅47歲,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第3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總計25977人,其中——
陣亡:4922人
負傷:18766人
失蹤:554人
被俘:1735人
第4步兵師
第4步兵師綽號——“常青藤師”
美國陸軍第4步兵師臂章
1917年12月10日第4步兵師於北卡羅萊納州成立。1944年6月6日,在猶他海灘登陸的該師第8步兵團是第一支衝上諾曼底的盟軍部隊。
此役,第4步兵師搶灘登陸後向法國內陸的攻擊推進中陷入德軍重圍,副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准將也於7月12日因戰事膠著而誘發心臟病去世。該師最終在101空降師不計代價的奮勇救援下,在付出5000餘名官兵傷亡的情況下終於幸運脫困。
第4步兵師副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准將
代表人物——小西奧多·羅斯福准將,副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准將是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長子,1944年7月12日“戰死”後,被美國國會追授‘國會最高榮譽勳章’。
該師另一個綽號:迷路的少尉
第4步兵師還有另外一個頗為有趣的綽號叫做“迷路的少尉”。諾曼底戰役前,該師補充了大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少尉排長,而第4步兵師的臂章標誌是4片常青藤葉片,剛好像極了少尉手中的指北針。
“小心!戰場上最危險的事情就是讓少尉們用指北針看地圖!”
——第4步兵師計程車兵們常常以此來調侃菜鳥少尉們毫無實戰經驗,連自己都不知道哪裡才是正確的前進方向!
第4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總計22660人,其中——
陣亡:4097人
負傷:17371人
失蹤:461人
被俘:731人
第5步兵師
第5步兵師綽號——“紅鑽師”
美國陸軍第5步兵師臂章
美國陸軍第5步兵師在二戰期間一直默默無聞比較“低調”,不像美軍其它步兵師個個名聲顯赫。
該師二戰中最大的亮點是在1944年9月的洛林戰役中配合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擊潰了德軍新編裝甲部隊——番號從101旅至110旅的10個重型裝甲旅。
第5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總計12818人,其中——
陣亡:2298人
負傷:9549人
失蹤:288人
被俘:683人
第6步兵師
第6步兵師綽號——“紅色觀光師”
美國陸軍第6步兵師臂章
第6步兵師於1917年11月組建,在整個二戰期間乏善可陳,作為一支輕裝部隊,第6步兵師在太平洋戰區一直被麥克阿瑟將軍用做第6集團軍的戰略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該師多由猶太人組成,所以臂章以“紅色六芒星”做為標誌。
由於二戰期間該師基本都在打醬油,小編遍查資料,唯一的戰績是1945年美軍攻佔呂宋島後,該師作為第1軍的預備隊在戰鬥的最後階段登上了呂宋島,在叢林中的搜剿戰鬥中俘獲了14名日軍傷兵。
因此,該師也就成為了二戰美國陸軍參戰部隊中名副其實的“觀光師”、“醬油師”!
儘管如此,第6步兵師還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全師傷亡總計2370人,其中——
陣亡:517人
負傷、失蹤、被俘人員:1853人
第7步兵師
第7步兵師綽號——“沙漏師”
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臂章
第7步兵師於1917年12月6日在佐治亞州惠勒軍營組建,二戰期間做為準備投入北非戰場的戰略預備隊,一直在加利福尼亞炎熱的沙漠中進行訓練。
1943年5月,突然一紙莫名其妙的命令,第7步兵師被調到了寒冷的阿拉斯加,準備進攻由2665名日軍據守的阿圖島。
阿圖島戰役指揮官——第7步兵師師長阿爾伯特·布朗少將
第7步兵師一下子從炎熱的沙漠來到了寒冷的極地,還將馬上去投入到從來就沒有訓練過的奪島登陸戰役,想想都覺得悲催!
