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註也是引用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華西村八九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點選開啟)
編輯不易,若君喜歡打個賞!
圖為蘇南江陰縣在竹鄉農民在分配地主多餘的傢俱情形。
江陰縣利港農業中學從1959年下學期起增辦高中班,高中班有學生104人,並有了3位專職教師。半工半讀除學習基礎課程外,還參加各種農業和副業勞動,並結合農業科學研究種植試驗田。
江陰縣周莊公社醫院夏雨春大夫在田頭給社員包紮傷口。
江陰縣周莊人民公社十四大隊支部副書記蔣汝娣由於堅持文化學習,現已能看縣報和寫簡單的信件了,被選為江陰縣的學習模範。
江陰縣周莊農業中學學生許全興(左)在公社農具廠老車工陸明富指導下實習車工操作。
江陰縣南沙人民公社的13000多畝水稻已普遍進入灌漿盛期,全體社員以進一步加強水稻後期管理為中心,開展了超產運動,力爭水稻高產。
西石橋農業中學草包廠每天可以生產200只草包,收入112元 1960年 汪文華攝
江陰縣52所農業中學堅持半耕半讀,積極開展農副業生產,大搞多種經營,實現了生產養校,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業中學打下了物質基礎。
全縣農業中學共建立3683畝糧食作物和高產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開辦手工業工廠110個,並飼養了大量家禽。1959年全縣農業中學農副業生產的總產值達58萬元。
畢業生崔希元(左一)、夏紀勤(右一)與社員一起在漚草塘泥 1960年 汪文華攝
畢業生周躍芳(右三)參加大隊水稻檢查組和社員一起進行水稻豐產經驗的總結工作
江陰縣西石橋農業中學的首屆畢業生已經走回農業生產崗位——西石橋人民公社的各生產隊。
畢業生、共青團員鍾杏秀(右)是西石橋公社柏木大隊第六生產隊的婦女隊長 1962年 汪文華攝
江陰縣西石橋農業中學幾年來已有300多名畢業生回到他們家庭所在的生產隊參加農業生產,許多畢業生還被社員推選為生產隊長、技術員和會計。
江陰縣華西大隊的紅小兵課餘為集體打羊草。
江陰縣華西大隊走農副工綜合發展的道路,集體經濟迅速壯大。這是大隊用集體積累資金建造的一幢五層教育大樓,孩子從入托直到入高中讀書可以不出大隊,全部在這座樓裡,費用全部由大隊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