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皇帝在古代的封建社會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大部分的皇帝都是自己死後才輪到自己的皇子繼位,但是仍然有不少皇帝在晚年的時候就選擇退位,讓皇子登基稱帝,而自己去當太上皇。那麼太上皇身為前任皇帝,又往往是現任皇帝的父親,他到底還有什麼權利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雖然太上皇的制度在漢朝以前就有了,不過真正確立是在漢朝。大家都知道,劉邦的出身並不高,在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后,依然對自己的老父親非常尊敬,並且和普通百姓一樣向父親行禮。
後來負責劉太公家事的人就對太公說“天上的太陽只有一個,地上的君主也不應該有兩個。雖然,皇帝是您的兒子,可是,他也是朝廷的君主。依照法度,您應該尊他為君主,哪有讓君主來拜見臣子的道理呢?如果這種事情一直繼續下去的話,估計皇帝的威嚴就要被消耗殆盡了。”這話讓劉太公十分惶恐,之後劉邦來看望他的時候,他就在門口迎接,一邊退著走,一副尊敬的樣子,劉邦看到後慌忙下車攙扶自己的父親。
待劉邦知道了其中的緣由後,劉邦決定把自己的父親尊為太上皇,劉太公就成了歷史少有的未當過皇帝,卻是太上皇的人了。這之後,這個制度就成了一個轉移皇位的常用手段。當然太上皇的權利大小也與自己如何成為太上皇有關,如唐朝的李淵被李世民逼著去當了太上皇的這種,自然沒什麼權利,當然李淵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也算悠閒的渡過了晚年。而像乾隆這樣,主動去當太上皇,但實際上卻仍然把控著朝政,他的皇帝兒子早期就和傀儡皇帝沒區別。
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是南宋,甚至連續三位皇帝都在活著的時候退位,然後讓繼任者登基,這也與南宋的軟弱有關,在重文輕武的宋朝,貧弱的軍事能力導致南宋的統治經常受到威脅,而誰都不行當亡國之君,於是為了甩鍋只好趕緊退位,讓下一任繼位,自己去當太上皇好好的安享晚年。
【喜歡記得關注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