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觀潮錢江 錢江說當代史 昨天
,錢江:人民日報朝鮮戰爭報道開篇之二: 李莊身臨北緯35度線大邱戰場,及仁川戰事報道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日報編委兼記者部主任李莊
1950年7月底,擔負重任的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李莊來到朝鮮戰爭的最前沿——北緯35度線附近的大邱前線,見到了他在抗日戰爭中就相識的當年“朝鮮義勇軍總司令”、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南進兵團東集團司令員武亭。
武亭向李莊介紹了戰況。
李莊聽出,武亭的介紹和上級的要求不一致。再看看身邊的幾個身著便衣的蘇聯顧問,皆形容沮喪。李莊察覺:“我來得不是時候。”他提出要親眼看看前線的情景。
武亭給予李莊關照,但要求他只能到師指揮所。武亭的語氣已現遲疑:“現在是相持形勢,記者不要無限制前伸,沒有什麼意義。”
李莊隨即來到大邱前線師指揮所,和人民軍李英鎬師長一同登上山頭檢視前沿陣地。美軍飛機幾乎擦著頭頂飛過,白天,人民軍的進攻被完全壓制,只能在黑夜發起進攻。
其實,李莊來到大邱之際,人民軍南進兵團正在組織“第一次總攻勢”,預計在8月15日前後發起。看來他沒有掌握這個情況,至少沒有在他存世的任何文稿中表述。
李莊在大邱前線停留將近一週,在8月上旬之初離開前線。有過抗戰和解放戰爭經歷的李莊,透過觀察,並與前線指揮部幾個會說漢語的參謀談論,他“得到一個強烈印象,以東線人民軍的綜合戰力來看,大邱、釜山絕難打下。雙方形成僵持狀態,如此拼消耗對朝鮮很不利。而且屯兵堅城乃兵家大忌。敵人堅壁固守,以逸待勞,想搞什麼鬼?”(《李莊文集》4卷本,人民日報出版社、寧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回憶錄上編第127-128頁,下編第172頁)
不知道李莊是否將自己觀察和思考所得告訴武亭。他的記錄是,武亭將軍含蓄地告訴他,繼續留在戰場沒有多大意義。顯然,這裡不會傳出通常意義的“捷報”了。
李莊帶著前線獲得的材料,走東線再經漢城返回平壤,與中國大使館武官處人員交換對戰局的看法。由於李莊從最前線歸來,大使館武官處人員詢問得極為詳細。
4 範長江、鄧拓對李莊朝鮮戰爭報道的關注
剛剛回到平壤,李莊接到新華社平壤分社轉交的人民日報兩位領導範長江和鄧拓發來的電報:
1950年8月7日,範長江、鄧拓發給正在朝鮮戰場採訪的記者李莊的電報手稿。電稿出自鄧拓手筆。
電報全文為:
(新華社)平壤分社轉李莊同志:
你從朝鮮戰爭前線所發的新聞通訊均已先後發表。大家對你的努力都是一致讚許的。朝鮮戰爭的報道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我們對你更寄予極大的希望。目前迫切需要對朝鮮人民解放戰爭的基本形勢和中心問題作全面的但是突出的生動的報道。在報道中應時刻注意,面向全世界做宣傳,要有高度的國際主義觀點和馬列主義的分析方法,使報道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一步。我們等待著釋出你的新作品到全國和世界人民中去。
(範)長江
鄧拓
1950年8月7日
現存歷史文獻表明,範長江、鄧拓對朝鮮戰爭的報道始終是非常關注的。
5. 李莊朝鮮戰爭前線採訪所得與不足
返程中,李莊在平壤採訪約一週,9月5日左右回到北京。他此次入朝採訪共50余天。
置身戰場,李莊不斷髮回戰地通訊,至9月18日,共發表15篇訊息和通訊文章。除最後一篇通訊《訪問金日成將軍的故鄉》為歸國後在北京撰寫外,有14篇稿件在朝鮮國土上寫成。
