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早上好啊!家裡是賣大米的,想買大米的找我啊!”近日,遼寧瀋陽一學校開學,一名新生在自我介紹時的一番陽光發言,引起全班的歡呼和掌聲。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羨慕不已,將其稱為“社交天花板”。
何謂“社交天花板”?與“社交恐懼症”相反,它主要形容在社交中毫不膽怯、遊刃有餘的人。他們能隨時和陌生人聊天,快速融入新集體,和公園的大爺大媽也能打成一片,當眾表演才藝毫不緊張……“社交天花板”們擁有極佳的心理素質,既不害怕他人的眼光、不在意成為人群的焦點,也不擔心被他人嘲笑。在社交恐懼症患者看來非常困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就像吃飯喝水那樣尋常簡單。
從社交恐懼症到社交天花板,網路熱詞的流行,某種程度上映射出當代年輕人無處安放的社交焦慮。從熟人社會轉到陌生人社會,對於不少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輕人來說,敏感內向的性格、不確定性的增強、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撲面而來的生存壓力,或許都是社交焦慮的來源。
在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線上娛樂方式五花八門,網上衝浪、刷影片、打遊戲、看電影……即使迴避社交、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縮在獨處安全區的年輕人也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因此,在不少社交恐懼症患者看來,一個人待著不香嗎?
其實,無論社交恐懼症還是社交天花板,在性格的光譜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既無需委屈自己、刻意迎合他人喜好,也無須因敏感內向的性格自卑自憐。就像“能量守恆定律”一樣,社交恐懼症患者放棄部分社交活動的同時,也擁有了更多向內探索的時光。正如脫口秀演員鳥鳥,“社恐”的她敏銳地捕捉到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焦慮,其“社恐式脫口秀”引發了觀眾很多共鳴,也讓她脫穎而出,被不少觀眾記住。
話說回來,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永遠封閉自己,即便是自稱“社恐”的人們,仍然渴望良好的交往狀態和人際關係。顯而易見的是,如今社交能力已經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技能之一。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社交天花板”們往往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獲得更多機會。因此,與其默默羨慕他們,社交恐懼症患者不妨放鬆心情,嘗試做出適當改變,要知道“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就不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可能並不像想象中那麼複雜,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咱就離“社交天花板”更近了一點,您說是嗎?