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之地,古代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和趙國所佔領的那一塊地方,在古代也稱河北之地,這裡的河北和今天的河北省不是一個意思。
古代時的河北是指太行山以東,燕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這片地方,古代說的河北地方比較大,大概是包括了現在的河北省的。
我們先了解什麼叫慷慨悲歌之士?
唐代文學家韓愈所作的《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第一句就是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這句話表面上是讚揚燕趙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其實表達的是對董生這個大才子鬱郁不得志的同情。
慷慨,是指氣量大,不小氣,悲歌是悲壯離別的歌,慷慨悲歌之士,指的是慷慨赴死,俠肝義膽的這些人,在古代多指那些性格豪放,敢想敢做的俠客,豪傑之類的人物。
為何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呢?又有哪些慷慨悲歌的人能讓燕趙之地得以有這個名聲呢?
在春秋戰國時期,燕趙之地是拱衛邊境之地,也都是四戰之地,燕國要有對付的敵人有從東北經過遼西走廊到燕國的東北少數民族政權,有經過張家口過居庸關過來的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還有和他一水之隔的趙國和齊國。
趙國地盤主要在山西,後來把國都遷到了邯鄲,它要對付的敵人北有從大同經過雁門關過來的匈奴等少數民族騎兵,西面有從龍門渡、風陵渡、蒲津渡東渡黃河過來的秦國人,南面有北渡漳河過來的魏國人,北面有從易水南渡過來的燕國人。
燕趙都是苦寒之地,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趙國地處黃土高原東端,受風沙影響較大,土質鬆軟,降雨也多,燕國地處北方,地下都是凍土層,很難生長作物,糧食產量很低。
四戰加苦寒,成就了燕趙之地的河北人,再加上胡漢血統的融合,他們驍勇善戰,激情豪放,俠肝義膽。
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的俠士豫讓是發生在趙國的故事,荊軻刺秦王與好友高漸離在易水河邊悲歌訣別,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句。
豫讓吞碳漆身,忠心護主,荊軻圖窮匕見,一心報國,成敗與否,豪氣迸發,悲情湧現!
再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願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關羽為見劉備,護送劉備妻子千里走單騎,到後來張飛為報兄仇伐吳,醉酒打人,被屬下割了頭顱,劉備因為關羽的死舉全國之兵伐吳為關羽報仇,最終客死白帝城,沒有同月死,也是同年死。
而劉備張飛就是涿郡人,涿郡離燕國的首都薊州不過百餘里,屬於燕國的地盤,關羽是河東解良人,就是今天山西運城人,也是河北之地,慷慨悲歌之士,河北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