歸國後,李莊向範長江、鄧拓彙報朝鮮見聞,提出了對朝鮮戰場未來走向的判斷。有所遺憾的是,李莊對朝鮮戰爭大局的彙報內容,至今尚未發現。如果日後能夠發現的話,肯定是關於朝鮮戰爭的重要文獻。
李莊晚年回憶自己首次朝鮮戰場報道,曾提及由於歷史知識不足,影響了文章質量。這主要是指對中朝兩國關係史瞭解較少,不敢貿然落筆。“儘量採取少談甚至不談的辦法”。範長江在當年的回應是:“歷史知識不多,可以學習、補足。至於中朝歷史關係怎樣議論,你那種(寫新聞通訊)不可不提,不可多提的想法是對的。”(《李莊文集》4卷本,人民日報出版社、寧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下卷165-166頁)
朝鮮戰爭中,李莊是惟一到達大邱戰場接近北緯35 度線的中國記者。他的目擊具有唯一性,也由此成為在朝鮮戰爭爆發兩個月內發出戰場通訊最多的中國新聞記者。他的朝鮮戰場通訊,成為中國讀者最初瞭解朝鮮戰爭的視窗。這些報紙通訊在李莊回國後迅速結集出版,又贏得了更多的讀者。
以下為李莊初到朝鮮戰場的通訊目錄:
《人民軍寬大對待美俘,美俘已在反對美國侵略朝鮮》。
《美麗的山川,勇敢的人民》,(7月20日刊登)
《走在民主朝鮮的土地上》
《三八線上》
《罪證》
《原子英雄的幻滅》
《有文化的人民軍》
《朝鮮新解放區目擊記》
《人民軍四戰士》
《新解放區農民的歡欣》
《美國侵略者的獸性》
《全朝鮮都和美國侵略者作戰》
《訪問金日成將軍的故鄉》,(9月18日刊出)
從這些標題可見,記者主要是在戰線後方採寫新聞。作為新聞記者,他抵達了戰線南端,無疑值得肯定和稱讚,這些戰場報道提高了《人民日報》在朝鮮戰爭報道中的地位,擴大了讀者群。
李莊的朝鮮戰場通訊,很快結集《朝鮮戰地目擊記》出版。
李莊著《朝鮮戰地目擊記》,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李莊的朝鮮戰場固然出色,其唯一性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回首看來,此行報道中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留有相當大的遺憾是缺乏對戰爭中最扣人心絃的戰鬥經過和場景的描寫。更為重要的是,李莊身為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這樣的高層記者,在朝鮮戰場是擔負觀察員使命的,卻沒有見到他寫下的對朝鮮戰爭戰役態勢、戰局走向的宏觀分析。一個戰地記者若在當地當時沒有采寫出這樣的報道,一旦轉身離去,機會也就消失了,因為他再也不會來到這裡了。
後來,在改革開放年代裡李莊擔任了人民日報的總編輯,視野非常開闊,是平反冤假錯案、“實踐標準大討論”和農村“大包乾”改革的積極推動者,著有《難得清醒》等回憶錄。但是當年為什麼沒有寫出前線作戰報道呢?論事及此,亦為本文作者非常遺憾和慚愧之處。筆者的老師或上級,多曾在李莊麾下,筆者也由之和李莊前輩相識,得到指點並有多次交談,有兩次甚至是長談,但是,沒有向他提出這個問題。
6.《人民日報》對美軍實施仁川登陸作戰的報道
1950年9月18日,李莊的朝鮮通訊刊發到最後一期時,朝鮮戰局已經逆轉了。
此前3天的9月15日,美軍第10軍7萬餘兵力在朝鮮中部蜂腰地帶西岸的仁川登陸,將朝鮮戰場一截兩段,對朝鮮人民軍南進兵團實施了戰役合圍。大邱弓型包圍圈裡的美韓聯軍立刻破圍而出,南北夾擊人民軍南進兵團,使之遭受重大損失。
對美軍可能實施朝鮮蜂腰部登陸戰,解放軍總參謀部有預判,高層與朝方有溝通,但是未見朝方有足夠的響應。本文作者曾訪問當時在總參謀部作戰部擔任軍事參謀的雷英夫將軍。他肯定地告訴筆者,總參作戰部的參謀們透過對朝鮮戰局的分析,判斷美軍很有可能在朝鮮中部的蜂腰部位海岸登陸,一旦登陸成功,人民軍南進兵團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進入8月下旬,這個判斷就越來越清晰。
