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發訊息給我,讓我冬天租個好點的屋子,至少有暖氣有陽光,她一再強調:“日子是自己過的,別委屈了自己”
我應承著,可心裡還是覺得捨不得。
說下背景,我和老公都是農村出身。我7歲前還好,爸爸那會在市裡工作,我和媽媽在村子裡,雖說在村裡,可那會吃的穿的都不差。然而7歲後,隨著弟弟的出生,再加上爸爸工作單位的倒閉,我們家的日子就不行了,每年就靠種田和爸爸打工為生。老公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由於他們家那邊是山區,小時候的日子比我就苦多了,據他說,有段時間連油都吃不上,上學的間隙都要揹著竹筐去幹活。後來隨著他上大學了,父母開始做點小生意,一切才好起來。
現在我和老公也算是苦盡甘來,每月加起來有2.5+的收入,也在某新一線城市買了房子,今年也順利裝修完又提前還了25萬的貸款(是的,我倆都是覺得有貸款就有壓力的人),目前也只剩下每月1800的房貸,按理說我們的日子該是為所欲為瀟灑恣意才對,然而事實是,我倆仍是摳摳嗖嗖的生活。
由於去年工作調動外地,我們在外地租的房子是城中村的老房子,小小的不到20平,夏天熱冬天冷,沒有暖氣,不能做飯,夏天熱的不行就吹會破風扇,冬天就靠小太陽暖寶寶,只為了多省那1000圓的房租費;我們買的衣服要麼是街邊小店要麼是淘寶,去了商場的名牌店試都不好意思進去試;我們很少去商場吃頓好的,即使去了也多半是團購。路邊一個35的自助小火鍋就足夠滿足。唯一奢侈一點的,就是他喜歡買一些電子產品,而我呢喜歡囤點護膚品,畢竟青春無價嘛。
然而對自己如此節約的我們對父母親戚確是大方的,逢年過節必給父母紅包,給親戚禮物也從不小氣。我也不懂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細細審視我們這捨不得花錢的脾性,我想多半是跟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成長經歷有關吧。
一呢,小時候的物質匱乏,從小就給自己樹立了勤儉節約的習慣,現在即使有點錢了,多年的習慣也改不了。
二呢,是父母的影響,像我爸媽,經常在我耳邊說沒錢沒錢,不管給他們多少錢,他們也總是說沒錢(這點多半是因為要給弟弟娶媳婦才覺得沒錢吧),這些話語也會時時刻刻影響到我,我總覺得需要存更多的錢,才能應對未來兵荒馬亂的生活。
三呢,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吧……總覺得在父母沒過上舒服日子之前自己也不配過的舒服,就像我爸媽經常跟我說今天又去上山種樹了,明天又去哪裡打零工了,有多累多累。一聽這些我就覺得我吃個火鍋都是奢侈的。
我不知道這樣節約是對的還是錯的,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只是看著銀行卡的錢越來越多,才覺得踏實安心。
哈哈哈,也許還是錢不夠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