幸運是,全師從5月11日投入戰鬥,經過19天苦戰,付出了549人陣亡、3500餘人負傷和凍傷的代價,終於在5月30日攻佔了全島,日軍2665名官兵僅倖存27人。
第7步兵師第11任師長、1942年改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約瑟夫·史迪威中將
代表人物——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約瑟夫·史迪威中將,曾是第7步兵師第11任師長。
全師傷亡總計9212人,其中——
陣亡:2337人
負傷:6875人
失蹤、被俘人員不詳
第8步兵師
第8步兵師綽號——“探路者”
美國陸軍第8步兵師臂章
美國陸軍第8步兵師1918年組建於加尼福尼亞州,臂章為一支金箭穿過數字“8”,綽號“探路者”。
雖說名為“探路者”,但該師卻是美軍中參戰較晚的部隊之一,剛剛抵達法國,對手全是潰軍,幾仗下來卻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於是這支部隊在二戰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該師副師長Canham准將帶領部隊在法國佈雷斯特港追上了正欲率部乘船逃亡南美的德軍傘兵上將赫爾曼·伯恩哈德·拉姆克,赫爾曼·伯恩哈德·拉姆克上將無奈之下只好向Canham准將投降。
刊登於《紐約時報》的德軍傘兵上將拉姆克向第8步兵師副師長Canham准將投降的油畫
可是拉姆克上將又嫌棄Canham准將的軍銜太低,覺得自己是上將,一個上將向一個准將副師長投降很沒有面子,於是拉姆克上將狂妄地要求Canham准將向上級彙報,要求派一名更高級別的將領來見證他的投降。
圖中Canham准將右手叉腰,左手指著自己手下的那群大兵對拉姆克上將說道:“對於閣下的投降,由一群士兵見證就足夠了!”
第8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合計13986人,其中——
陣亡:2532人
負傷:10057人
失蹤:729人
被俘:668人
第9步兵師
第9步兵師綽號——“老靠譜”
美國陸軍第9步兵師臂章
美國陸軍第9步兵師組建於1918年,該師雖說在二戰中從頭打到尾,卻一直名聲不響,主要原因在於該師在1944年西線戰場的“絞肉機”——賀根森林戰役中遭受過重創,全師重灌備全部丟光,人員也幾乎被打殘!
從9月12日戰至10月15日的33天戰鬥中,第9步兵師傷亡5000餘人,徹底喪失戰鬥力,隨後被第28步兵師替換。此役之後,第9步兵師元氣大傷,長達半年未能參加戰鬥。
直到1945年3月的魯爾戰役發起時,第9步兵師都還處於休整狀態,本來是沒有作戰任務的。由於美軍第78步兵師遲遲未能將德軍重兵佈防的魯爾大壩攻佔,第9步兵師才匆忙披掛上陣,倉促出擊竟一舉拿下了魯爾大壩。
因此,該師被艾森豪威爾譽為“高效靠譜”,綽號“老靠譜”由此而來。
原第9步兵師師長,第6集團軍群司令雅各布·勞克斯·德弗斯上將。
代表人物——第6集團軍群司令雅各布·勞克斯·德弗斯上將,曾於1940年10月至1941年7月擔任第9步兵師師長。
第9步兵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合計23277人,其中——
陣亡:3856人
負傷:17416人
失蹤:357人
被俘:908人
第10山地師
第10山地師綽號——“登山者”
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臂章
第10山地師組建於1943年7月15日,臂章標識是兩把交叉的刺刀。
該師首戰便是著名的“波河河谷戰役”,擔負主攻任務的第10山地師初出茅廬就令人刮目相看,一幫年輕計程車兵們依靠著簡單的登山鋤和攀登繩,深入峽谷出奇不意,順利的完成了作戰任務。
第10山地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合計4072人,其中——
陣亡:872人
負傷:3134人
失蹤:38人
被俘:28人
第11步兵師
第11步兵師綽號——“11點鐘”
美國陸軍第11步兵師臂章
美國陸軍第11步兵師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結束後即被裁撤。1942年初重建,實際用途是為了迷惑、麻痺德軍的情報機構,這個所謂的“第11步兵師”其實只存在於紙面上和電臺裡,實際上一個兵都沒有!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第11步兵師”其實一個兵都沒有!一個兵都沒有!一個兵都沒有!
