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工程是1988年農業部門提出的農業工程,隨著農村城市化的發展,副食品的供應出現短缺現狀,出現這樣的現象苗頭後,農業部便推出了菜籃子專案。
根據資料顯示菜籃子工程一共走完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88年到1993年;主要專案是為了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決;
建立了2000多個集貿市場,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為主的市場佈局;
並且食品數量達到了飽和狀態,但由於農藥用量過多,還存在一定的品質問題。
第二階段是從1995年起到1999年,這個階段是將菜籃子工程擴充套件到城鄉結合地區甚至城市郊區;
擴大了範圍,像山東壽光的蔬菜主要供應北京,山東臨沂主要供應上海和南京一帶;
同時,大力投建設施化(大棚化)得到有效的發展。多產化(就是種植多種新品種蔬菜)。規模化(就是大批次地種植)。
第三個階段是從1999年到2009年。屬於菜籃子快速發展、提高農產品安全性的階段;
農業部開始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強行推廣至全國,在農村建立了大規模無公害建設基地
在這10年裡,農業部認為我國基本進入無公害產品時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佈96%肉類、蔬菜類和蔬果類農副產品無公害。
第四個階段就是從2010年初中央1號檔案開始,中央1號檔案著重提出體制與機制建設問題。體制就是管理;機制就是公司加農戶或是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發展,目前也發展成了比較成熟的一個流通佈局;
並且途中推出過菜籃子進社群的一個專案,其中在武漢、廣州、深圳、北京等眾多城市推行。
第五階段,也就是當前,當前時代的發展,衍生了AI智慧、大資料、機械化等現代化科技技術,要結合農業,發展智慧農業,智慧零售;透過高新技術,把農產基地搬到人民群眾的家門口,實現家門口的農產基地方針策略;
目前仍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基地階段,在不遠的將來,智慧農業將會發展到農產品直接到家的一個生態(也就是菜籃子進社群專案,私下稱呼為到家專案)。
在【中國第四屆智慧零售大會】中有提到,以行動順應時代發展,以科技成就未來;大力推動AI、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融入到新零售行業;以科技發展零售,以智慧化融入人民生活;鼓勵中國企業家大力發展智慧零售行業。
並且在相隔不久開啟的【第十屆中國新消費品牌大會】有提到品牌即是一家企業的生命,為發展零售品牌,有政策出臺,總補貼超過千萬支援去推動新零售科技品牌的發展。
快馬鮮生從菜籃子專案,到2021年兩次大會分析得出,零售企業不單隻顧著發展技術,更要形成品牌,讓更多人為智慧零售改變新消費行為,頭尾兼顧。
快馬鮮生同時響應政策號召,立志成為【家門口的農產基地】,把生鮮電商發展成為智慧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