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二戰及之後的歷次戰爭中,美軍的陣亡人數總是比較低,如二戰中美軍飛行員的損失就遠低於日軍,到了朝鮮戰爭中,其實美軍的傷亡也很高,但是陣亡比例相對較低,這與美軍的傷員救援能力有很強,傷員的及時轉移與戰地醫院的救護能力都很出色有關係,近日,美軍還展示過直升機轉移傷員的裝備。
美軍的傷員吊艙:把人直接“裝小盒”,感覺哪裡怪怪的
在古代戰爭中,戰場救護其實就是簡單的包紮,缺少足夠的醫療能力,因此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傷亡的比例一直很高,即便是到了火器時代,克里米亞戰爭、普法戰爭時,改觀依舊不明顯,直到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戰地醫院才開始建立,戰地救護能力才出現質的提高,到一戰時期,遭受巨大傷亡的英軍、法軍、德軍都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戰地救護程式,美軍是在二戰時,建立起了超越歐洲軍隊的戰場救護能力。
近日,波音展示了為MH-6M小鳥武裝直升機設計的傷員運輸吊艙,這種吊艙位於機身兩側,直接應用在武器架上,不過金屬製的吊艙,四四方方的盒子形狀,傷員躺進去,這個的“小盒”看起來總感覺乖乖的,有種“涼了,抬走”的味道,當然,實際上正好相反,這類戰地救護裝備的作用實際非常的明顯。
“小鳥”是一型空重不足7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也才1.6噸的小型直升機,雖然個頭遠小於真正的武裝直升機,不過正因為“體型嬌小”,其使用非常靈活,非常適合全天候的戰場運輸、滲透等任務,很受美軍特種部隊的喜歡,在美軍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在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摩加迪沙的那次任務中,搭載特種部隊在狹窄街道和樓頂降落的就是“小鳥”,而被擊落的則是“黑鷹”。
在1940年代的二戰中,美軍戰場轉運傷員常常會用當時常見的吉普車,在醫護兵戰地包紮或急救之後,吉普車的後排甚至是車頭上放上擔架,就可以直接將傷員運輸到後方醫院,不過,吉普車是敞篷的,加上路面的一路顛簸,傷員還是要先“熬”過這一段路程。
美軍在1950年代朝鮮戰爭中的傷員死亡率,從二戰時代的4.5%下降到了2.5%,這與美軍就開始使用直升機運輸轉運傷員有很大的關係,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累計用直升機轉運傷員將近3萬人;直升機飛行時受地形限制較小,不必像吉普車那樣需要沿著道路機動,飛行速度也更快,很多傷員由於及時送到後方戰地醫院中,因此留住生命。
其實朝鮮戰爭中美軍直升機轉運傷員的方式,也是將傷員“外放”在直升機機身的兩側,另外,也在使用傷員運輸吊艙,也有,下面我們來簡單看一下,當時美軍使用的兩種直升機:
1、看似簡陋的H-13“蘇族”
H-13“蘇族”直升機是美國貝爾研發的,該機在貝爾內部的名稱為“貝爾47”,1945年首飛成功,在美國陸軍中的編號是R-13,1947年時美國陸航最早開始引進,到1962年時全部改為H-13的名稱,到1980年代時,美軍才退役了最後一批H-13,就外形而言,H-13可以說是相當的簡陋,空軍型和海軍型的機身發動機和主要結構外露,氣泡狀座艙罩看起來很高階,不過,僅有3人的搭乘能力卻不是很強。
H-13的旋翼直徑為10.69米,機高2.92米,空重為709公斤,H-13的預生產型YR-13,使用的是175馬力的活塞發動機,相比現代直升機的動力要小很多,因此H-13空重與“小鳥”相似,最大起飛重量為1.1噸,要少500公斤的重量,不過同樣具有小巧靈活的優點。
不過就傷員運輸而言,H-13還是能夠勝任的,其被應用於朝鮮戰爭的戰場醫療救護,整個H-13系列直升機,累計產量達到了5048架,是1950年代後廣泛應用的一種救援直升機。
2、戰場救護兵:H-19“契卡索人”
1950年開始服役的H-19“契卡索人”直升機,是著名的西科斯基研發的,原本在西科斯基內部的編號為“S-55”,美國海軍編號為HO4S,海軍陸戰隊編號為HRS,到1962年時全部改為H-19的名稱,這是美國陸軍中第一種真正的運輸直升機,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迅速訂購了該機,作為戰地物資運輸、救援和醫療後送直升機使用。
H-19“契卡索人”的旋翼直徑為約16.15米(53英尺),高約4.08米(13英尺4英寸),早期的HO4S-1G/2G搭載了一臺550馬力發動機,滿載重量達到約3.4噸(7500磅),除3名機組人員外,還可以搭乘10人或者7副擔架,在救援能力上要高於H-13,只是與現代直升機的流暢外形相比,顯著醜了許多。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經常應用該機進行傷員的轉運的任務,在相關的紀錄片中,也可以看到該機的身影,該機轉運物資和傷員的能力非常強。
另外,在朝鮮戰爭停戰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利用H-19(當時還叫HRS)練習空中突擊,就是使用該直升機搭載士兵和裝備,從航母上起飛,迅速抵達預定的攻擊區域,以提高攻擊的突然性,這類訓練,後來促進了直升機航母和專用兩棲攻擊艦的誕生。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跨越二戰的直升機發展史
其實直升機發展較早,不過應用技術成熟實際要到二戰後,早在1907年11月13日時,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發的載人直升機就成功飛起來過,不過當時只做到了離地0.3米,飛行20秒,但這依舊被認為是“人類第一架直升機”,不過在一戰前後,直升機的發展要遠落後于飛機,直到1938年,才由德國姑娘漢納賴奇駕駛直升機完成飛行表演,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到1939年時,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才造出了VS—300原型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機”。
1942年,由西科斯基製造的R-4直升機,成為第一種批次生產的直升機,隨後,西科斯基製造了第二種正式批次生產的直升機R-5(後改名為H-5、S-51),不過二者的生產和服役年限都不是很長,R-4在1947年時在美軍中退役,R-5於1951年停產,讓位給了後來效能更強的H-19。
到了越戰時代,直升機技術更加成熟,美軍在戰術和運輸等領域都開始大量應用直升機,UH-1中型通用直升機,成為了美軍在這一時代的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