但是,“第11步兵師”於1943年完成了自己的戰略欺騙任務之後,把這個番號給了一個空降師,搖身一變,變成了“美國陸軍第11空降師”。
這支空降師是一支實打實、真實存在的部隊,為了繼續迷惑和欺騙德國情報機構,這支空降師就繼續稱為“第11步兵師”,這就是美國陸軍第11步兵師的歷史由來!
美國陸軍第11空降師臂章
第11空降師參加過1943年7月的西西里登陸作戰,因表現不佳被送回國內整訓,險些就被裁撤。
1944年第11空降師被劃入太平洋戰區,歸麥克阿瑟將軍指揮,而麥克阿瑟一直就只把這支部隊當成一支三流的步兵師使用,在整個太平洋戰役中就僅僅上過兩次戰場,第一戰在菲律賓的萊特島戰役中充當預備隊打了一下醬油。第二次以步兵師的身份參加了呂宋島戰役,直至後來攻擊大雅臺時,這支空降師才真正地過上了一把跳傘的癮!
第11空降師進駐日本東京
1945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後,第11空降師是第一支進駐日本的美國佔領軍,回國後於1958年被裁撤。
全師傷亡總計2431人,其中——
陣亡:620人
負傷:1811人
失蹤、被俘不詳
第12步兵師
第12步兵師綽號——“水牛師”
第12步兵師臂章
第12步兵師更是一支沒有存在感的部隊,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支美國軍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經國會批准,羅斯福總統把“第12步兵師”這個番號給了美屬菲律賓武裝部隊,該師官兵全由菲律賓人組成,僅高階指揮層級由美軍軍官掌控。
太平洋戰爭中,該師很快就被日軍擊潰,成建制的向日軍投降。整個二戰期間,第12步兵師都在日軍的集中營裡“快樂的玩耍”!
當然,戰後的美國國防部戰損統計表中自然也是不會出現這個師的番號的。
第13空降師
第13空降師綽號——“幸運13”
第13空降師臂章
第13空降師於1943年8月在北卡羅來納州組建完成,一直都在訓練並未投入實戰。直至1944年底才完成了訓練和作戰準備,1945年2月份進駐法國,一直到德國投降為止,第13空降師未曾開過一槍、未曾打過一戰!
德國投降後,第13空降師被調往太平洋戰區,但很快日本也投降了,該師仍然沒有撈到仗打,回國後即被裁撤。
第13空降師的二戰減員表
很有意思的是,儘管第13空降師一仗未打,但它的番號還是進入了國防部的戰損減員名單,名單上的標註是“沒有傷亡”!
第14步兵師
第14步兵師綽號——“狼獾部隊”
美國陸軍第14步兵師臂章
第14步兵師也是一支為了迷惑、麻痺德國情報機構的、只存在於紙面上和電臺裡的“魔術部隊”!
(美軍二戰期間未組建以“15”為番號的師級部隊)
(美軍二戰期間未組建以“16”為番號的師級部隊)
第17空降師
第17空降師臂章
第17空降師組建於1943 年4月,由於組建時間短,沒被立即投入實戰,留在國內繼續進行訓練。
“諾曼底戰役”後該師進駐英國,隸屬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第18空降軍,在“市場花園”行動中,該師也因缺乏訓練和經驗而未能跟隨部隊參與該次戰役。
該師首次作戰也只是在“突出部戰役”中被做為普通步兵師使用。
“突出部戰役”結束後,第17空降師回到盧森堡為強渡萊茵河做準備,直到1945年3月在“萊茵河戰役”中才首次作為空降部隊參與作戰。
二戰結束後,該師被裁撤。
第17空降師二戰減員表
全師傷亡合計6745人,其中——
陣亡:1191人
負傷:4904人
失蹤:224人
被俘:426人
第18空降師
第18空降師臂章
第18空降師同樣也是一支只存在於紙面上和電臺裡的“魔術部隊”,它的存在是為了對日軍進行戰略欺騙,使日軍誤認為美軍即將在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
(美軍二戰期間未組建以“19”為番號的師級部隊)
(美軍二戰期間未組建以“20”為番號的師級部隊)
——未完待續,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