得出這個研判結果以後,作戰部馬上就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並向總理、主席報告了。對這件事,雷英夫有回憶錄出版言及。不管怎麼說,由於朝鮮南北狹長的地形特點,可能出現大規模登陸作戰實施戰役分割的戰例,中方高階將領和參謀部都有預想。
雷英夫對筆者說,至於我方怎樣與朝方交換相關的戰役分析意見,他不瞭解情況。但是,朝方沒有對仁川方向出現的危險予以足夠的注意,調動力量加以防範,這樣至少可以減少損失。他沒有看到這樣的調動和準備,心裡是很疑惑的。
以筆者閱讀到的中、美、日、韓國學者所著的朝鮮戰爭史書,均未讀到有關朝方對仁川登陸前夕戰局的判斷和應對部署文獻。而在當時,新聞報道上的缺失更是付之闕如。
對於美軍突擊叢集在仁川登陸,直擊漢城,朝方顯然措手不及,戰局頓時處於被動。新聞報道也大大地落後了拍節。即便是《人民日報》,在這個戰局大轉折關頭,有所報道也是遲緩的。
美軍在仁川登陸4天后的9月19日,《人民日報》1版第一次報道了仁川戰事。
1950年9月19日《人民日報》1版刊登的朝鮮戰爭仁川登陸戰訊息
這天《人民日報》1版右下方,總共1500字的朝鮮戰爭報道,約佔當日版面的四分之一。該訊息並列兩個標題:以“朝鮮人民軍繼續進擊”作眉題,加強主標題《浦項以南殲敵四千餘》;以“妄圖挽救侵朝戰爭的敗局”為副標題,加強第二條標題《美軍傾遠東兵力登陸仁川》,這一組訊息,都是援引蘇聯塔斯社訊息的。
內文全文如下:
(新華社17日訊)塔斯社平壤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16日晨發表戰報稱:人民軍部隊在大邱前線與憑藉堅強防禦陣地進行頑抗的敵軍,展開戰鬥。
在倭館以南地區挺進的人民軍部隊,擊退美軍和李承晚偽軍瘋狂的反擊。在9月6日至9月9日戰鬥中,斃、傷、俘敵軍官兵七百餘人,繳獲各種口徑的炮八門、重機槍八挺、輕機槍九挺、步槍90餘支、卡車5輛、炮彈和其他物資甚多。
在多富洞以南挺進的人民軍部隊予敵軍以有力打擊。該地敵軍在大邱以北的戰線的某些地區以裝甲師為掩護,進行激烈的抵抗,企圖延緩人民軍的攻勢。
在該方面的戰鬥中,人民軍部隊殲滅和擊傷敵軍官兵甚多,其中包括美軍官兵550人,繳獲坦克2輛,炮14門,卡車10輛,輕重機槍、步槍及其他裝備和軍火甚多。
(新華社17日訊)塔斯社平壤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9月16日晚發表戰報稱:在東海岸永川和安康裡地區作戰的人民軍部隊,繼續與企圖以反擊來延緩人民軍部隊前進的敵軍進行戰鬥。9月9日和10日,人民軍部隊在上述地區斃傷美軍官兵220人,李承晚軍官兵400人,俘擄美軍20餘人,李承晚軍官兵600人。繳獲戰利品如下:坦克4輛,卡車10輛,大口徑迫擊炮5門,60火箭炮4門,輕重機槍20餘挺,衝鋒槍50餘挺,步槍100餘挺,輕便無線電臺3座,各種口徑的炮彈2.7萬餘發。
在南海岸地區,美軍發動了多次反擊,但人民軍部隊勝利地擊退敵軍的反擊,並繼續握有主動。
(新華社18日訊)塔斯社平壤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17日晨發表戰報稱:在浦項以南的戰鬥中因人民軍部隊有力打擊而遭受重大損失並往南撤退的敵軍,已獲得人員的補充,現正在飛機的掩護下進行反攻。
該地區的人民軍部隊繼續猛烈打擊敵軍,擊退反攻,使敵軍在人員和裝備上遭受重大損失。
過去幾天,人民軍部隊在該方面的戰鬥中斃、傷敵官兵3500餘人,俘擄1000餘人,繳獲自動推進炮3門、坦克5輛、火箭炮8門、戰防槍4挺、高射機槍5挺、輕重機槍18挺、卡賓槍80餘支、步槍400餘支,以及手槍、各種口徑的炮彈、電臺及其他裝備甚多。
在該地區作戰的人民軍部隊擊落美機7架,在浦項以南的機場繳獲了兩架正圖起飛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亦被俘。
