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年前,1921年7月7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得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為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路線。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軍隊。經過28年的艱苦奮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我黨從一支簡陋的軍隊發展到了被人民信賴的中國解放軍。
在這其中湧現了很多出色的將才,正是由於他們的貢獻,指揮了多次關鍵的戰役,使得我黨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們功不可沒。
隨著我黨軍隊編制的不斷擴張,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面臨的戰鬥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一個將領統帥的隊伍已經不是最開始的一兩萬人,而是變為了三四十萬人。
而能夠指揮如此龐大軍隊的將領,絕對是我黨最優秀的戰術家和軍事家。這其中就有我們最為熟知的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等,他們帶領著各自的野戰軍單位,使得我軍最後獲得瞭解放戰爭的勝利。
彭德懷:“解放大西北”戰役
首先是彭德懷元帥,有句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寫給彭德懷元帥的一首讚美詩。而彭德懷元帥在軍中是堅強而有力的代表人物,他絕對是現代戰爭史上的軍事天才,斯大林也很是欽佩他。
而說起彭老總指揮過的戰役,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解放大西北的戰役,他炮轟馬家軍、血染大西北,為紅軍報仇的蘭州戰役。
彭老總在蘭州戰役之前,他就已經在軍中封神了。在此之前彭德懷就已經是軍功赫赫的人物。
最開始,他在紅軍三團擔任團長職務就打了很多的硬仗。
而在日本全面侵華之後,他擔任八路軍的副司令員,指揮了百團大戰,殲滅日軍無數。
而在1949年中下旬發生的蘭州戰役,正是彭老總又一次封神之戰。
而實際上在1949年下半年的時候,戰局已經變得非常明朗了,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在很多戰役之中,他們都被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
無論是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國民黨都是節節敗退。只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西北的問題,西北相比較而言顯得更加棘手。
毛主席看到問題後,直接就指派了彭大將軍,令他率領第一野戰軍強攻大西北。
此時,蔣介石雖然知道自己機會已經所剩不多,可他依舊願意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激情和統帥能力扳回一局,他不願意就此放棄掉西北。
於是這一次蔣介石直接派了他最信任的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去鎮守西北,來對抗彭大將軍。
不同於胡宗南,馬鴻逵和馬步芳早就已經在西北盤踞多年。在紅軍時期,我們就在二馬這裡受過很大的挫折,很多紅軍戰士犧牲。
這一次彭老總帶領著第一野戰軍捲土重來,不僅是要解放西北,而且還要讓“二馬”血債血償。
而在1949年7月24日的時候,當時戰爭還沒有發生。
馬步芳、馬鴻逵、胡宗南召開了高階軍事會議,他們商議決定用六盤山的地理優勢,在平涼地區和彭德懷的第一野戰軍做最後的殊死搏鬥。
彭德懷明白這一次戰爭的深刻性,在分析完敵軍的戰略之後,彭老總迅速更改了策略,他決定對“二馬”分而擊之。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彭老總還沒有出擊的時候,敵軍就已經滑稽地迅速瓦解了。
馬步芳和馬鴻逵雖然都表示自己絕對效忠黨國,可是在他們心中自己的利益還是高過一切的。
他們都不願意率先出擊,馬鴻逵先是率領部隊直接退回到了寧夏,馬步芳則撤退到了蘭州,彭老總一下子遇到了無人應戰的局面。
之前說的決戰也成了笑話。第一野戰軍輕鬆地收復了平涼等10多個縣城。
聽聞訊息之後,閻錫山坐不住了,他把馬步芳和馬鴻逵以及胡宗南叫到了廣州,召開了西北聯防會議,確立了兩個方案,一個是蘭州決戰,一個是四路圍擊。
具體方案是,馬步芳率領軍隊先把第一野戰軍引至蘭州城,然後在中寧和中衛地區的馬鴻逵率軍迅速反擊。在秦嶺集結的胡宗南也立馬出擊,如此就形成了四路圍擊的局面。
如此看來四路圍擊的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好方法。
可是堅毅的彭老總並不會就此被擊倒,在彭老總知道這個訊息之後,他迅速對戰場進行了分析,分析出來了應對這個戰略的各種可能性。最後制定出了一個完美的應對戰略。
彭德懷明白,只要知道對方的戰略,自己就有機會去應對。
只要敵人不逃跑,只要敵人在那裡,我們就有機會去找出他們的破綻。
彭德懷採取了試攻的戰略,也就是試探性的攻擊。在一次試攻之中,彭老總髮現敵人的防禦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在發起攻勢的9個團遭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還沒有打下任何一個陣地。
於是彭德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雖然這一次試攻並沒有獲取成功,但是彭德懷探清了敵人的詳細情況。
