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渾濁,每當某個河段出現河水清澈的現象時,史官們都會鄭重記錄,朝中自然少不了“海晏河清”的稱頌聲。公元1107年時,就因為黃河下游河段出現了八百里河清現象,由此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縣:青縣。
【公元1107年的黃河水清現象】
公元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8月,黃河下游八百里出現了黃河水清的現象,歷時長達七晝夜時間。地方官大為驚駭趕緊奏報,此時在位的道君皇帝趙佶在第二年改乾寧軍為清州鎮以示紀念。
黃河是維繫北方農業生產的命脈,古代有所謂的“聖人出而黃河清”的說法,朝中文武知道黃河水清的訊息後自然不忘山呼萬歲,吹捧皇帝治國有方云云。宋徽宗也不忘自我吹捧一番,他下詔書說,國家承百五十三年,三有河清之應,而乾寧軍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上天眷佑,豈不欽承,其以乾寧軍為清州。
細品這段詔書的語句,我們不難發現,宋徽宗已經在群臣吹捧中迷失了自我。詔書前半段說,本朝立國一百多年,黃河水清的現象有三次,唯獨這次持續時間長達七晝夜,水清河段有八百多里,這話其實在暗戳戳地誇耀自己的功業已經超過了前代皇帝。
詔書後半段,他說“上天眷佑,豈不欽哉”,意思是這是上天眷顧我們宋王朝,我不敢不承受。於是他下詔改乾寧軍為清州鎮以志紀念。當時地處北方邊境的乾寧軍駐地就在今天的青縣縣城一帶。
行文至此,我們不得不說一聲,宋徽宗真是凡爾賽文體的愛好者,即便今天名包名車的愛好者也自愧弗如,趕緊拱手說一句:您厲害,我們比不了!比不了!
【黃河水清的原因分析】
其實,宋王朝時期,有記錄的黃河水清的現象有12次,前6次發生在了宋太宗、宋真宗執政時期,其餘6次發生在了宋徽宗在位期間,其中有三次發生在大觀年間,分別是大觀元年、二年和三年。
如此頻繁的黃河水清事件確實不多見,而且一次河清長度就有八百里之多,加上乾寧軍靠近宋遼邊境,自然這樣現象會被賦予更多的政治含義。這豈不是意味著國運轉變,朝局大振嗎?自然而然,皇帝會改地名紀念其事。
那麼,大觀元年黃河水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其實,黃河水清的現象並不算稀奇,一般認為黃河水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乾旱。我們不妨從《宋史·徽宗本紀》中尋找一下答案。
在《徽宗本紀(二)》中我們發現了一句話“是歲,秦鳳旱,京東水”,這件事也發生在大觀元年。“秦鳳”說的是黃河上游的一個區域,主要包括了今天蘭州、天水以及陝西的寶雞、鳳翔等地域。這裡乾旱那就意味著黃河上游的輸水量大為減少。
“京東”說的是黃河下游的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主要說的是今天河南省西北部和山東省大部。北宋時期黃河數次改道,從今天的天津一帶入海,京東東路和西路會有一些黃河的下游支流。
上游輸水量減少就意味著河流流量減少流速放緩,進入到中游的黃土高原時泥沙攜帶量會大為減少。下游的決堤讓泥沙外淤,所以到了今天滄州地界時會出現較長時期、較長河段的黃河水清現象。
這一點我們同樣在《徽宗本紀(二)》中能找到一條旁證:“(大觀二年)春正月,河東、北盜起”。很明顯,因為大觀元年的水災對河南、山東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老百姓口糧吃盡後只好在來年春天打家劫舍。這也說明,當時官員沒有進行認真撫卹,逼百姓鋌而走險落草為寇。
從這些細節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推演一下,大觀元年、二年時,黃河上游旱災嚴重,到了下游山東河南地界時又決堤發生了水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因為輸水量減少和攜帶泥沙的外淤,導致了大觀元年時發生了黃河下游長達八百里、歷時七天的水清現象。這絕對不是皇帝聖德感動上天所致,而是百姓賣兒鬻女、食不果腹的主要原因。
【內憂外患的朝局】
排除這個自然因素,那大觀元年和二年的朝局真的走向振興了嗎?大錯特錯!
今天的青縣|圖自青縣縣委宣傳部
《宋史》顯示,這兩年的內外環境並不安定。大觀元年正月,宋徽宗重新啟用奸臣蔡京,當年五月,安化州的邊民起事,朝廷增兵廣西彈壓。第二年正月,宋徽宗進蔡京為太師,童貫被封為節度使。這年春天,河北、山東的百姓起義。
雖說沒有大的對外戰爭,但是京城有奸臣掌權,京畿有流民起義,南方邊境還有小規模戰爭,這樣的局勢可並不安穩。特別是童貫和蔡京的上位,搞得朝局烏煙瘴氣。蔡京為人貪婪,還投皇帝所好大興花石綱,搞得不少百姓家破人亡。童貫掌兵二十多年為害一方,這倆人被列入“北宋六賊”之中。
今天的青縣|圖自青縣縣委宣傳部
這樣的朝局又怎麼能用“上天眷佑”四個字來形容呢?
果然,到了1127年1月,金軍的鐵騎攻破了首都汴梁,宋欽宗宋徽宗成了敵國俘虜,此時的清州地界也成了“淪陷區”。
【青縣的來歷】
金王朝時曾經清州改稱為會川縣。到了元太宗七年(1235年),又改稱此地為清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朝廷降清州為清縣並在當年八月改稱為了青縣。這地名的來歷和宋徽宗的詔書、河流下游的水文變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今天的青縣縣城駐地依然叫清州鎮,這也是當年改名歷史的見證。
地處九河下梢的青縣歷史上處在黃河和海河的入海口,這裡的人民飽受旱澇災害之苦。新中國建立後,在人民政府大規模治理海河的工程結束後,也終於嚐到了風調雨順的喜悅。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宋史·徽宗本紀(二)》《歷史時期的“黃河清”現象初探》《黃河河水變清年表(公元前1035年-公元1911年)》《中國歷史地圖冊·宋遼金時期》《明史·卷十四十·地裡(一)》。
本文嚴禁抄襲,如需轉載或商業合作請後臺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