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隨著電商間的競爭加劇,今年的“雙十一”戰線被拉長至14天。在這個消費者狂歡購物的背後,山東一位剛剛走出校門的電商科班生帶領26人的大學生團隊,網上銷售烘乾海帶絲、鱈魚身、魷魚花、冷凍龍蝦尾等榮成特產,不到半個月就將突破470萬的銷售額。眼下,電商行業正處於“風口”,但當對口專業“正規軍”湧入社會,他們又將面對和遭遇什麼,又留下怎樣的思考?
“雙十一”戰線拉長
電商科班生賣了9.6萬單
烘乾海帶絲、即食海帶絲、鹽漬海帶頭、裹粉鱈魚排、鰈魚塊、鱈魚身、冷凍龍蝦尾、魷魚花、魷魚須、魷魚粒、整隻大魷魚、魷魚片、牛角花、高粱飴糖、熟花生……這些榮成當地特產,經由電商專業“學生軍”帶貨運營,“雙十一”當天就賣出去了29000單,銷售額在135萬元左右。
帶領這支“學生軍”的劉恆瑞,曾是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電商專業的學生,如今是一家專營榮成特產的電商公司老闆。單日銷售額破百萬,這個戰績對一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足夠震撼。但在劉恆瑞看來,這早在他預料之中。
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有112家企業入駐在這裡,其中七成左右是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劉恆瑞就是其中之一。在創業團隊的辦公室裡,眼前這位出生於1998年的小夥子,透露出一種遠超同齡人的成熟果敢。他信誓旦旦地說,在11月12日、13日、14日的“狂歡繼續”過後,他們團隊整個“雙十一”期間能創下470萬交易額,預估在96000單。
對劉恆瑞來說,“雙十一”起著打響第一炮的作用。“因為銷售的大都是冷凍產品,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佔據全年銷售額的八成。”採訪過程中多次被電話打斷,劉恆瑞苦笑著說,“他要隨時關注因疫情發不了貨的特殊地區,有大雪天氣的地區也要及時關注,還要應對客戶下不了單、發不了貨等各種問題。”
市場不缺複製品
參與進去才是王道
劉恆瑞的戰績,是一部分電商科班生的縮影。早在2017年大一入學,他就透過參加學校和省裡舉辦的“三創”比賽,集結了一支學生團隊。“紙上得來終覺淺”,2018年初,劉恆瑞感覺學來的電商知識還要在實踐中運用,於是乾脆成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開始,烘乾海帶絲這款產品做的比較成功。但因行業定價已有很長時間,客戶都接受了原有價格,對商家幾乎沒有利潤可言。”為解決這個問題,劉恆瑞想了個辦法:讓客戶進店對比低中高三款的品質,什麼樣的東西值什麼樣的價,避免盲目比對店鋪間的價格。“單憑這一點,烘乾海帶絲就實現了銷量第一。”
在電商圈,大腦要不停地轉,但凡停下來就有可能被同行超越。這對劉恆瑞來說,感受尤其深。“透過客戶給同行的差評,我發現很多人說裙帶菜不新鮮,那時突然間想到了一句文案詞:剛從海里打撈上來的菜。”劉恆瑞向記者描述,就因為這一句話,裙帶菜創造了同行業第一的銷量,而且整整保持了一個年頭。
“這一次次的驚喜,我覺得都可以用在校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歸納: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經歷電商創業之後,劉恆瑞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課堂知識學到手後,重要的是如何靈活運用它。
劉恆瑞公司由一支26人的大團隊組成,其中包括了運營、美工、攝影和客服等各鏈條人員。面對一款產品,運營人員要定出來一個讓客戶接受的價格,不僅會提煉和文案,還要時刻關注品質和客戶反饋。此外,美工要懂運營,運營要懂客服,客服要懂客戶、懂產品、懂價格,還得體現出核心競爭力。
就像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童紅兵所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企業招聘的時候,沒人想要一個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他們一定會招美工、招客服、招運營推廣。真正畢業後,劉恆瑞才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一個崗位角色,拿出來都要能獨當一面。”