之後彭德懷派了大量的偵查部隊,將蘭州市的情況探得一清二楚。我軍很快知道了“二馬”的主力大部分都集中在蘭州南山,城裡也沒有預備隊伍,而蘭州城北的黃河鐵橋是馬家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瞭解了這些,就好辦了,我軍可以依靠這一個思路直接一舉把馬家軍給拿下。
隨後我軍便向蘭州外圍陣地發起了總攻,馬家軍很多防禦工事被摧毀。
但是馬家軍畢竟在西北盤踞多年,他們的軍隊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在這個過程之中,我軍損失非常慘重。
但是在我們成功控制了黃河鐵橋橋頭陣地,把敵人的退路給徹底的斬斷後,馬家軍兵敗如山倒,我們一鼓作氣的猛攻直接斬斷了他們任何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在26日上午10點,駐守在蘭州的守軍大部被殲滅,蘭州戰役宣告結束,二馬的勢力被徹底粉碎。
這場戰役對我軍來說意義重大,為解放整個大西北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在這場解放大西北的戰役之中,西北野戰軍從最開始的不到3萬人發展到後來的4個兵團,共計約40萬人。在統領大兵團作戰的統帥之中,彭德懷絕對是有一號的。
林彪:率領第四野戰軍從最北端打到了最南端
當我們在討論國內擅長統領大兵團作戰的將領的時候,如果不把“戰神林彪”算進去的話,那麼這個討論實在是太業餘了。
林彪為我國的抗戰歷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解放戰爭之中,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幾乎就是從整個國家的最北端打到了最南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是由我軍進入戰略大反攻階段,從8路軍新四軍抽調了一部分及整合東北抗聯組成的軍隊。
在最開始的時候,這支軍隊只有11萬人,但是經過不斷的發展。最後這支軍隊突破到了一百萬人。戰略足跡遍佈了全國的各個主要戰場。
林彪的作戰特點是他在戰鬥之中非常謹慎,而且他長期以來都肩負著保衛黨中央的重任,毛主席也十分信任林彪,而林彪打起仗來總是盤算著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林彪這樣出色的軍事才華,無論放在什麼時代之中都是極為突出的。
劉伯承:“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55萬人
解放戰爭時期完全就是劉伯承的巔峰時期。那個時候,劉伯承在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的時候。他率領幾十萬大軍一舉突破了國民軍的“黃河防線”。
之後,劉伯承、鄧小平一起挺進大別山,拉開了我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在這之後,劉伯承在解放中原地區之後,他還指揮了淮海之戰。淮海戰役是劉伯承元帥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指揮。
當時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以及粟裕將軍共同指揮了這場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55萬人。
在橫渡長江之後,劉伯承直接進攻南京,之後又成功解放了大西南,完成了解放大陸的偉業。
劉伯承一生的軍事成就非常高,在長期的戰爭之中累計了非常不錯的戰績。在解放戰爭勝利之後,他開始去做軍事教學。
後來還親自撰寫和翻譯了390萬字的軍事著述,為豐富中華軍事武庫留下了自己的貢獻。
粟裕:解放戰爭時期,絕對是軍神的存在
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絕對是軍神的存在,他的成績斐然。根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有38次殲敵超過3萬人,而粟裕一個人就佔了12次。有23次殲敵超過5萬人,粟裕一個人就佔了其中8次。粟裕和別的將領有所不同,他的指揮非常有靈活性。他會根據上級的命令,然後看實際情況做出及時地調整。
在粟裕生前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就這樣總結自己的軍事思想:
“古時候就有這樣的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們只照抄照轉上面的命令,這樣下去非打敗仗不可,高階指揮員不僅是熟練於在戰役方面進行指揮,而且應該懂得一些戰略問題,要研究戰略問題,有三個方面,就是敵情、我情、民情。”
粟裕非常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這些都是粟裕的代表作。
結語
1946年7月到1949年9月,國民黨軍隊有625萬餘人被我國的人民解放軍所殲滅。解放戰爭之後,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被徹底地摧毀了。
解放戰爭標誌著我國百年來受奴役的歷史的終結,標誌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我黨成功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解放了除臺灣島以外所有的國家領土,這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復興歷史性的轉折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
而如今,我們的目標就是早日透過和平統一,收復一個繁榮穩定的臺灣,實現國家統一。而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會進行武統。
無論如何祖國一定會統一,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要對此保持著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