9月16日,美機50餘架利用多雲天氣,野蠻地轟炸、掃射平壤市中心和其他市區近3小時,許多住房、學校、醫院、文化教育機關被炸燬或燒燬;許多和平居民,包括婦女、老人和兒童以及許多醫院的病人、醫生、護士被炸死或炸傷。
(新華社18日訊)塔斯社平壤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17日晚發表戰報稱:人民軍部隊在南海岸一帶繼續與美軍進行激戰。
被擊潰的美軍第25師殘部,不斷遭到向前推進的人民軍部隊的有力打擊,但他們在空軍與摩托化部隊的掩護下,繼續從事猛烈的反攻。
該區作戰的人民軍部隊擊退敵軍的反攻,並使敵軍遭受重大損失。
在南海岸一帶作戰的其他人民軍部隊,在海軍的緊密配合下,正在進行殲滅被擊潰的李承晚偽軍殘部的戰鬥。
(新華社18日訊)塔斯社平壤18日訊: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軍總司令部訊息,美國事前集中了美英兩國三百艘軍艦(其中包括戰艦)和500餘架重轟炸機與戰鬥機,於9月15日和16兩日掩護4萬餘名配備有重炮和坦克的步兵在仁川登陸。
如大家所見到的,美國駐朝軍事指揮部在對愛好自由的朝鮮人民的作戰中遭遇了許多挫折和慘重失敗之後,已在仁川地區集中了幾乎全部美國駐遠東的軍隊。美國並非完全倚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在這一作戰行動中,它並取得了英國軍隊的合作。美國使用瞭如此巨大的兵力,在數量上比仁川地區的人民軍大20倍,在這樣的優勢下它才能夠佔領了仁川,並在9月17日向漢城推進了12公里。
英雄的朝鮮人民軍正在為他們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戰鬥著。
1950年9月19日的《人民日報》1版。版面的右下方是關於朝鮮戰爭的報道,下方是短評《美國侵略者的賭注是要輸光的》。
上述訊息全部引自塔斯社,沒有采用朝鮮通訊社訊息。從編髮的訊息看來,仍強調了朝鮮人民軍南進兵團在大邱前線的戰績,從報道來看,戰績多於戰損。如果只看訊息前3段,還會以為人民軍南進兵團仍在進攻。
關於美軍的仁川登陸作戰,這天的《人民日報》1版只給予了300字的報道,但畢竟在標題上點出仁川出現了重大戰事:“美軍傾遠東兵力登陸仁川”;內文中也有兩句話顯示訊息的重要性,就是指出了登陸美軍的人數是仁川地區朝鮮人民軍的20倍,“並在9月17日向漢城推進了12公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天的《人民日報》1版刊登了短評,《美國侵略者的賭注是要輸光的》,可見人民日報編輯部注意到了美軍在仁川登陸可能帶來嚴重問題。這篇短評強調指出:“美國侵略者集中了它手裡現有的陸海空軍的優勢兵力於本月15、16兩日,在朝鮮西部仁川港登陸,並向漢城侵犯。” 其言雖短,點出了事態的嚴重性。
短評除強調朝鮮人民必勝的觀點之外,未包含更多資訊,顯見短評速成速配,編輯用了心思。
仁川登陸戰對朝鮮戰局的影響是顛覆性的。但此後幾天的《人民日報》報道沒有明確披露由此帶來的嚴重態勢,9月24日仍刊登訊息說“仁川敵軍反撲受挫”。實際上,戰局早已改觀。9月25日,美軍已基本上佔領了漢城。根據韓國戰史的敘述,戰至9月底,朝鮮人民軍南進兵團已經遭受了10萬人的損失。韓軍由此越過三八線北進。
中方面臨重大抉擇。
(未完待續)
注:本文作者曾訪問當時在總參謀部作戰部擔任軍事參謀的雷英夫將軍。他肯定地告訴筆者,總參作戰部的參謀們透過對朝鮮戰局的分析,判斷美軍很有可能在朝鮮中部的蜂腰部位海岸登陸,一旦登陸成功,人民軍南進兵團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李莊是朝鮮戰爭中抵達北緯35度線戰場的唯一中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