如今,像李佳琦、薇婭這樣的“頭部主播”成為了很多電商人效仿的物件。但劉恆瑞喜歡師哥宋希堯的一句話,沒有人會成為下一個誰,因為市場永遠不缺少一個複製品。
“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在不停去找自己的定位,有可能模仿本身也是自己的一個特色。但不管模仿誰,只要你參與了,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但歸根到底,參與進去才是王道。”宋希堯說。
銷量排到行業第一
也不敢“高枕無憂”
從大學生中間商,到真正運營一家企業,電商科班生走出校門,面對著的是風雲變幻的電商行業,有時甚至是陣陣襲來的不確定性。想要在商海中生存下來,就要隨時擁抱變化,努力去改變。
“對於一款產品,以前的賣點可能是順豐包郵或壞了包賠,但當行業都打出同樣文案,這就不再是你的核心賣點。相反,會倒逼你去研究更好的創意。”劉恆瑞坦言,雖然專業出身的比“半路出家”的電商從業者多掌握了些知識,但他也不敢安坐在這裡。“因為市場在變化,要隨時關注熱點,並時刻擁抱這些變化。”
在很多買家看來,銷量排行第一,商家應該就能高枕無憂了。但其實,劉恆瑞每天都在焦慮。“當銷量排到第一名,最怕第二名去往上追,我們會更加努力去優選並改變輪播圖,但價格一般不會變化,因為品質始終如一,老客戶也都是接受了的。”
“老師教過的知識和現在一些經驗,只能代表著過去,因為你再繼續往前走的時候,行業是始終變化著的。我們只有緊緊追著行業的活動營銷策略、營銷方法、營銷工具,使用運營思路把連結迭代,才能穩著往上走。”對劉恆瑞來說,如果穩在原地,就意味著下滑。
為了能夠“穩著往上走”,早在“雙十一”到來前的一個半月,劉恆瑞就和團隊小夥伴們做起了準備,其中很大一部分精力是做備貨。“萬一訂單突然爆發,短時間發不出貨,客戶的退單率是很高的。因此我們只能儘可能把貨備足了,保證新鮮日期和即時發貨。”劉恆瑞的預言最終實現,“雙十一”當天,訂單量果然達到爆點,因為發貨及時,極大減少了退單率。
電商需求逆勢“井噴”
單打獨鬥時代已經過去
從2009年的0.52億,到2020年的3723億,在過去的12年裡,“雙十一”銷售額已經翻了7000餘倍。極為龐大的單日成交量,一方面顯示出了市民強烈的消費意願,另一方面致使電子商務的需求逆勢“井噴”。
今年,“雙11”瘋狂預售早早就開始了,“尾款人”等上百個與“雙十一”相關話題衝上熱搜,“買買買”也構成了我們熱氣騰騰的日常生活。預售首日,就連頭部主播李佳琦都忍不住感慨:“我們日常2000萬人看,今天2.5億,所有女生們,你們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等真正成了一位老闆,真正處在風雲變幻的電商圈裡,劉恆瑞才感受到了不時襲來的憂患意識。一上午,除了回覆一個個電話反饋,他也會放鬆一下。眼前這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一頭黑髮向後梳,可再好的精氣神也擋不住那一絲疲倦。整個購物狂歡節,他一直在連軸轉。
風雲變幻的電商圈,不僅給電商科班生亮出更多難題,也給高校電商專業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如果沒有合適資源和師資,就沒必要趕這個潮。一旦開設了這個專業,就不應該只是淺層次的知識輸出,而要具備相當的專業性。”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圍繞學生成長髮展需要的同時,學校還要關注社會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依據實際能力、資源和空間,去確定如何制定相應政策。
其實,從電子商務系設立之初,童紅兵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面對發展迅速的電商行業,我們不能唯書本唯老師,更需要積極投身電商實戰中去。”童紅兵還預言,電商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行業細分化越來越細,電商已經不再是單個人的行為,將來的行業生態一定是以團隊形式出現。
的確,電商做了幾年,劉恆瑞的發展過程始終伴隨著壓力。“壓力大也會跟人聊天,當大家聊起來的時候,一個愁店鋪流量少轉化少,一個擔心品質發貨客服價格等問題,一交流完彼此就都笑了,各種問題在溝通中解決了,人也釋然了。”採訪結束,劉恆瑞又步履匆匆投入到了“雙十一”活動中,接下來迎接他的,還會有“雙十二”等各種大促。而他,也將一直在路上。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